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当初能够打败突厥 隋朝为何打不过高句丽
还不了解:隋朝和高句丽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朝为什么能打败突厥,却输给了高句丽?
前言
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而建立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格局局面,中国在经历了数百年战乱纷争与外族入侵之后,再一次迎来了一统,虽然隋朝的命途是短暂的,在仅仅经历两位皇帝之后,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隋朝所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以及之后的诸多政治改革措施,为后来唐代长达数百年的稳定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隋荣光
1、胜与败
在隋朝一统中原的几十年间,为了捍卫国土和维护政权,隋朝统治者对外进行了不少的战争,当然,这些战争多数是为了和平而不是侵略。在隋朝的对外战争中,有胜利也有失败,胜利的典型是大败突厥,失败的典型是征伐高句丽失败。这样一种事实让人匪夷所思,因为即便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发现,突厥和高句丽的实力水平相差还是十分之大的,突厥的组成部分主要为游牧民族,这些民族的人们都英勇善战,且体格强壮,高句丽人就是当今的朝鲜半岛一代的居民,我们了解,无论从体格上还是从民族特性上,都很难与游牧民族的实力相提并论。但就是在这样的事实下,隋朝与突厥人之间的战争获得大胜,但与高句丽人之间的战争却惨败,这其中有值得我们探讨的地方,也有值得我们铭记的地方。
2、打败突厥
首先我们来看隋朝与突厥之间的这场战争,战争起源于隋朝,在把他的前朝,即周朝灭亡之后,由于当时突厥的一位首领,其妻子为前北朝的一位公主,这位突厥的首领就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隋朝的战争。当然,发动此次战争的真正原因,绝对不会是因为这位公主,是因为这位突厥所谓的野心。
▲北周
这是为何?因为我们了解在隋朝之前,中原大地,战乱四起,并且这一分裂割据局面持续了长达数百年时间,在这数百年内,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他们无不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成为天下的霸主,自从北周灭了北齐之后,天下大势趋于一统,但北周好命不长,其政权最终为杨坚所得,并建立隋朝。此时,隋朝刚刚建立,兴盛的朝代往往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百废待兴,而百废待兴同时也会存在着许多隐患和不稳定因素,这未出京手里就是看准了隋朝的这一特点,抓准时机,准备赋予隋朝致命一击,甚至夺得隋朝政权。
与此同时,他还联系了当时北齐的一位刺史,这位刺史名叫高宝宁,经两人的合谋,他们在当年十二月就把榆镇攻了下来。政权受到威胁,国家主权受到损害,这让一向雄才大略的杨坚十分恼怒,得知这一消息后,杨坚迅速作出决定,向西出征,击败突厥人,要了解,杨坚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的造诣都是很高的。一个能够顺利得到皇权的人,毕竟也是拥有手段的。在对突厥的战争中,杨坚将他的手段运用的炉火纯青,他首先命令强军强攻突厥部队,在另一方面他说服了突厥其中的一位首领,最终突厥人在面对隋朝大军的理应外合的攻势下,被彻底打败。
而这也是隋朝建立之后的著名之战,在这一战中,隋朝人打败了突厥人,巩固了中国西部边疆的稳固,更重要的是也鼓舞了隋朝士兵的士气。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如果我们深入思考隋朝与突厥的这一次战争,我们就会发现,这次战争还有一个非常深远的意义,那就是,这次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在隋朝之前,数百年的战乱与纷争,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冲击,而隋朝的建立以及对外侵略战争的胜利,则是更进一步的增强了中华民族每一个人对于民族的认同感,由此可见,隋朝与突厥的这场战争确实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隋文帝
3、输高句丽
在历史上,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就是强大的国家与弱小的国家之间进行军事对抗,但强大的国家却与失败告终,弱小的国家却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听起来虽然匪夷所思,但却真实的存在于历史的事实中,例如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就是这样。在公元597年,也就是隋朝建立的10多年之后,高句丽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一位非常有野心的王,这就是平阳王。为什么说这位王非常有野心?那是因为他做了一件他的现任们都没有而且不敢去做的事情,那就是攻打东部的大国,也就是隋朝,这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举动,要了解无论是从财力还是人力来说,高句丽和隋朝完全不在一个等级,如果说是突厥与隋朝之间,至少在大军战斗力上还是可以一比高下的,但是高句丽与隋朝之间,其实力悬殊之大,堪称天上与地下。
▲出征
公元597年,高句丽平阳王攻打隋朝的辽西地区,当时隋朝的皇帝是隋炀帝,了解历史的朋友都会了解,隋炀帝同样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虽然在人们心中他是一位暴君,但不得不承认,隋炀帝的政治野心也是十分之强的。面对来自高句丽的入侵,隋炀帝决定,出兵讨伐高句丽,于是在公元598年,隋炀帝杨广为隋朝准备了30万大军,由水陆两路出发,进攻高句丽,但是在大军出发过程中,受到了海风的侵袭,并且在行军过程中发生了瘟疫,这就直接导致军心涣散,并且行军途中缺少粮草,这一系列原因直接导致这一次出征失败,而这一次失败也正是进一步的增长了高句丽士兵的士气。
▲高句丽
于是在几年之后,隋炀帝杨广便决定再次东征高句丽,为了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隋炀帝为这一次出征做了充足的后勤补给供应。比如为了吸取上一次受海风侵扰的问题,这一次,隋炀帝特意命令工匠为本次出征打造了300艘战船,与此同时,他也备足粮草,并且为士兵分发路上对抗瘟疫的各种药品等等,更重要的是,他进一步的增加了士兵的人数,人数竟然达到了110多万,可见隋炀帝多么需要一场战争,来证明自己。尽管做了这样充足的准备,隋炀帝最终还是失败。但这并不是他最后一次失败,几年之后,隋炀帝决定改变战略战术,决定用修浮桥的方法对高句丽人发起进攻,这一次,隋炀帝做了比前两次更充分的准备,但最终,尽管大隋士兵十分英勇,大隋的将领也个个身先士卒,但是,由于高句丽在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前两次获胜,增加了高句丽的士兵的士气,更加之,两次作战已经让高句丽士兵十分了解隋朝的战略战术,第三次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仍然以隋朝失败而告终。到此为止,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以大败为终结。
▲隋炀帝
总结
在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对比中,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隋朝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国,而高句丽也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国,但就是这样大国对小国的战争,竟然以大国的三连败为终结,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既然隋朝能够打败比高句丽人更强的突厥人,那为什么就无法打败高句丽人呢?首先,这是因为由自古以来中原对外作战的典型性决定的,一般,中原的君主们都不愿意向东进军,因为从中原的版图看来,向东无非就是大海,在那个科学技术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年代,大军所能造出的战船,其航海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出于这样的原因,中原王朝的历代君主们并不对东部的敌人感兴趣。
其次,中原王朝的君主们有一个传统的观念,那就是非常的注重国土,尤其是注重国土的广阔性,而在中原地区的西部,运用着广袤的土地,从今天的地图上,我们可以十分轻易的发现,中国版图西部有着大量的土地,而且土地十分广袤,符合骑兵作战,这让以骑兵和步兵为主要兵种的冷兵器战场,十分符合在这样的土地上发生,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中原的历代君主们,对西部边陲十分重视,对西部所采取的战争次数也是非常之多的,所积累的战争和战术经验也是十分充足的,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得隋朝在与突厥人之间的战争中能够轻易取胜,但与高句丽人之间的战争却以惨败为终。
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历史是具有继承性的,例如我们上述所述的,由于历代君王对东部战略的忽视,从而导致在我国历史上,在与东部敌人发生战争的时候,多次处于不利态势。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一问题,因为,任何一个强盛的朝代,有其强之处,也有其弱之处。接受一个强盛朝代的弱之处,才是真正的接受这个强盛的朝代。
参考文献:
《隋朝的荣光》
《隋朝与高句丽的战争》
《隋唐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