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汉文帝、汉景帝父子为什么仅仅相差15岁?

汉文帝、汉景帝父子为什么仅仅相差15岁?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们初高中的历史课本上,“文景之治”这个知识点是永远避不开的。前几年的全国卷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考察了这段历史的。然而,这父子俩除了值得被人称颂的功绩外,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年龄差距。

汉文帝是在吕雉死后被推举为皇帝的。一夕之间,他从“蜗居”在代国的王侯成为了掌管全天下的男人。然而,不管是代王,还是文帝,他都拥有普通人没有的极高权势和众多财富。

有财力又有权力的他自然有不少的姬妾,因而子女也比较多。在他还是代王的时候,便有了一女一儿。长女刘嫖,长子刘启。刘恒是公元前203年出生的,他登上皇位的时候是公元前180年,满打满算,此时的他大概在23岁左右。而刘启呢,是在汉惠帝七年,也就是公元前188年出生的。

仔细算来,这对父子居然才差了大概15岁。除了这个以外,刘启本人还未出生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几个哥哥了。

据《史记·孝景本纪》载,“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地立”。

这就表明,刘启其实不是刘恒的第一个儿子。三个哥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当然,也有史书记载他其实有四个哥哥。

《史记·外戚世家第十九》写到“而代王王后生四男”.

但是不管刘启到底有几个哥哥,他不是他老爸的第一个孩子这件事是无可置疑的。

既然景帝有几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自己又和老爸年龄差距不大,那文帝岂不是很早就开始生育了?

可能这个年龄放在今天确实太早了些,但是在古时候也不是什么惊掉下巴的事。

这与古代的结婚婚姻制度和人口政策有关。

我们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要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现今呢,又开放了二孩政策,鼓励生育。

这其实和我国的人口数量与结构密不可分。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家青壮年占比太大,虽然增加了劳动力,但是以后国家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很重。所以要加以限制。而现在呢,老龄人口增多,青壮年人口增长率变低,同样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所以就开始鼓励生育。放在古代也是一个道理。

在汉初,国家刚刚经历了秦末的战乱,本就不多的人口更是少了很多。为了复兴经济,增长国力,汉朝初年的皇帝们都奉行黄老之道,休养生息,降低赋税,减少徭役。同样地,鼓励生育也是很重要的措施。

鼓励生育可以增加劳动力,为农业发展做贡献,也增加了商品经济的市场,好处很多。而鼓励生育不仅在不限制生育数量上,还在鼓励早婚早育上。

《汉书·惠帝纪》有言,“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这是说女子如果到了规定年龄还不结婚,那是要得到惩罚的。汉惠帝是罚钱,后来的朝代里,如果女子没有在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还会把她的父母抓去坐牢。

其实结婚年龄早不仅是在汉朝,其它朝代都有。

《墨子·节用上》记载,“丈夫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十五毋敢不事人”。这说明了在周朝的时候,男子和女子结婚成家都是很早的。

纵观历史,各个朝代在法定结婚年龄的标准这事上都差不多。男子基本在15岁以后就可以成亲,女子13岁之后就可以嫁人了。

这么早成婚,生孩子自然就很早了,父子或者父女年龄差距不大也就很正常了。

除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例子,还有许多父子年龄差距都不大。

比如咱们所熟知的康熙。他和他父亲顺治就只差了16岁。还有明朝的朱棣,他和儿子朱高炽也只差了18岁。和今天人们动不动就差二三十岁相比,确实算“最小年龄差”了。

古代生子虽然这么早,但其实就是国家计划生育的一部分。

古代医疗水平比较低,人们的平均寿命都不长。如果叫人家二三十岁再来组建家庭,熬几年再来生孩子,恐怕有些人还没撑到法定结婚年龄就去世了。早点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育的数量。而且循环往复下去的话,新生人口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出生率就在稳定地增高。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证劳动力的供应,促进农业、商业等的发展,增强国家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