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晚年为何变得如此昏庸不堪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李世民英明神武,为何晚年却昏庸不堪,连自己都不忍直视呢?

李世民缔造了贞观之治,带领唐代坐上世界霸主的位置,曾攻灭了十几个国家政权。这样的千古一帝,为何晚年那么昏庸?他又昏庸到了什么程度,连自己都不忍直视呢?

李世民第一件昏庸的事,就是再也听不进劝诫。李世民能成为一代英主,很大程度是因为他有一个优点,这个优点就是听得进大臣的直言进谏。

俗话说忠言逆耳,即便是兄弟闺蜜之间,说一些不同意见的观点,对方都会觉得不耐烦。如果是自己的领导,哪怕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依旧觉得你拂了他面子:你在教我做事?

李世民可是皇帝啊,古代权力最大的人,这样的身份地位,还能虚心接受大臣的批评,甚至有些人话说得很难听,他也并不在意。这样的帝王,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第2个。

但到了晚年,李世民的这个优点便不复存在,还有一点高压反弹的意思。就比如魏征,唐太宗年轻的时候,要数魏征的进谏最多。那个时候李世民,整天拉着魏征的手,说他是自己的好基友。魏征去世的时候,李世民哭成了泪人,说再也没有人会当面指正他。然而到了晚年,李世民什么都听不进去,并且还把魏征的墓碑都给推倒了。

第二件昏庸的事,便是李世民开了个不好的头,那就是干涉史官修史,本来帝王是不能干涉史官修史的。比如春秋时期的赵盾。他的堂弟杀了晋灵公,后来赵盾拥护公子黑臀继位。赵盾担心史官董狐瞎写,就让他把史书给自己看看,董狐说您不用看了,我写得就是“赵盾杀了自己老板”。赵盾急了:老板不是我杀的啊,你改改呗?可董狐死活不肯改,赵盾作为顶头上司,也无奈。

我们了解皇帝身边,有一个写起居注的史官,也就是记录皇帝日常言行举止的。当年李世民是靠玄武门之变起的家,逼父弑兄的骂名一直是他的心结,他担心史官记录他这些不好的事,因此干涉史官的记录。

李渊去世几个月后,李世民找来了史官,要求看《起居注》。史官没有同意,几年之后,李世民心里还是硌得慌,于是强令要求看《起居注》,并让房玄龄等人删减修改。他的这种行为影响极坏,导致后面的皇帝有样学样。本应记录事实的官方史书,后世也不敢轻易相信了。

第三就是猜忌多疑。李世民晚年滥杀了不少忠臣,比如有一个叫刘洎的大臣,他是唐太宗时期的宰相。然而李世民仅仅因为一些没有证据的谣言,就将他给杀了。

再比如唐初的猛将李君羡,他更加倒霉,因为一个迷信的谶言,李世民就把这位战功卓著的大将给杀了。第四就是大兴土木,这一点几乎是古代昏君的通病。

像三代的时期的夏桀、纣王,都曾逼迫奴隶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没想到千古一帝李世民,晚年也有了这个毛病。他召集数十上百万的百姓当徭役,修建了洛阳宫、永安宫等十几座大型宫殿。

有大臣进言劝诫,李世民还说:老百姓没什么事做,就会懒惰放纵。瞧瞧这像什么话,老百姓为生计四处奔波,怎么会没事做?即便是没事做,他就得整天给你当苦力吗?苍生的泪,就是那覆舟的水,只是没有到横流的时候。李世民就忘记了年轻时的话,这位千古一帝,晚年为何变得那么昏庸呢?

古人常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就是踌躇满志的开始很容易,但坚持到最后的很少。李世民继位之初民生凋敝,而且他是从哥哥爸爸手里夺来的皇位,正因如此李世民铆足了劲,想要证明自己。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他本就是个好皇帝。

李世民缔造了贞观之治后,天下歌舞升平,晚年已经没有什么压力能让他说到前进的动力,于是乎他就松懈了,开始贪图享乐。再者就是两个很重要的人去世了,一个是长孙皇后,一个是魏征。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贤内助,魏征是他的左右手,更是他反思自己的镜子。这二人走了以后,李世民开始放飞自我,也没有人能够管得住他,主要是其他人都不敢管。

最后就是继承人给闹的,起初李世民耗费大量精力,培养出了长子李承乾。可李承乾不怎么争气,和弟弟李泰斗得不可开交,甚至走上了造反的道路。老子再厉害,儿子不争气守不住基业,这不也是白搭嘛!

因此李世民不免心灰意冷,加上人老多病,李世民开始求仙问道,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希望自己能够驾驶着大唐巨舰,千秋万代一直走下去。可这种迷信的奢望注定落空,临终之际,李世民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叮嘱太子不要效仿他,并亲自写下《帝范》交给李治。

凭心而论,即便李世民晚年昏庸,他的文治武功,也排在古代帝王的前列,足以成为后世帝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