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明朝的三大特务机构分别是什么?于何时建立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探寻。
明朝的三大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以及西厂,成为中央皇权高度集中的表现,由于这三个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所以权力特别大,生杀予夺,都在一念之间。很多官员和老百姓在这三个特务机构的控制之下,战战兢兢地苟且度日。就连《明史·刑法志》中就说道:“明代刑法大略,而以厂卫终之。”
最先设立的锦衣卫,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来改称为“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关于锦衣卫的强大之处,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有一个叫做钱宰的大臣,退朝之后在家里面吟了一首打油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但是到了第二天,朱元璋专门召见钱宰,一见面就对他说:“昨日作的好诗啊。”把钱宰吓得个半死。由此可见,朱元璋所建立的锦衣卫将自己的触角都伸到了官员们的家里了。
尽管如此,在明成祖又在永乐十八年设立东缉事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之北。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紧接着,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
如果说锦衣卫还有专门的衙门以及正儿八经的官员坐镇的话,在遇到一些案件的时候还会有一套审理流程的,那么东厂和西厂呢,则没有了这样的流程,不管是不是属实,只要皇帝同意了,任何人都可以在不经审讯的情况下立即处死。可以说是非常变态的了。
那么,锦衣卫和东厂、西厂都作为特务机构,这样的机构设置会不会显得重复和多余呢?其实,这都是帝王之术的一种,为了平衡相互间的关系。就像某些大公司里面一样,针对同一个项目,要同时安排好几组人一起去做,还美其名曰“赛马机制”。除了这方面的考虑之外,还跟当时的环境相关。
在设立东厂的时候,锦衣卫已经不是那么地听皇帝的话了,对于皇帝的许多命令都是阳奉阴违,所以迫切需要一个由皇帝直接管理的机构来执行自己的旨意。于是东厂应运而生,成为皇帝的爪牙,四处兴风作浪。设立西厂的目的同样也是这样,因为锦衣卫和东厂都是前朝皇帝的专制工具,对于继任者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的好感,甚至还会拖后腿,所以,为了抗衡,皇帝就只有设置一个能够由自己完全掌控的机构来对抗。因此,我完全有理由相信,要是明朝的历史再延续几百年的话,那么不只是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特务机构,甚至连南厂北厂也会出现。
特别是每个王朝的后期,外戚和宦官对于皇权的影响是特别大的,在明朝同样也是如此,虽然没有记载明朝的外戚在朝廷弄权,但是宦官势力的极度膨胀,让每一个新登基的皇帝都如坐针毡,如崇祯帝在上台之后就立马收拾了魏忠贤,而明宪宗在扶植汪直成为自己的代言人之后,又因为一些事情将其革职查办,都是皇权和宦官的权力之争。在《明史》中记载了一个叫张永的宦官,就是这一个角色:“张永,保定新城人。正德初,总神机营,与瑾为党。已而恶其所为,瑾亦觉其不附己也,言于帝,将黜之南京。永知之,直趋帝前,诉瑾陷己。
帝召瑾与质,方争辩,永辄奋拳殴瑾。帝令谷大用等置酒为解,由是二人益不合。及寘鐇反,命永及右都御史杨一清往讨。帝戎服送之东华门,赐关防、金瓜、钢斧以行,宠遇甚盛。瑾亦忌之,而帝方永,不能间也。师出,寘鐇已擒,永遂率五百骑抚定余党。还次灵州,与一清言,欲奏瑾不法事。因为永画策,永大喜,语详一清传。是时,瑾兄都督同知景祥死,京师籍籍谓瑾将以八月十五日俟百官送葬,因作乱。适永捷疏至,将以是日献俘,瑾使缓其期,欲俟事成并擒永。或以告永,永先期入献俘,是夜遂奏诛瑾。”张永原本与刘瑾是一丘之貉,后来政见不一样,互相打击,而明武宗朱厚照正是利用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终收拾了刘瑾。
而作为皇帝身边的人,宦官的势力又特别地大,当一个新皇帝上台想要夺回权利的时候,就必须仰仗自己信得过的宦官,与先皇的宦官势力做斗争,于是就陷入了这样一个死循环,新登基的皇帝培植新的宦官势力向老的宦官势力,等到老的那一批倒台之后,新的这一批又成为了朝廷的祸害,这就是很可怕的事情了!大家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