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历史上李筠是什么人?他为何会背叛赵匡胤

提到皇帝,我们一贯的印象大都是威严无比,不可冒犯,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十面埋伏、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李筠万万想不到,他与爱妾刘氏会重演“霸王别姬”一幕

泽州城即将被宋军攻陷前夜,叛将李筠的爱妾刘氏建言:“‘孤城危蹙,破在俄顷!’现在您如能调集百匹战马,率心腹杀出重围向北汉求援,强似坐以待毙!”李筠立即调集战马组成近千人的骑兵战队,准备趁夜突围。临行前,有人劝谏:“将军,这千名骑兵虽发誓效忠并与您同生共死,但城门一开,祸福难料。万一有人突然劫持您献给朝廷,岂不是悔之莫及!不如坚守死战为上!”李筠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般丧失信心,“犹豫不决”,最后宣布取消行动,坐失翻盘良机。

次日,城破。李筠万念俱灰,决意自焚。刘氏柔肠寸断,请求与其同赴阴曹。李筠因她怀有身孕,令其坚强活下去,以保留李氏血脉。之后,他在刘氏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中,毅然跳水而亡。

李筠甘当宋初反叛赵匡胤的出头鸟,是企图自立为王还是以此报恩后周?

(一)收复镇州

李筠原名李荣,平民出身,从小练就一身“善骑射”本领。他得知后唐秦王招募勇士,毛遂自荐“操弓矢求见。”他的硬弓极为抢眼,“力及百斤,府中无能挽者。”众目睽睽下,李荣轻松拉开硬弓,面对箭靶,“再发皆中”,由此顺利入选秦王卫队。

秦王觊觎太子位,趁父皇病入膏肓时

率千余人叛乱逼宫。因众寡悬殊,秦王最终兵败,与妻儿同时被杀。李荣自始至终参与叛乱,在混战中精准地“射杀十数人。”当禁军大举反攻时,李筠及时抽身“弃马遁去”,躲过一劫。

风头过后,李荣凭过硬的功夫考入禁军,很快成为禁军首领之一。后唐亡,他摇身一变,成为后晋武官。“契丹犯汴京”,灭后晋,留下耶律解里率两千骑兵留守中原。两千契丹军镇守广袤的中原,恰似洒向沙漠里的雨滴般微不足道。且契丹军抢掠成性,激起中原军民义愤。李荣看准这个好时机,立刻联络各地的后晋诸将共同起事,驱逐契丹,恢复中原。有个胆小怕事的将领“匿于室不敢应”,李荣气冲牛斗,拔出佩刀刺破幕帘将其拽出,用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参加起事。由此,李荣成为首倡起事者。

李筠等人趁契丹守军吃早饭时,约定以撞击寺钟为号,“相率入据兵库”,焚烧军营,号召市民共同起义抗击侵略者。晋军各部趁乱大肆抢掠,唯有李筠率所部与市民同仇敌忾,与契丹军展开激战,以牺牲两千余人的代价,成功击败契丹军,收复镇州(今河北正定县)。“是战,筠功居多。”他得知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后,毅然率部归顺刘知远,被拜为博州刺史(治今山东聊城)。

(二)后周栋梁

枢密使郭威看重李荣头脑简单、骁勇善战,视其为腹心,多次上表为他加官进爵。李荣在他力荐下步步高升,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内心对他感恩戴德。郭威被迫反叛“起兵入汴”时,李荣担任前锋在京郊大败禁军,为郭威建后周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新朝“创业功臣”,被拜为管辖泽、潞(州治)、邢、洺、磁五州的昭义军节度使。周世宗即位后,李荣为避周世宗柴荣名讳,改名李筠。

李筠恪尽职守,为周太祖和周世宗把守后周北大门,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防御或攻击北汉军。他攻城拔寨,屡建奇功,将五州筑成后汉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深受朝廷信任。

李筠的儿子李守节因患抑郁症,竟然“乘醉击杀供御白鹘。“李筠深恐遭灭门之罪,主动“上章待罪”。郭威不以为意,“诏释之。”

在五州这一亩三分地上,李筠逐渐得意忘形。他开始擅自截留挪用五州上缴朝廷的赋税,公开招募亡命徒组建私人武装。更为甚者,他竟然因为个人私愤囚禁朝廷监军。周世宗对他无原则宽容,只是下诏轻描淡写责备一番而已。李筠明白周世宗对自己网开一面,更是死心塌地为朝廷效忠。

(三)北宋首叛

赵匡胤黄袍加身改朝换代后,对李筠颇为忌惮,特意加封他兼任中书令,并派特使携带任命书至潞州,当面向李筠解释不得不称帝的“苦衷”。李筠拒绝归顺新朝,在心腹们左劝右谏下,虽勉强下拜迎接特使,但依然“貌犹不恭”。当大家“置酒张乐”款待特使时,李筠突然令人取出郭威画像高悬大厅内,面对遗像“涕泣不已。”这明显打脸新皇帝的举动,吓得潞州文武官员目瞪口呆。幸亏有人反映机敏,向特使赔笑解释:“李令公是高兴过度喝高了才如此失态,请您海涵,千万别介意!”

李筠出于礼节,上书赵匡胤表示谢主隆恩。北汉皇帝刘钧得知李筠“虽缄书上太祖,心已蓄异谋”,迫不及待“以蜡书结筠共举兵。”赵匡胤闻讯,提拔李筠之子李守节为皇城使以示信任。李守节苦口婆心劝谏父亲放弃反叛意图,李筠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想反叛。赵匡胤请李守节传话:“我听说您曾反复劝谏父亲,可惜他一意孤行。我想请您给他带句话:我没有称帝前,他可以为所欲为。我既然已为天子,他难道不能臣服我?”

赵匡胤这番话打草惊蛇,李筠知道阴谋暴露,索性孤注一掷令部下撰写指责赵匡胤篡夺帝位的“辞多不逊”檄文,同时起兵反叛。

李筠虽“素骄易无谋”,但也深知反叛朝廷如同鸡蛋碰石头,必败无疑。为鼓舞士气,他给部下打气:“我是与周世宗义同兄弟的后周宿将,在汴梁的禁军中拥有极高人气。禁军都是后周旧部,我一旦起事,禁军必定调转枪口归顺我。何况,五州有的是‘有勇力、善用枪’的名将和‘日驰七百里’的骏马,何愁得不到天下!”

他派人请求北汉出师增援,攻占泽州城。

得知刘钧“率兵与契丹数千众来援”,他兴冲冲放低身段“以臣礼迎谒”,被刘钧封为平西王。李筠见刘钧“兵卫寡弱”,悔得肠子发青。刘钧派北汉宣徽使卢赞为李筠监军,李筠被凭空戴上笼头,“心不能平”,故意总是与卢赞唱反调,“颇与赞不协”,曾将卢赞激怒的“拂衣起。”

李筠“留其子守节守上党”,自己率部气势汹汹南下直扑京城。赵匡胤早已棋高一着,先“遣石守信、高怀德将兵讨之”,再“遣慕容延钊、王全斌由东路会守信,与监军李崇矩破筠众于长平,斩首三千级”,完全遏制住叛军南下攻势后,转守为攻。赵匡胤御驾亲征取得大捷,杀得李筠大败而回,固守泽州。“太祖至,列栅围之。”李筠两员大将阵前起义归顺朝廷,李筠“益失援。”赵匡胤“亲督战,拔其城”,顺利攻取泽州。李筠自知难逃一死,“赴水死。”

(四)叛臣孝子

李筠成为反叛赵匡胤的出头鸟,原因只是在于感恩。他亲口对刘钧坦承,自己反叛赵匡胤并非出于私人恩怨,而是“受周氏恩不忍负。”他从普通武官跃升为朝廷高官,完全得益于后汉枢密使郭威慧眼识珠。李筠虽读书少,但深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理。因此,他不甘眼睁睁看着后周江山改姓赵,更不愿与见风使舵的众同僚为伍。他宁可向后周宿敌北汉俯首称臣,也不愿接受赵匡胤的好意。他明知寡不敌众依然奋起反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堪称大丈夫所为。

李筠重情重义,生死关头依然深爱爱妾,重演“霸王别姬”悲剧。他“性虽暴,事母甚孝。”他在五州如同太上皇,杀人如儿戏。一次,他正暴跳如雷准备处死犯错的部下,忽然听到母亲在屏风后呼唤,急忙拜见。老太太痛心疾首道:“我听说你又要杀人,可以赦免他吗?好歹为我们增点儿福气!”李筠一口答应,马上放人。

李筠固然是反叛赵匡胤的出头鸟,但更是条真正恩怨分明的汉子,有情有义的丈夫,敢作敢当的男人,懂得孝顺的儿子!所以,李筠起兵虽以失败告终,但与兵败后乌江自刎的项羽一样,以其真性情赢得后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