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古代读书人地位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了解:古代读书人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万般皆下品,古代读书人地位真的高吗?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出自北宋时期汪洙之手,这是当时儿童启蒙的读物,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对于贫苦人家而言,读书是入仕的唯一的途径,很多人为了一朝得中,穷尽一生的努力,考取功名之人少之又少,可是考取功名之后地位真的高吗?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的改变,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代,采用的“世卿世禄制”,这个制度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进行传承,读书与不读书都没关系,看重的是出生;在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采用军功授爵制,在那个时代,只要你立有军功,就享受相应的官职爵位,对于读书人而言,为了获得爵位,只能成为别人的门客,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焚书坑儒,读书人的地位并没有得到重用。

在两汉时期,有一套完整的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度,所谓的察举制度的标准是以孝和廉为标准,由地方进行举荐,这种制度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逐渐演变成九品中正制度,这种制度之下,升官途径逐渐被世家门阀所控制,看重的是门阀出生,而不是真正的学识。

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度,从此科举制度伴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而结束,在古代中了秀才,他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阶级,但是秀才的身份和一般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社会地位就逐渐地提升,宋代的秀才在社会上是可以享有一些特权的。他们不用交所征纳的部分徭役,就算看见知县也可以不下跪。而且,地方政府和知县都是不能够随便地对秀才动用刑罚的。但除此之外,任何经济上面的利益就没有了。而到了明清时期,这些秀才主要的工作就是教书或者是去其他权贵人士的门下做幕僚,以此来谋生。虽然他们算不上是特权阶级,但是比起一般的平民百姓来说,他们的社会地位还是要高一级的。但这样的社会地位,只能够帮助他们赢得统治者的尊重。中了举人之后,是两只脚踏进了富贵的阶级,有考取进士的机会,虽然难度很大,通过率只有5%。最重要的是。中了举人,就意味着可以进入仕途,可以拿到政府每个月的高额补贴。但一般中举的人都选择做个小县令,并没有再次科考的愿望。

古代的官员,正常的收入是很少的,仅仅只能维持一个温饱,除了大官和贪官,大多数人的俸禄只能够维持温饱,住的地方也多是官舍,连一座自己的府邸都没有。在他们退休之后,没有退休金,没有余荫,全靠自己的积蓄而生活,在宋代的时候,为了让文官压制武将,大量的录取官员,而实际需要的官员数量很少,于是出现大量的冗官,而宋代冗官冗兵,已经是积贫积弱了,官员的工资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在明代的时候,特别是朱元璋的反腐政策之下,为官是拿着自己的生命在赌,说不定哪天就身首异处,读书人在当时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行业,到明代后期,读书人这个职业不再那么危险,但是毕竟还是很贫困的,海瑞当官的结局和他拥有的财富,可以看出在明代作为一个清官是多么的贫穷。

当官不是为了致富,但是他们到头来就连一间房子都买不起,古代的行业少,对于读书人而言,入仕几乎是唯一的途径,虽然读书人在社会地位上,受到人们一定程度的尊重,可是对他们而言,那只是一个职业,并不是终生制的,退休后面临的是贫困。人们尊重读书人,那也只是尊重他们为官之后,可能带来的效益,而不是真正尊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