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詧引狼入室,最终却没能掌控南梁政权?

萧詧引狼入室,最终却没能掌控南梁政权?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南梁的灭亡主要由两个罪魁祸首,除了前一章讲到的萧绎,另一位便是萧绎的侄子萧詧。正是这两位萧氏的宗室王爷不顾国家的危亡陷入内斗,甚至做出了引西魏入侵的事情,才使得南梁最终别西魏所灭亡。如果说萧绎坐视侯景之乱是使得南梁濒临崩溃,那萧詧引狼入室便成了南梁的掘墓人。可是南梁局势的发展并不能如萧詧所愿,他虽然引西魏军入侵灭杀了自己的叔叔萧绎,却也没能掌握南梁政权,只能成为西魏主宰下的傀儡皇帝。从史料来看,他的傀儡皇帝每当多久便忧愤而死,南梁国祚也因此进入看了断绝的境地。

南梁的灭国之祸起于侯景之乱,而终于萧詧引狼入室,这在历史上是有定论的。实际上在侯景之乱中萧詧与萧绎叔侄便为了皇位争斗不休,他们坐视侯景贡献南梁都城建康,控制南梁朝廷,使得国家陷入了一片乱局之中。在侯景忙于征服建康及其附近的三吴之地时,这两位叔侄王爷仍旧没能放弃争权夺利,直到萧詧的哥哥萧誉兵败被杀,萧詧逃回襄阳向西魏称藩才告一段落。但他们的争斗并没有结束,在萧绎平定侯景之乱和剿灭了益州的武陵郡王萧纪后,叔侄俩的争斗再次展开,而这一次则直接关系到了南梁的存亡。

前文讲过萧绎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本来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他坐视侯景之乱的扩大,其目的就是借侯景之手杀掉父亲和三哥萧纲,争取皇位的继承权。因此他在纵容侯景之乱时也没有忘却争权夺利,不仅仅对萧詧萧誉侄子发起战争,还先后把矛头对准了六哥萧纶和八弟萧纪,因为这些都是他登上皇位的阻碍。而这些萧氏的宗室王爷也不甘心,纷纷起兵与萧绎对抗,使得南梁国家逐渐走向了崩溃的边沿。在此过程中对萧绎最具威胁的便是萧詧和萧誉两兄弟,所以萧绎一心想要置他们与死地,双方的仇恨不死不休。

萧绎之所以仇恨萧詧和萧誉两兄弟,其根本原因是这两兄弟在政治和军事上都足以对皇位发起挑战。这两兄弟是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梁武帝萧衍的孙子,在萧纲被侯景处死之后,这两兄弟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宗室子弟。萧绎在萧衍的儿子中排名靠后,在继承权的政治地位上处于绝对的劣势。萧纲被处死后,他的儿子也被侯景所杀,所以萧衍认定的皇太子一系只剩下萧统的儿子和孙子。萧统长子萧欢早逝,萧欢的儿子萧栋、萧桥、萧樛在侯景之乱中被萧绎派心腹朱买臣杀掉,所以在政治上形成威胁的只有萧詧和萧誉两兄弟。

由于在侯景之乱的战争中,萧誉就已经兵败被杀,所以投靠西魏的萧詧成为了政治上唯一对萧绎形成威胁的人。在侯景和萧纪被消灭之前,萧绎没有对萧詧动手。这一方面试因为萧詧背后有西魏的宇文泰支持,萧绎不敢轻举妄动。另一方面是萧纪和侯景占据了长江上游和下游,将萧绎包夹在长江中游,在战争态势上让萧绎不得不先处理萧纪和侯景两个最大的威胁。平定了侯景和萧纪之后,萧绎坐稳了皇帝的位置,于是展开了对萧詧残余势力的进攻。而萧詧也不甘心失败,于是做出了引狼入室的操作,与西魏大军合力攻打萧绎。

从史书记载来看,萧绎也是作死。他先用引狼入室的办法借西魏的力量剿灭了萧纪,这也为其败亡埋下了祸患。萧纪率军顺长江东进攻打江陵,准备与萧绎争夺南梁皇位。萧绎派使者请西魏军队攻打萧纪的大本营益州,这使得萧纪军团首尾不能相顾,最终在战争中败亡。可请神容易送神难,西魏军占领益州后便不愿意退走了,这直接成了萧绎在长江上游最大的威胁。而同时萧詧与宇文泰达成联合攻打萧绎的盟约,这使得萧绎处于了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在这种恶劣的态势之下,江陵很快被攻破,萧绎也在被俘后被萧詧杀死。

按理说这场从侯景之乱开始的皇位之争,萧詧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皇位唯一的继承人。可是局势发展并不如萧詧所希望的那样,不但消灭萧绎势力没能完全做到,反而引狼入室的操作使他成为了西魏的傀儡皇帝。这样的局面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成为他最终忧愤而死的原因之一。

从史书记载来看,虽然萧詧联合西魏军攻破江陵废杀了萧绎,但萧绎军队的有生力量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打击。萧绎为人多疑猜忌,在对萧詧的战争前便将手下最能打的三个将领远远派了出去,留在江陵的都是些看起来忠诚,实际上不堪一击的弱兵。正是因为如此,江陵才迅速被西魏军攻破。

萧绎能在侯景之乱中崛起,最终能够平定大乱,坐上皇帝宝座,完全靠的是手下三大将领,陈霸先、王僧辩和王琳。此三人及其麾下的军队战斗力极强,不论是在平定侯景之乱,还是与其他宗室王爷争权夺利的战争中,这三人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随着侯景之乱的平息和萧绎坐上皇帝位,这三人也因功步步高升,手下军队越发强悍,这也就引起了萧绎的猜忌。为了防范这三人,萧绎把他们远远的派了出去,这便酿成了西魏入侵时江陵兵力空虚的大祸。虽然当时萧绎也派出使者求援,但这三大将军的军队还未感到,江陵就已经城坡了。

从史书上看,萧绎此人还是挺奇葩的,在侯景之乱中就猜忌过这三人。王琳按理说是与萧绎关系最近的,他的妹妹还是萧绎的嫔妃。可萧绎因为猜忌将其投入监狱,甚至引发了内乱闹得不可收拾,最终将其放出平事。王琳在侯景之乱中被认为军功与杜龛并称第一,为人横行暴虐,就连王僧辩都管束不了。王琳出兵击败了萧纪大军之后,因功被封为衡州刺史,势力便越来越大。萧绎猜忌他,把他放到了岭南,担任都督、广州刺史。而这招恰恰是萧绎最为昏聩的操作,也为他在西魏入侵是迅速败亡埋下了隐患。

当时王琳本来是想要去当雍州刺史的,这样就可以在武宁屯兵,这样可以就近的支援和防御荆州,成为江陵的屏障。可因为萧绎的猜忌,把王琳放到了广州,这样有事都来不及救援,事实上西魏入侵时,萧绎首先就向王琳求援,王琳的军队才走到蒸城,萧绎已经城坡被杀。

王僧辩是中国南北朝名将,也是南北朝少有的上了武成王庙名将榜的人物。他率领军队顺长江而下攻破侯景的十万大军,为逆转侯景之乱的局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王僧辩联合陈霸先贡献南梁首都建康,也为萧绎顺利登上皇位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王僧辩也不被萧绎信任,远远的被排挤在建康。

王僧辩不是南朝土生土长的江陵,是北朝降将王神念的儿子。他随同父亲头像南梁后受到重用,一开始便在萧绎的府中当官。在侯景之乱中,王僧辩因为推迟出兵讨伐萧誉和萧詧兄弟而被萧绎所记恨。当时萧绎将王僧辩砍伤,送入大牢关了起来。后来因为作战不利,萧绎才将王僧辩放出,这才顺利的击破了萧誉,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因此萧绎虽然任用王僧辩领军打仗,却不是非常信任,身边都安排了自己的心腹监控。尤其是在王僧辩攻陷建康后,更是对其非常猜忌,把他远远的打发在建康。

陈霸先的名气比王僧辩和王琳大多了,声望在军中也最高,后来也称为南北朝中陈朝的开国皇帝。他本来就不是萧绎的属下,是在侯景之乱中响应萧衍的勤王令起兵北上的。侯景攻破建康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围攻建康的军队纷纷受命撤离。由于镇守广州的曲江侯萧勃无意讨伐侯景,于是陈霸先便带领自己的军队投靠了萧绎。后来陈霸先和王僧辩结盟讨伐侯景,大破侯景于长江之上,拉开了南梁军队反攻侯景的序幕。侯景平定后,北齐军队趁乱南下入侵,陈霸先又北上抗齐,其功勋和名声都在王僧辩之上。

由于讨伐侯景和北上抗齐的缘故,大量的降兵和乱兵加入了陈霸先麾下,使得他成为三人中势力最大的将领。又因为不是萧绎的心腹出身,陈霸先不受萧绎重视,以抵抗北齐为由镇守京口,远离了江陵的南梁朝廷。如此一来,三大名将都不在萧绎身边,而南梁最精锐的军队都在这三大名将的掌控之中。萧绎身边镇守江陵的就剩下一堆弱兵,看似数量庞大,实际上不堪一击。当北魏和萧詧的联军围攻江陵时,江陵城防完全挡不住,很快就陷落了。而此时萧绎派出召唤的援兵还在半路上,距离江陵还有很远。

正因为如此,在西魏讨伐萧绎的战争中,萧绎的精锐力量根本没有受到损害,西魏和萧詧的联军打败的只是江陵的乌合之众。萧绎被废杀后,这三大名将纷纷割据自立,占据了南梁最有价值的土地。再加上西魏占据了益州和荆州,北齐占据了淮北徐州一代,这使得南梁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萧詧本来引狼入室是借助西魏的力量将萧绎一举拿下成为皇帝的,谁知帝国的分崩离析让他完全失去的掌控力。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在分裂南梁的军阀中,他却是最为弱鸡的。上不敢反抗西魏军队的于谨、杨忠等将领,下打不过王琳、王僧辩、陈霸先,这傀儡皇帝当得窝囊至极。

从中国历史来看,妄图借助外部力量登上皇位的,几乎都最终成为亡国之君。萧詧也不是南北朝的第一个,早在他之前北魏的元顥便借用南梁的力量干过同样的事情。尽管那场战争中陈庆之的白马军足够强大,但兵力匮乏和客军作战的弱点还是让占据主场优势的尔朱荣取得最后的胜利。而萧詧既没有陈庆之这样的将领支持,还沦为了西魏的傀儡,下场便更不堪了。实际上像他这种称帝的人想来是为人所不齿的,首先从政治上就陷入了挨打的境地,再加上军事上没有自主权,又有什么资格控制大局呢,他不过是在做镜花水月的皇帝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