如果刘禅按照蒋琬的计划,蜀汉是否会有一条新的出路?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蒋琬执政蜀汉后,把攻击的目标指向了上庸,他真正的意图是什么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上庸曾经是一块要地,魏蜀曾经对这块地盘进行过激烈的争夺。但是,当时间进入到诸葛亮时代后,这块地盘成为了鸡肋,谁也不对它感兴趣。可是在诸葛亮去世后,诸葛亮的继承人蒋琬却把目光投向了这块地盘。他积极备战,企图夺取这块地盘。只是因为他的计划遭到了蜀汉君臣的反对才未能实施。那么,如果按照蒋琬的计划,蜀汉是否会有一条新的出路吗?

一、上庸归属的变迁。

上庸这块地盘位于魏蜀吴三国的交界,但是三个国家对它都并不重视。这是因为它的地理状况十分特殊,让三个国家难以取舍。本来上庸属于曹魏,在刘备夺取汉中后,让刘封、孟达夺取了过来。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上庸本可以起到策应关羽的作用,可是由于刘封、孟达不顾大局,不出兵支援关羽,使得上庸没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关羽覆灭后,孟达怕刘备追究责任,以刘封对自己欺凌的理由,叛逃到了曹魏一方。他勾引曹魏军队夺取了上庸,自己被曹丕任命为上庸、房陵、西城三郡合并的新城郡的太守。从此,上庸就成为了曹魏的地盘。

上庸这块地盘自然地理环境十分特殊。这块地盘群山环抱,中间是一块盆地。在上庸地区,有沔水从中间穿过。沔水发源于汉中,成为上庸的主要交通通道。因此想要夺取上庸,从沔水上游顺流而下容易,翻越崇山峻岭夺取则很困难。因此,孟达在夺取上庸时说过,上庸是金城千里,刘封却轻易丢失了它。

在孟达谋反的时候,他自己说的话打了自己的脸。他对司马懿判断失误,认为司马懿会上奏皇帝以后,得到皇帝的批准才会前来平叛。可是司马懿却根本没有等到皇帝的指示,就率领部下昼夜兼程的攻打上庸。还在按部就班进行反叛工作的孟达,被司马懿打了个措手不及。只用了短短的十几天功夫,司马懿就占领了上庸,斩杀了孟达。

由于上庸的地理环境,曹魏以此去攻打蜀汉十分困难。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后,曹魏发动了对蜀汉的报复性攻击。司马懿率领的魏军从上庸出发攻打汉中。可是由于道路艰险,还遭到长时间的大雨,司马懿只得撤回原地,无功而返。

上庸虽然与东吴也相邻,但是他们中间没有方便的道路相连。东吴夺取荆州之后,与曹魏在襄樊一线对峙。如果东吴出动军队攻打上庸,将会遭到上庸和襄樊魏军的前后夹击。即便是东吴拿下了上庸,也难以保证能够长期占有它。所以东吴对上庸也不感兴趣。

就这样,上庸成为了三个国家都不重视的地区。在诸葛亮的时代,除了司马懿的那一次失败的远征,上庸地区再也没有过军事行动。那么,为什么到了蒋琬执政的时候,他却突然对这块地区感兴趣了呢?

二、蒋琬企图攻打上庸的经过。

在诸葛亮时期,他将北伐的主要方向指向了雍凉。诸葛亮发动的五次北伐,足迹遍布关中、陇西各地,却没有一次把矛头指向过上庸。这是因为诸葛亮志在击破曹魏的关陇军团,然后席卷关西,再出师攻打曹魏在关东的地区。可惜的是,诸葛亮遇到了他人生最大的对手司马懿,几经奋战也没能打破他的防御。最终诸葛亮壮志未酬,病死在五丈原的军中。

诸葛亮在去世前,将自己的继承人指定为蒋琬。蒋琬这个人做事沉稳,待人宽厚,不为外物所动。在诸葛亮去世后,他迅速稳定了朝政,使得诸葛亮的休养生息的国策得以实行。在蒋琬的努力下,蜀汉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国力有所恢复。

但是,蜀汉的政局稳定是建立在北伐的基础上的。正是有了“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口号,才能团结蜀汉绝大多数人员共同奋斗。蒋琬既然做了蜀汉的执政者,当然也要接过诸葛亮的这面旗帜,对曹魏发动攻伐。

但是蒋琬把准备发动攻势的目标对准了上庸地区。蒋琬计划从汉中出发,乘水东下,依托沔水和汉水的交通,去袭取曹魏的魏兴、上庸地区。为此蒋琬多造舟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可是由于蒋琬身体旧病复发,这个计划未能立刻实行。

对于蒋琬的这个计划,蜀汉上下大多数人都不赞同。刘禅还为此派了费祎和姜维前来劝阻蒋琬。在和费祎、姜维商讨后,蒋琬被迫按照刘禅的旨意,上疏将北伐的目标改回凉州方向,放弃了攻打上庸的计划。不久蒋琬也病重而死,他攻打上庸的计划也彻底埋葬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三、蒋琬攻打上庸的真实意图。

蒋琬解释他决定攻打上庸的动机,是认为诸葛亮过去发动北伐的方向是秦川,可是秦川和汉中之间有秦岭阻隔。这造成蜀军后勤运输困难,使得诸葛亮壮志未酬,最终也没有能够北伐成功。蒋琬认为与其将人力物力消耗在秦岭山脉,还不如利用水运的便捷,去攻打上庸。

由于汉中位于沔水的上游,从汉中顺流而下攻打上庸将会事半功倍。上庸地区四面环山,陆路交通十分不便。如果和蜀军进行水战,由于逆流而上,作战十分困难。而且蒋琬对攻打上庸采取的战术是奇袭,由于曹魏根本想不到蜀汉会攻击上庸,所以蒋琬拿下上庸是有充分把握的。

可是这个十拿九稳的作战方案,为何遭到了蜀汉上下的反对呢?蜀汉大部分人员认为攻打上庸虽然是顺流而下,容易成功。但是一旦作战失利,由于是依靠沔水作战,易进难退,大军很难退回。如果那样,蜀军可能遭受沉重的损失。

我们看蜀汉上下的反对意见,就会感到这种理由十分似是而非。蒋琬的作战方案是完全可以成功的,可是那些反对者却先假设方案可能失败,然后再以难以撤退来非议这个方案。这完全是鸡蛋里挑骨头,谁又能够保证自己能够百战百胜?而且如果打了败仗,就算是北出秦川也照样难以退回。

这在表面上看是双方的战术上的分歧,实际上在这背后隐藏的是战略上的矛盾。在表面上看,是蒋琬的攻打上庸与刘禅等人的北出凉州的分歧,在实际上来看,则是蒋琬的军事变革战略与刘禅等人的因循守旧战略的冲突。刘禅、费祎和姜维等人对于北伐的战略,还是停留在诸葛亮昔日的战略上。因为那种战略十分简单,也易于操作。

在北出秦川的战役中,蜀汉只需要面对一个敌人曹魏,不需要再顾虑东吴的态度。这样就简化了战役的流程,可是也降低了胜利的概率。这是因为秦川战场与东吴前线相隔千里,双方的配合聊胜于无。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影响,和东吴一同发动攻势。可即便是在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依然被东吴摆了一道。东吴率先撤退,让诸葛亮孤军奋战,完全失去了胜利的希望。

蒋琬对此看得十分清楚。在他向刘禅的上疏里就明确写出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北伐必须东西合力,才能取得成功。但是由于东吴和蜀汉配合不力,双方无法达成紧密的协同,使得北伐事业多次遭受挫折。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蒋琬才想出了夺取上庸的方案。

如果蜀汉占领了上庸,就会在曹魏的荆州防线的侧翼埋下了一颗钉子。无论将来蜀汉还是东吴对襄樊发动攻势,双方都可以直接配合作战。这样蜀吴联合共抗曹魏的设想就会实现,双方共同夺取宛洛的形势也会出现。那样,蜀汉将会摆脱孤军奋战的局面,三国的形势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可是蒋琬的战略不能被刘禅君臣所理解。刘禅君臣的脑子里只有诸葛亮留下的方略,可是他们却没有诸葛亮的能力,能够调动东吴协同作战。在日后的岁月里,我们根本看不到蜀汉与东吴的配合,双方各自为战,被曹魏各个击破。

结语:

蒋琬在执政后,否定了诸葛亮北出秦川的战略,提出了自己夺取上庸的方案。这个方案设计合理,完全有成功的希望。可是这个方案被蜀汉大部分人给否决,蒋琬也不得不回到北取凉州的道路上来。

蒋琬夺取上庸,实际上是把蜀军主力向东吴靠拢,为在荆州打开局面做准备。无论蜀吴双方的任何一方向襄樊发动攻势,另一方都不得不投入战斗。这样,就可以实现蜀吴共抗曹魏的战略,三国的形势也会发生根本改变。可惜蜀汉君臣不能理解蒋琬的真实意图,他们用保守的北出秦川的战略,替代了积极进取地夺取上庸的战略。最终,蜀汉与东吴各自为战,双双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