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历史上吕不韦服毒自尽的真相是什么?

吕不韦可谓一代传奇商人,这是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进入战国时期以来,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逐渐激烈,为在兼并之战中取得胜利,各国国君纷纷寻觅文治武略之人才。由此涌出了一批优秀的治国之才,周旋于各国之间,蓄势而待发。

吕不韦,便是这批治国之才中颇具盛名的一个。

司马贞曾经如此形容过吕不韦的一生:“不韦钓奇,委质子楚。华阳立嗣,邯郸献女。及封河南,乃号仲父。徙蜀惩谤,悬金作语。筹策既成,富贵斯取。”

吕不韦原本是经商出身,但他深知扶植一个君主带来的利益,他选择了帮助当时在赵国为质的安国君之子,异人,回到了秦国。更是将自己宠爱的姬妾献给了他。

后来异人成功继位皇帝,吕不韦因有功受封河南之地,封号仲父,其荣誉之高,朝廷上下少有人可比。

《史记》:秦王立一年,薨,谥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所母华阳后为华阳太后,真母夏姬尊以为夏太后。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

这段史料便记载了,当时异人(子楚)登基为庄襄王,尊奉其母为太后,而后封吕不韦为丞相、文信侯的局面。

吕不韦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的成就,并不单单是因其才华。若是要论才能之高低,六国之中能胜他的也是存在的。他能够一度成为秦国的重臣,更多是受益于当时的形势条件。

战国初年,各国为了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十分重视武将,以奖励军功来激励军心更是常用举措。这在战争年代确实是有利的,然长此已久便导致了文治的缺失,于和平年代则是不利的。

吕不韦正是在秦国实力强大,即将统一六国之时被启用的。以往需要靠严刑峻法来维持统治的局面已经发生了改变,他所采取的措施就相对比较轻松了,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他虽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一国之丞相,皇帝之仲父,但他最后自杀的结局却是令人同情和感叹的。

他最后之所以会服毒自杀,正是因为嬴政给吕不韦写的一封信。上面写道: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大致意思也就是,秦王政问了吕不韦两个问题。其一,你对于秦国有什么功劳;其二,你对于我有什么功劳。

第一个问题无疑是否认了他对秦国多年来所做的一切。原本他被皇帝给贬到了四川就已经是十分落寞了,就靠着曾经对秦国的一点功绩安慰着自己,被嬴政这样一说,这下子连最后的安慰也消失了。

实际上,吕不韦心中也是渴望要建功立业的,辛苦了多年的一切都失去了,可想而知他是如何的失望。

第二个问题更是直接否定了嬴政对他的父子之情,在小时候嬴政还称其为仲父,尊敬十分。这也是他自视嬴政不会对他如何的底气,却不想一封信就毁掉了一切。

心知自己绝无可能再回到之前的高位,无言再面对现今的局面,于是他便选择了服毒自尽。

实际上,吕不韦之所以会被贬,更多是因为他的政治举措与秦王嬴政的想法相背了,他倾向温和的治理措施,而皇帝则更为激进。二人想法的不同,也就注定了他结局必然是无法完美的。

吕不韦因一封三十字的书信服毒自尽,你是如何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