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在刘邦称帝的作用很大吗 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还不了解:刘邦和张良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张良在刘邦称帝道路中,起到了多大作用?

导语:其实要说张良是一名卓越的谋士,还不如说他是一名“帝师”更为准确一些。是张良一直在不经意间影响和指点着刘邦,让他在成功当上皇帝之前的道路上少走了许多的弯路,遇到问题和危机时可以帮他逐一化解。

从那句“运筹帷幄当中 ,决胜千里以外”的评价中就能看出张良在刘邦心里有着至为重要地位。而刘邦看待张良也是异常的尊重,仔细品读留侯世家就可以看得出来到刘邦和张良之间的关系不像是上下级,倒像是朋友。所以,其实并没有刘邦对不起张良的说法,反而是张良在刘邦心目中的位置太过于不平凡的原因,聪明如张良他才会选择在刘邦登上皇位后选择隐退!

一、张良的第一次“归隐”

第一次计划偷秦失败之后的张良不得不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下邳隐居的十年影响了张良的一生,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冲动为报国仇而散尽家财的“半大孩子”,十年后的张良变得更加沉稳和让人捉摸不透。

十年里有两件大事彻底的影响了张良,第一件是受黄石白叟传书太公兵书,那个老人家还送给张良一句话,第二件事情就是救了一个叫项伯的人,项伯和项羽的关系就不用再多说了。

二、张良的复出

陈涉起兵反秦,恰是张良复出之时。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一直追随刘邦,每次献计之前张良都不会直接奉给刘邦,而是把整件事情的利害关系向刘邦讲授透彻,让他自己来做决定,选出最合适的计划。

秦国沦亡后,项羽背弃了那个时候说的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盟约,让刘邦在偏僻的巴蜀之地生活。张良凭着与项伯的友谊又把刘邦赏赐给他的黄金珍珠全部都献与项伯,让他给项羽说好话才把汉中地域也封给了刘邦。

要想成为名副实在的汉王紧紧地到这些还是不够,而后张良献上以退为进的计谋:接着又东游说项羽说田荣、彭越作乱,他们才是你最大的仇敌,汉王当初攻打关中只不过是想拿回属于自己的地盘:汉王渎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动。就这样在张良的三言两语中刘邦最后还是拥有了染指天下的基础。

项羽的壮大让刘邦开始感觉力不从心,这时郦食其说出了被张良认为是在当时是最愚昧的计谋:恢复以前六国的政策,由此来对抗项羽。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计划,如司马光所说:不能适宜的预先设计,事情的变化我们也不能事先预计,必须要伺机而动,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张良在听到这个计谋的时候没有赋予反对,而是开始耐心的对刘邦解释分析利弊,这个计划中最大的不足就是重封六国后裔,这样一来不仅仅给自己添加了强大的敌人,还会让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手下们感到寒心。

这件计谋是不能实施的,也不怪当时的刘邦会大骂郦食其坏事!大汉开国后,有功之臣对于封赏的事情有心病,朝堂之下风起云涌各怀鬼胎,这类情况下的危机是不可小觑的,这时张良向刘邦建议:要先封平生所憎,所有大臣都了解的人,这样来磨灭功臣们的疑虑。 因此,司马光称赞这种做法是为了保护国家和安全,造福子孙后代!

三、鞠躬尽瘁后再次选择退出

汉六年大封有功之臣,张良辞去了三万户侯的优待,向刘邦说明了自己的心意:门第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平民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世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张良终身从不为己,他把满腔热血都献给了大汉,当觉察到复国无望以后,痛下决心的选择追随刘邦,这时候他转向了大义,选择了黎民众生;所以西汉王朝在建国、立国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都免不了张良的出谋划策!

结语:刘邦最终没有对张良下手,或许顾及曾经的“兄弟之情”,更多的也证明了张良高深的生存智慧,过人的处世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