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东吴皇帝孙休登基之后,都有哪些作为?

吴景帝孙休(235年-264年),字子烈,吴国皇帝,在位六年。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欣赏。

大多数人读三国,在诸葛亮死后基本上对后三国时代的人物基本没什么了解。今天咱们来聊聊吴国第三任皇帝孙休(孙权之后分别是:孙亮、孙休、孙皓),这个人非常有意思,酷爱古籍,想要靠教育治国,在许多方面模仿汉文帝,然而在位六年却一事无成。

不受疼爱的儿子,却被迎立为帝

孙权一生有7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孙登作为长子,早早被孙权立为太子,并悉心教导,准备作为接班人。可惜孙登33岁英年早逝,次子孙虑比孙登死得更早。孙权又立三子孙和为太子,接着却爆发了“二宫之争”,最终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

即使是这样,孙休也从没有入过孙权的法眼,在晚年孙权立幼子孙亮为太子,孙权驾崩后,孙亮即位为帝,是为少帝。不知道什么原因,孙休并不受孙权的喜欢,所以他本来是完全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然而,世事无常,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太平三年(258年),少帝孙亮被权臣孙綝所废,孙綝派人迎请孙休回京即位。

热衷于典籍学问,提倡教育治国

赤乌十年(247年),孙休十三岁时,跟从中书郎谢慈、郎中盛冲学习。自此孙休成了一个“志善好学”、“与世无争”的藩王。恐怕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权臣孙綝才选择迎立孙休为帝,或许孙綝认为孙休更好控制,然而事实证明,读书多还是有好处的。

孙休继位后,表面上先是对孙綝大加封赏,孙綝兄弟“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势滔天地位崇高。然而孙休暗地里却和自己的心腹张布,联合将军丁奉暗中谋划除掉孙綝。258年11月,继位仅仅两个月之后,孙休安排张布、丁奉趁腊祭日在宴会上成功诛杀孙綝!

除掉权臣之后,孙休终于可以按照自己意图治国理政了。他下了一道诏书:“古者建国,教学为先……其案古置学官,立五经博士,核取应选,加其宠禄,科见吏之中及将吏子弟有志好者,各令就业。……以敦王化,以隆风俗。”简而言之,就是提倡教育,设立五经博士,达到以教育改变社会风气,使国家繁荣昌盛的目的。

永安二年(259年),孙休再次下诏书:“……今欲偃武修文,以崇大化。推此之道,当由士民之赡,必须农桑。今欲广开田业,轻其赋税,差科强羸,课其田亩,务令优均,官私得所,使家给户赡,足相供养,则爱身重命,不犯科法,然后刑罚不用,风俗可整。……汉文升平,庶几可及。”

从孙休的治国思路来看,推崇教化是第一步,偃武修文之后,则要务植农桑,让百姓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这样就可以达到汉文帝时太平盛世的局面。孙休的种种举措,看上去很像一位明君,然而事实却是没有什么用。

试图效仿汉文帝,却一事无成

上面已经说了,孙休意图通过偃武修文,教育兴国,劝植农桑,以期能够达到汉文帝时期那样的太平盛世。其实孙休有许多方面的确和汉文帝刘恒比较类似,而他也似乎在尝试着模仿汉文帝:

第一,两人成为皇帝的过程相似。汉文帝刘恒当年是因为功臣集团和宗室诛除了诸吕,才被从偏远的地方迎立为帝,这和孙休比较相似。而且刘恒不受刘邦喜欢,孙休也不受孙权喜欢。刘恒有自己的都尉宋昌,孙休有都督张布,两人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当年刘恒听说要迎立自己为帝,表现出了“犹豫未定”,直到听闻宋昌“行至渭桥,丞相已下皆迎”时,刘恒才快马加鞭抢占帝位。熟读典籍的孙休,则似乎在刻意模仿汉文帝。孙休最初听闻权臣欲拥立自己为帝,狐疑,不仅迁延观望,还屡次派遣心腹前往国都打探消息。直至一无名氏老翁出现,加以点拨,孙休才放下疑虑,加速行进。

第二,孙休的教育兴国,劝植农桑基本就是在模仿汉文帝。汉初经历秦末天下大乱,推行的是“休养生息”的国策,汉文帝甚至亲自耕田,为天下做出示范。而且汉初坚持轻徭薄赋,孙休在自己的诏书中也多次提到“轻其赋税”“必须农桑”等等。

然而虽然孙休的各项政策“看上去很美”,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吴国仍然是内忧外患,叛乱四起。263年交阯郡吏吕兴等谋反,杀太守孙谞,向曹魏投降;同年刘禅投降蜀国灭亡;从北、西、南三面,孙吴完全处于魏的包围之中。264年孙休驾崩,年仅三十岁,谥曰景帝。

孙休在位七年时间,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不客气的可以说是一事无成,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孙休专心读书,宠信故臣。孙休虽然有很好的思路,但他基本上不理政事,因为丞相濮阳兴及左将军张布过去与自己相好,又在孙綝一事对自己有恩,故将重要事务委托他们。张布掌管宫内官署,濮阳兴执掌军国大事,互为表里。群臣大小都感到非常失望。

而孙休则自己在宫内专心读书,据史书记载“休锐意于典籍,欲毕览百家之言,尤好射雉,春夏之间常晨出夜还,唯此时舍书。”除了外出射野鸡的时候,孙休基本不放下书本,想要完成他通读百家之言及各种典籍的夙愿。

第二,当时的政治环境。虽然孙休在刻意模仿汉文帝,但当时的政治环境实在不允许。汉朝那是大一统的王朝,有一个安定的内外环境,朝廷只要不多事就是最大的“善政”。然而三国时期,曹魏时刻虎视眈眈,盟友蜀汉岌岌可危,你有什么资格“偃武修文”,那不是坐以待毙吗?

第三,在位时间太短。孙休258年登基,结果264年突然暴毙,年仅30岁,实在让人感到非常疑惑。如果孙休能够多在位几年,或许吴国的境遇能够慢慢有所改善,可惜他死的太早了。孙休之后,就是东吴末代皇帝孙皓,鲁迅先生口中“特等的暴君”,所以吴国十几年后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