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孙权为何不让张昭担任丞相之位?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在孙策时代与孙权掌权初期,张昭的地位类似于曹魏之荀彧、蜀汉之诸葛,属于整个集团的二号人物。然而,孙权两次任命丞相,却都没有用张昭。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赤壁之战时张昭曾主张投降。
孙权两立丞相而不用张昭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三国志·张顾诸葛步传》
公元222年,孙权接受曹丕册封,成为大魏吴王。孙权设立丞相,东吴群臣都认为应该由张昭来担任,可孙权推托说:“现在事多,丞相责任很重,这不是优崇他的举措。”于是任命孙邵任丞相。
孙邵去世后(225年),大家又提出让张昭担任丞相,孙权这才说出一部分的真实原因:“孤怎么是对子布吝啬呢,只是考虑到丞相的事务繁杂,而他性情刚烈,他的话要是没有被听从采纳,就会产生怨忿诘难,这对他并无益处。”于是任命顾雍为丞相,顾雍一干就是19年,所以张昭终其一生也没能当上丞相。
张昭的威望、贡献、能力担任吴国丞相完全没有问题,然而孙权坚决不用张昭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权力平衡之道
孙氏政权在江东立足,是一个逐渐派系不断融合、妥协的过程。虽然孙氏本就是吴郡富春人,但孙家算不上士族家庭。孙坚在世之时也是四处征战(讨董卓、讨刘表),并没有能够把江东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我始终认为孙吴政权真正的奠基人是孙策。而孙策能够以弱冠之年扫平江东六郡,主要依靠的是所谓的“淮泗集团”或者“流亡北士”。比如与孙策为“总角之交”的周瑜,出身庐江舒县;张昭则是徐州彭城人;张纮是徐州广陵人;鲁肃是临淮郡人;诸葛瑾是徐州琅琊郡人。
武将们更是明显,吕蒙是汝南郡人,程普是右北平土垠(今河北唐山)人,韩当是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人,蒋钦是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周泰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甘宁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徐盛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
孙策、孙权早期主要依靠淮泗集团在江东开疆拓土,尤其是孙策对江东士族的极力镇压,导致孙氏和江东本地士族关系比较紧张。而孙权掌权后,随着流亡北士的逐渐凋零,孙权开始逐渐启用顾、陆、朱、张为代表的江东士族。
吴国第一任丞相孙邵,历史记载较少,但他是青州北海人,而到了公元225年再立丞相之时。江东政权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周瑜、鲁肃、吕蒙等人早已去世,江东士族在孙氏政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陆逊、顾雍、朱然、张温等江东名士已经开始进入核心权力圈。
张昭早期作为淮泗集团隐然间的领袖人物,此时其实并不适合担任丞相这一百官之首,为了能够与江东士族更加紧密的合作,任命顾雍为丞相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信号。自此以后,孙氏与江东士族基本上达成了休戚与共的局面,几年后孙权顺利称帝!
二、张昭性格原因
孙权第二次拒绝大家推荐张昭担任丞相时,给出了一个理由:“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这也是孙权不想让张昭担任丞相的一个原因。
史书记载张昭“昭容貌矜严,有威风”、“举邦惮之”。在孙权的角度来看,孙策当年是把自己托付给张昭,所以张昭虽然尽心竭力的辅佐孙权,但对于孙权不合时宜的举动,张昭从来都是直言劝谏,也不管身边有人没人,对着孙权就是一顿“批评”。
举几个例子:孙权秉承父兄骁勇的本色,喜欢射老虎,被张昭一顿劝谏,虽然孙权表面认错,但还是做了射虎车继续射;孙权大宴群臣,一个劲劝酒,张昭直接离席而去,孙权让人赶紧请回来,张昭却提起商纣王的往事;孙权执意要派使者联系公孙渊,张昭坚决不许,孙权气的拔刀,两人以面对面流泪结束……
而反观顾雍,为人宽厚沉稳,“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这展现了他知人善任,能够调和关系的一面。同时在与孙权对话时,顾雍“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又展现了他的灵活性与原则性。
自古皇权与相权的冲突就难以调和。孙权不是刘禅,孙权也勉强属于创业之主,他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丞相,像张昭这样天天“教训”自己的丞相,他万万是不敢用的。
三、主张投降的污点
第三个原因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了,赤壁之战前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当时张昭、秦松等江东大多数大臣都主张投降曹操,只有鲁肃、周瑜主张联合刘备与曹操决战。这几乎成为了张昭一生的“污点”。
其实,张昭劝孙权投降曹操,按照当时的情况也是比较现实的选择。第一,曹操代表的是东汉朝廷,孙权抵抗不占据大义。第二,曹操实力过于强大,而且又兼并了荆州水军,长江天险已经不复存在。在张昭及大多数人看来,江东是没有胜算的,所以投降曹操也是无奈的选择。
但孙权是有野心的,周瑜、鲁肃是有着超前的战略眼光的,所以他们坚决的和刘备联合, 赤壁大战击败了曹操,让孙权日后终究成就了一番霸业。所以孙权心里对于张昭主张投降耿耿于怀,也是人之常情了。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大会百官,归功于周瑜。张昭举杯想要褒赞功德,未但还没说,孙权就说:“如果听从张公您的话,现在已经要乞讨食物了。”张昭非常惭愧,伏在地上流汗(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
综上所述,孙权两立丞相而不用张昭,除了当年主张投降曹操的缘故,东吴内部的权力、派系之争,以及张昭自身过于刚强的性格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