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在七十岁时才发动政变?他在怕什么呢?
司马懿,三国时期曹魏权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249年,一场影响曹魏势力,乃至搅动整个三国的政变赫然发生。这场政变的名字叫做高平陵政变,而发动着正是70岁高龄的司马懿。
当时的他借曹爽陪小皇帝曹芳扫墓,城中空虚,一举发动高平陵政变,让“曹氏”家族的代言人成功的换姓成“司马”,也为后世子孙建立晋朝奠定了基业。
可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司马懿在年轻的时候不发动兵变,偏偏在已经70岁的时候才发动政变呢?难道是他年轻的时候太过安于现状不想改变吗?
其实,司马懿也想早早兵变。但是,这一场兵变还是被拖到如此之晚。在前几十年中,司马懿到底在害怕什么?
司马懿本身是东汉时期的名门望族之后,但是因为汉室的衰败,汉室臣子的日子也开始难过。当时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是京兆尹,但是真正的大权并不在司马防的手里面,而是在曹操手里。
司马懿是有才的人,加上他的家世出生也比较高,所以要是想要入朝为官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当时的司马懿对曹操的做法完全看不惯,很抗拒入朝为官。之后曹操得知司马懿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就强行让司马懿当了文学掾,司马懿的仕途也因此开启。
进入仕途以后,司马懿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成了曹丕麾下的一员。后来曹丕称帝司马懿也因此受到了曹丕重用,为了让宗室得到制衡,同时也让国家获得更多的人才,曹丕选择了九品中正制。这对于当时的士族而言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会让士族的权利更大。在实施这个政策的时候,司马懿出了很多力,慢慢变成了曹魏士族的代表人物。
曹丕当了六年的皇帝就去世了,当时他的儿子曹叡还很小。所以,曹丕在去世前任命了四个人辅政,司马懿就是其中一个。所选择的四个人有两个是宗室里的人,还有两个是士族的代表。这样能够让宗室和士族相互制衡,这一点能够看出曹丕的权衡手段很给力。
也因为曹丕的这个任命,司马懿成为了当时士族里面的领袖人物。虽然这时候他位高权重,但是依旧没有谋反的实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曹叡是一个明君,在位的时候多次打败了吴国和蜀国的进攻。
在对抗蜀国的时候,曹叡给了司马懿兵权,司马懿也因此涉足军权。曹叡跟曹丕一样不长寿,在公元239年时候,曹叡就因病去世。当时曹叡并没有子嗣,所以只能从宗室里面过继一个孩子,过继的孩子叫做曹芳。
曹芳登上帝位时候的年龄很小,只有八岁,这么小的孩子想要掌握魏国的朝政自然不可能。所以曹叡也留下了辅政大臣,这一次只留了两个,一个是司马懿,另外一个是曹爽。虽然这两个人一个是士族代表,一个是宗族代表,完全站在对立面,能够相互制约。但是两强争霸的时候,任何一方得到优势对皇帝来说就是难渡的劫。
魏国也因为这样而进入到二次元争霸的状态,此时的司马懿已经是四朝元老,辅佐了曹家四代君主。当时的情况,虽然明面是皇帝是曹芳,可实际掌握政权的却是司马懿和曹爽。一山难容二虎,在两虎相斗中,曹爽又以自己是宗室的优势,成功掌握了主动权,让司马懿明升暗降,将司马懿排除在权力的中心之外,魏国的大权也就顺理成章的到了曹爽手里。
这时的司马懿年近70岁,还时常称病在家,闭门谢客。当所有人都认为司马懿已经“廉颇老矣”的时候,却不知他竟然暗地里养了一大批死士。
曹爽因为自己独自掌握大权就得意忘形,甚至开始觊觎曹芳的帝位。曹爽的做法不仅让士族不满意,也让宗室们感觉到厌恶。就因为自己的得意忘形,成功把自己原本的群众基础推给了司马懿。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着曹爽和曹芳去扫墓的时候发动了上面说到的高平陵政变。这时候的士族对司马懿肯定支持,而宗室则选择了中立。曹爽本来有机会打败司马懿,他手里面有曹芳这个王牌。但是,他顾忌自己的家人,不敢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司马懿也就顺利取得了魏国的大权,之后司马家开始全面对朝堂进行清理。但凡是对曹氏忠心的官员都无一幸免,他还开始在朝堂之上安排自己的心腹。曹家也因为这样没有了再一次翻盘的机会。
司马懿之所以选择70多岁才发动兵变,并不是害怕,而是因为之前他根本就没有实力去发动兵变。试想一下,如果曹爽不嚣张跋扈吸取宗亲支持,同时在对抗司马懿的时候不过分顾及自己的家人,就算司马懿占领了洛阳也不可能成功掌权。所以,司马懿的成功即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