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乱对南朝的历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可从四个方面分析

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出身江南寒人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影响

南朝影响

侯景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所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陈寅恪指出:“侯景之乱,不仅于南朝政治为钜变,并在江东社会上,亦为一划分时期之大事。”侯景之乱使南朝蒙受空前浩劫,庾信的《哀江南赋》正是乱后南朝人悲凄心境的真实写照。具体而言,侯景之乱对南朝的影响,可从政治格局、经济文化、社会阶级、族群结构四方面加以分析。

政治格局是侯景之乱对南朝直接影响的方面,其表现即为政权更迭。随着侯景之乱的爆发,原本号称“如金瓯一片,无一伤缺” 的梁王朝土崩瓦解,呈现碎片化局面。纵使侯景之乱被平定,梁朝也是四分五裂、名存实亡了。萧纪割据蜀地而称帝,荆襄的萧詧依附西魏,湘州的王琳依附北齐,萧勃固守岭南,各地盘踞自保的土豪更是不计其数。在侯景之乱中崛起的陈霸先脱颖而出,他火并了竞争对手王僧辩,并于557年迫使梁敬帝禅让,开创了陈朝,接着在他的侄儿陈蒨、陈顼的努力下,终于统一了长江以南地区,重建南朝的统治秩序。因此可以说侯景之乱引发了梁陈易代,换言之即南朝政治格局的变动。

侯景之乱对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破坏是显著而惨重的。侯景最初兵临建康时,“号令甚明,不犯百姓” ,但叛军的纪律严明是暂时性的,由于久攻不下,其本性便暴露出来,“乃纵兵杀掠,交尸塞路,富室豪家,恣意裒剥,子女妻妾,悉入军营。 及筑土山,不限贵贱,昼夜不息,乱加殴棰,疲羸者因杀之以填山,号哭之声,响动天地。百姓不敢藏隐,并出从之,旬日之间,众至数万……破掠吴中,多自调发,逼掠子女,毒虐百姓,吴人莫不怨愤,于是各立城栅拒守”。 侯景公开宣扬屠杀,对麾下将领宣称“若破城邑,净杀却,使天下知吾威名!”梁朝“王师”的纪律比起侯景也是五十步笑百步,使百姓遭受双重劫难。侯景攻打台城时,梁朝援军“才过淮,便竞剥掠,征责金银” ,又“毒虐百姓” ,大失民心。552年王僧辩收复建康,纵容兵士大烧大抢,百姓哭声震天,甚至反而怀念侯景 ,“佥以王师之酷,甚于侯景”。 在侯景与梁朝官军的烧杀抢掠之下,再加上饥荒、瘟疫,江南百姓流离失所,死者枕藉,号称富庶的三吴之地经历侯景之乱后“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此外,侯景叛军还烧毁东宫藏书三万卷,象征梁朝文治的士林馆也在战乱中化为灰烬,加上后来梁元帝江陵焚书十四万卷,可以说东晋以来南方引以为傲的文化典籍收藏湮灭于侯景之乱及其间接引发的江陵之变之中。文人学士也遭逢乱离,侯景之乱对江南文化的破坏亦是不可估量。

侯景之乱还引发了南朝社会阶级关系的调整。自东晋以来,士族门阀为江南地区的统治阶级,南朝以后庶族(寒人)地位虽上升,但其势力无法与士族高门相抗衡。士族往往蓄养大量奴婢,以维持他们醉生梦死的生活,到梁朝时,江南社会阶层固化严重,阶级矛盾已非常尖锐。侯景准确地利用了南朝的这个痼疾,再加上他曾向王、谢求婚失败,因此对南朝士族门阀也充满仇恨。他攻入建康后,士族门阀遭遇灭顶之灾,除了被屠杀的,还有许多士族饿死,颜之推曾云:“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 陈寅恪亦指出:“梁末之乱,为永嘉南渡后的一大结局。南朝士族在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全部消灭。”此言虽不乏夸大成分,但反映了士族门阀尤其是占统治地位的侨姓士族在侯景之乱中遭到致命打击的事实。与士族落魄悲惨相应的则是奴婢的扬眉吐气,侯景攻入台城后,下令解放被梁朝作为奴婢的北方人,又任用了许多南朝士族家的奴婢为官,使他们纷纷投奔侯景,“人人感恩,为之致死”。侯景的队伍之所以能从入梁时的800人到起兵时的8000人,最后到围攻台城时的十万人,很大程度上是有大量的梁朝奴婢和农民加入之故,所以有学者称之为“梁末奴婢解放运动”。

侯景之乱还导致了南朝族群结构的变化。自东晋以来,南朝一直是北来侨姓士族占统治地位,吴姓士族与南方土著只是充当点缀与陪衬,鲜少有与闻机务的权力。侯景之乱使士族遭到沉重打击,不仅庶族寒人地位上升,南方土著豪酋也趁势崛起。史载:“梁末之灾沴,群凶竞起,郡邑岩穴之长,村屯邬壁之豪,资剽掠以致强,恣陵侮而为大。”陈寅恪说:“南朝当侯景乱兴,中央政权崩溃之际,岩穴村屯之豪酋乘机竞起,或把持军队,或割据地域,大抵不出二种方式:一为率兵入援建邺 ,因而坐拥大兵。为啸聚徒众,乘州郡主将率兵勤王之会,以依法形式,或势力强迫,取代其位。”他进一步指出,侯景之乱后,“梁陈之交,是南朝政治史上的一个大变化的时代,楚子集团的时期结束了,士族的历史结束了,原来默默无闻的南方蛮族中的土豪洞主,纷纷登上了政治舞台。陈朝便是依恃南方土著的豪族建立起来的。此为江左三百年政治社会的大变动。……在这个意义上陈也可说是南方蛮族建立的朝代”。

全国影响

侯景之乱除了对江东社会的变迁有划时代的意义以外,也牵动着整个中国的局势,使后三国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侯景之乱使南朝一蹶不振,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北方两国都成为这次变乱的受益者。因此,后三国的均势被打破,极大拉近南北统一的时间。其中西魏利用侯景之乱,国力得到最充分的扩充。侯景之乱中,被萧绎所排挤的梁武帝之孙萧詧称臣西魏,宇文泰趁机派杨忠等将领掠夺梁土。550年西魏破柳仲礼,攻占汉东;552年取剑北之地;553年占领巴蜀;554年陷江陵,杀萧绎,一度攻入江南湘州,其疆域扩充一倍以上。除了领土的扩张,侯景之乱给西魏及其后继的北周带来的红利还有经济实力的增强(得到富庶的蜀地)、战略地位的提升(取得“跨有荆益”的有利格局)、外交环境的改善(打破四面树敌的局面)等,从而国力陡增,由一个贫弱之国迅速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

与此同时,东魏及其后继的北齐虽然也从侯景之乱中获得一些利益,如攻占了南朝江淮之地,但由于内外局势的掣肘,其所得远不如西魏及北周,后来北齐欲借助扶植萧渊明继位来染指江南,但被陈霸先粉碎,不久后由于皇室淫乱、朝政腐败,北齐被北周所灭。

另外,侯景之乱造成南北人员流动频繁,南北各自皇统的神圣性也被稀释,客观上促进了南北社会心理的认同。总而言之,侯景之乱改变了南北朝的格局,使西魏及北周一跃而成为后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