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在绘画方面,李元婴有哪些成就?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李元婴(628年-684年),陇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贞观二年(628年),生于太极宫,贞观十三年(639年),封为滕王,封地滕地(今山东滕州),李元婴在滕州建立行宫,命名滕王阁,也是第一处滕王阁。

贞观十五年(641年),迁金州刺史(今陕西安康),永徽三年(652年),迁苏州刺史(今江苏苏州),永徽四年(653年),迁洪州都督(今江西南昌),建第二处滕王阁,龙朔二年(公元662年),迁隆州刺史(今四川阆中),建第三处滕王阁。

嗣圣元年(684年),滕王李元婴薨逝。

主要成就

绘画

滕派蝶画

从“滕派蝶画”现今传承下来的风格看,“滕派蝶画”属于工笔淡彩画系,用料极为考究,常以佛赤(即真金粉)、泥银(真银粉)以及珍贵的檀香、沉香、芸香、降香等为原料制成。蝴蝶的技法也极为细致、工整,诸凡蝶须、蝶眼、蝶足、蝶翅纹理毕现、线条流畅,蝴蝶的举止形态,如动、止、飞、恋、吸饮、啜粉,无不逼真又各异其趣,故有:“滕王蝴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的赞誉,由此可见“滕派蝶画”在当时人们眼中的份量。唐朝朱景云在评价“滕派蝶画”时就说:“能巧之外,曲尽情理。”亦见其高妙之处。宋人谢无逸也曾有诗赞颂“滕派蝶画”道:“粉翅翻飞大有情,海棠庭院往来轻,当时只羡滕王巧,一段风流画不成。”

当初李元婴从滕州被贬南昌,相传李元婴兴建滕王阁后,又建造了一艘青雀舸,并常常率领僚属狎客乘青雀舸游弋江中,漫步洲渚。当他见到洲上五彩缤纷上下翻飞的蝴蝶时,不禁让他欣喜若狂。李元婴本来工书善画,再经过师法自然,李元婴的画技愈发长进,所画蝴蝶分“大海眼”、“小海眼”、“江夏斑”、“村里来”、“菜子花”等,其蝶、花莫不栩栩如生,终于渐成自家体系,他画过许多蝴蝶图,最有名的一幅是《百蝶图》,并从此在画坛留下了“滕派蝶画”的美名。

李元婴之“滕派蝶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独创一门,它始创于宫廷,后由宫廷流入民间,并自守一格不失本色。我国历代画论、画史典籍如《历史名画论》、《宣和画谱》、《中国绘画史》、《芥子园画传》等著作,都对此多有记述。

“滕派蝶画”以画蝶为主,其笔法细致入微,设色清淡素雅,蝴蝶粉翅翻飞,所绘蝴蝶莫不栩栩如生。画中不衬托大型花卉,在蝴蝶之外,仅补以点点野草、青苔、散花。其画面要求达到“雅、素、洒、脱”四大风格。

“雅”即雅致不俗,笔触生动巧妙,彩绒清晰;

“素”即全幅画面表现出冰晶雪莹之清明洁白,每只蝴蝶均藏着俊朗气氛;

“洒”即指笔法潇洒流利、飘逸不凡、技巧灵动、法不越规,使观者有流动之感;

“脱”乃指突于绢上,笔触曲折、灵敏奥妙、望之摇拂、呼之欲飞。

社会影响

相传李元婴始创“滕派蝶画”之后,其曾孙湛然传承此技。湛然之后,宫中相承,无过记闻。又据称:当时在滕王府做幕宾的梁太尉,因常伴湛然作画,留心此道,悟得精髓,遂得滕画真谛,并从此由梁家将“滕派蝶画”自后宫传习于民间,以至代代不绝。而梁家传习“滕派蝶画”亦立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家规。这种单线传承的习俗,虽然能克绍箕裘,精进不绝,但毕竟有传习不广,难于发扬光大,更进善境,甚之由于世事沧桑,人事代谢,偶有意外,即有传失之虞。历代“滕派蝶画”在传承上,就曾多次险遭厄运,所幸的是,“滕派蝶画”这一画派和技巧,并成为了中国工笔绘画领域里的浓墨重彩的一页。

画派画展

1996年5月,在江西南昌滕王阁,当地画坛还举办了一次隆重的全国性“滕派蝶画”展,使得几近湮没了的“滕派蝶画”又得以在盛世重放异彩。

李元婴因建滕王阁而名,又因滕王阁而得“蝶画”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