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到底有没有谋反?
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到底有没有谋反?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高阳公主在唐朝历史上是具有很大争议的,甚至可以用臭名昭著来形容。不论是他与辩机和尚偷情的丑事,还是后来爆发的房遗爱谋反案,都将她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我们在翻看这段历史的资料时发现这里面疑点重重,似乎文字下面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我们分析这些疑点,做出合理的推测,得出的结果与史书上的结论截然相反。而这种新的结论相对于史书更合理,也能对其中的疑点做出解释。本章节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这些成果,看看唐高宗时期最大的谋反案“房遗爱谋反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房遗爱谋反案是指高阳公主和驸马房遗爱合谋,拥立荆王李元景为帝的谋反案。这个案子牵涉的人物之多,震动朝廷之大,在谋反案频出的唐初也是极为少见的。当时李唐皇族的几乎所有宗室都被牵涉其中,不少与皇室关系紧密的外戚也被卷入,可以说是将有权势的宗室和外戚官员一网打尽。而这个案子也将高阳公主和房遗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千年一来成为后世嘲讽的对象。可是这个案子从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的描述上看是有很多疑点的,而且也没有叙述他们是怎么谋反的具体操作,让人感到无法信服。
房遗爱是唐太宗时宰相房玄龄的次子,高阳公主的驸马。唐太宗李世民对帮助他登基的功臣很好,尤其是房玄龄这样的老臣。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房遗爱,就是让房家绑在皇族的战车上,为唐朝永远效力。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政治联姻,也有很多利益共同体存在的结果。
正是因为如此,房家和李唐皇族交往颇为密切。房遗爱的姐姐房奉珠嫁给韩王李元嘉为妃,房遗爱的弟弟防遗则去了荆王李元景的女儿。房家与皇室唯一没有关系的婚姻便是老大房遗直与杜氏的婚姻,传说杜氏是杜如晦的女儿。所以在房遗爱谋反案中才将大量李唐皇族的成员卷入,震动朝廷。
这个案子按照《旧唐书》的说法,是高阳公主为了夺取房遗直的爵位,向唐高宗李治告状,说房遗直对她无礼。唐高宗李治派宰相长孙无忌去查,结果查出房遗爱夫妇、荆王李元景、大将薛万彻等人密谋造反。这个案子牵连和大量李唐皇族成员,不但房遗爱夫妇、李元景、薛万彻等人被处死,就连吴王李恪和任城王李道宗都被卷入其中。李恪被长孙无忌冤杀,李道宗背叛流放,死在流放的路上。他们的家族成员要么被赐死,要么被流放,结局非常凄惨。而整个李唐皇族几乎被长孙无忌一锅端,长孙无忌也因此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搜集了不少当时的传言,却没有切实谋反的任何证据,这就让人难以信服了。而案子中的疑点众多,却得不到合理解释,所以后世历史学家多对其抱有怀疑的态度。比如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谋立荆王李元景就不合理,这完全不符合政治逻辑。荆王李元景虽然是房遗则的岳父,唐高祖李渊的第六子,但在李唐皇室中地位不高。他的一生都是在二哥李世民的庇佑下生活的,并没有军功,朝中也没有声望,完全不具备拥立的条件。如果高阳公主真要造李治的反,那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吴王李恪。
吴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母亲杨妃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身兼隋唐两朝皇室的血统。李世民很看重这个儿子,说李恪和他年轻时很像,一度还有意立为太子。虽然此事在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重臣的反对下作罢,但李恪仍旧是王爷中出类拔萃的典范。唐高宗时期,李恪是皇室中仅次于李道宗的人物。他在皇室、朝廷和军队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再加上他又是李治和高阳公主的哥哥,因此是被人拥立造反的最佳选择。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要造反,不拥立李恪,反而找远房亲戚李元景,这完全说不过去。
在最后的案犯处置上,大多数头面人物不是处死就是流放,就连完全被攀诬的李恪和李道宗都不例外。唯独房遗爱的哥哥房遗直的处置最轻,只被削除官职,爵位被贬为春州铜陵尉。这种处理与其它同案犯相差太远,逻辑上说不通。而这个案子最初又是从高阳公主控告房遗直无礼开始的,这就更让人疑惑了。所以在唐朝的文人笔记和稗官野史中一直有记载,说是房遗直主动向长孙无忌高密,才导致房遗爱谋反案的爆发。如果说这是真的,那房遗爱的谋反案是不是真的那就真不好说了。
房遗直是此案最为关键的人物,在他身上的疑点颇多。房遗直是房玄龄爵位的直接继承人,房遗爱实际上是受到高阳公主身份的庇佑才能进入朝廷的。但两兄弟的关系一直不太好,高阳公主经常找房遗直麻烦,甚至劝李世民把爵位封给房遗爱。而史书上记录谋反案最初起因便是,高阳公主找房遗直讨要爵位,于是引发房遗直无礼的冲突。可是爵位这种东西能够说变就变的么?似乎真把高阳公主当成民间泼妇了,一言不合就撒泼打滚。实际上高阳公主还是很有男子气概的,她常说自己如果是男儿就如何如何,也因此而受到李世民的宠爱。
这个案子从史书上看疑点太多,小的瑕疵就不用提了,光上述几个就难以成立。而从案件的结果来看,长孙无忌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借持案将皇室和外戚中的反对派全部搬到,直接使得门阀贵族集团独霸朝政,全面掌控了唐朝的政权。可以说此案之后是长孙无忌权势熏天,李治几乎被完全架空。
而案子之后李治的一些应急操作也说明了有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案件时候李治亲自请英国公李勣出山,并大肆封赏。他把称病在家的李勣拜为司空,还亲自为李勣的画像作序,又下诏准许李勣骑马出入宫禁,并排宦官侍奉。这种过分的优待,让人有种无事献殷勤的感觉。
李勣是唐太宗李世民留下来的重要开国元勋,掌控着国家的兵权。他虽然被李治任命为宰相,却长期称病在家,将政务都推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正因为如此,长孙无忌和他的门阀贵族集团才能独霸朝纲。在高阳公主和房遗爱的谋反案后,李治不但没有嘉奖长孙无忌,反而把李勣弄了出来,显然是准备跟长孙无忌杠上了。紧接着李治动作更大,将武昭仪升为武宸妃,让武则天和王皇后、萧淑妃搞宫斗,借机处置朝中门阀世家出身的官员。而此时朝中全是长孙无忌的人,很显然李治在谋反案后与长孙无忌撕破了脸皮。
根据上述的这些资料,我们做出如下的推测。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并没有谋反,而是受到唐高宗李治的命令,以皇室的资源与长孙无忌对垒,争夺朝中大权。而房遗爱的哥哥房遗直与门阀世家的贵族走得比较近,便将部分事情举报给了长孙无忌。高阳公主怕长孙无忌先动手,便提前发动。她建议李治以对公主无礼的罪名拿下房遗直,通过逼供的手段牵扯出长孙无忌。而李治后宫全是王皇后、萧淑妃的人,直接受命于长孙无忌,所以这个计划又被泄露出去。于是长孙无忌抢先动手,抓捕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然后栽赃证据,做成谋反冤案。
高阳公主和房遗爱自然不能将李治供出来,也不想牵连更多的皇室成员,便拿无关紧要的的荆王李元景顶缸。他们夫妇是准备牺牲性命保护李治,所以干脆把谋反案认了下来。而李治因为后宫被长孙无忌控制,在被身边人胁迫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救援他们,只能咬牙忍受。
事后李治向英国公李勣求救,直接利用李勣对军队的控制力与门阀集团对垒,暂时保住了皇位。然后他又推出武则天与王皇后、萧淑妃宫斗,借机清除了长孙无忌在后宫安插的卧底,净化身边的环境,以确保自己的安全。至此李治终于在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开始了对长孙无忌的大反攻。
如果这个谋反案的真相是如此,那史书上的很多疑点都解释得通了。而这个案子也成为唐高宗初年朝中政局的转折点,使得李治和长孙无忌撕破脸皮,皇室和门阀贵族的冲突表面化。看似长孙无忌获得了最大的胜利,却也为败亡埋下了祸患。所谓唇亡齿寒,长孙无忌和门阀贵族集团的一家独大,自然使得寒门和小地主出身的官员人人自危。皇室的结局尚且如此,寒门官员的结局可想而知。以李勣为代表的寒门和小地主官员自然会站在李治的阵营,对门阀贵族官员群起而攻之。长孙无忌在独霸朝政的同时,也为自己挖了一个填不上的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