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病因是什么?为何太医不说?

秦可卿,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人物,是宁国府贾蓉的妻子。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趣侃红楼33:秦可卿病重百药莫医,张太医问诊穷究病源

秦钟不学好,在学堂与金荣等小学生闹出风流丑事。小孩子藏不住话,回去就和姐姐秦可卿说了一通。本意是抱怨,不排除还有让姐夫贾蓉替他出气的意思。结果秦可卿一听,差点气了个半死。原本就病了,又病上加病,一时间严重起来。

秦可卿病得莫名其妙,王熙凤来宁国府时,尤氏说中秋节陪贾母玩的时候尚是好好的,不想没几天就一病不起,以至于家里几个大夫来回诊治都不见效,反而这病却一日比一日严重。

关于秦可卿的病,尤氏自己就对璜大奶奶说了出来。尤氏是这么说的:

(第十回)“婶子,你是知道那媳妇的:虽则见了人有说有笑,会行事儿,他可心细,心又重,不拘听见个什么话儿,都要度量个三日五夜才罢。这病就是打这个秉性上头思虑出来的。”

秦可卿的性格是“会行事儿,心细,心又重”,这三点其实非常要命。

秦可卿是小官员家庭,贫寒出身。这使得她嫁入贾府豪门的压力特别大。林黛玉初来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就是因为她七品巡盐御史的女儿,哪里见过贾家那超品国公府的规矩,势必如履薄冰。

林黛玉是“外孙女”,小女孩很快就能从容。秦可卿可是儿媳妇、孙媳妇、侄媳妇,每天要端着架,时时刻刻小心谨慎伺候无数的长辈。

因为“会行事儿”,就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用心做事,仔细分析。

因为“心细”,就要比别人更努力。

因为“心又重”,就最怕人说也最不让人说。

林黛玉担心被人耻笑,秦可卿可是就怕被人看轻、说闲话甚至诟病。

如此性格和压力日积月累之下,势必造成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负担,加之秦业妻子过世早,女儿秦可卿在成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身体多少会有一些“隐疾”。只需要一个契机,就会发作起来。比方说焦大醉骂“爬灰”!如此难听的脏话,秦可卿最怕被人诟病的性格,如何能接受?

秦可卿的病不是个例,《红楼梦》还有人与她类似。具体什么病容后再说,先来说一下为秦可卿治病,宁国府这些人都做了什么。

首先,尤氏很发愁。

尤氏对秦可卿莫名其妙的病毫无办法。家中几个太医来来往往却看不出个所以然,眼看着秦可卿的病一日比一日重,尤氏心焦之下不免抱怨。

正赶上璜大奶奶跑过来要替侄儿讨说法,尤氏故作不知的一股脑将烦恼倒给了璜大奶奶,直接将金氏的怒火吓到了爪哇岛去,再不敢发作。

璜大奶奶金氏铩羽而归,尤氏的烦恼并没有解决。此时贾珍进来吃饭,夫妻就商量起两件事。

一,贾敬生日安排。

二,秦可卿请医问药。

其次,贾珍很着急。

秦可卿生病,贾珍的表现并不轻松,他也有点焦急。

秦可卿是嫡长子媳妇。作为宁国府这等人家,嫡长媳妇和续弦不一样,贾珍自己亲身经历。他的发妻生贾蓉之后就死了,尤氏只是续弦,身份地位不够,难以全面支撑宁国府。

好在贾珍发妻生了儿子贾蓉。秦可卿如今一无所处万一三长两短,对宁国府是个打击。

他们一家四口,好端端的儿媳妇病重也不可能不愁。

好在神威将军的儿子冯紫英当日来他府里拜会,推荐了一位名医,曾是他老师的张友士来给秦可卿看病。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一,张友士此时不是太医,他是进京来托冯紫英找门路来给儿子捐官的。冯紫英自己办不了,才来求贾珍。可见贾家私底下有“卖官鬻爵”的违法勾当。

二,张友士家有传家医术,却不以此为生。如今求人不得已才答应给秦可卿看病。看好了固然贾家帮忙捐官,看不到也就没脸求人。只要他有真本事,不怕他不出力。

张友士看过秦可卿后,言论与贾府走动的几个太医完全不同,只因他没有选择和隐藏包庇的余地,必须要治好。

至于张友士为什么是张太医,原因也很简单。他后面治好了秦可卿,贾珍不但帮他儿子捐了官,也推荐他进了太医院,甚至成为御医供奉。这是后话。

最后,贾蓉很急迫。

冯紫英推荐张友士,贾珍很快派人持着名帖去请。贾珍的名帖很珍贵,古人见名帖如见本人。张友士求人办事身份低微,如何敢接世袭三等爵的名帖?只说第二天一定来。

到了第二天,张友士果然来了,贾珍接进去款待一番,自己不方便去儿媳妇院中,由贾蓉陪同去问诊秦可卿。

妻子病重,贾蓉的表现非常急迫。他整个过程连续问了张友士三个问题:

一,贾蓉道:“先生实在高明,如今恨相见之晚。就请先生看一看脉息,可治不可治,以便使家父母放心。”

二,贾蓉道:“先生请茶。”于是陪先生吃了茶,遂问道:“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

三,贾蓉看了,说:“高明得很。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究有妨无妨?”

贾蓉三问秦可卿生死,很多读书人误会说贾蓉是不是盼着秦可卿快死?这个说法不符合人性。

秦可卿是贾蓉结发妻子,当时二人新婚没两年,正是感情好的时候。贾蓉没道理盼着秦可卿死。

而且,贾蓉真不想秦可卿活,有的是办法。比方在药里动手脚,大不了不给她治。没必要追着问医生有没有得治,会不会死?漠不关心的人绝不会问生死。医院里围着医生问生死的,都是关心病人的,不关心的都远远地听着。

所以,贾蓉三问秦可卿生死,恰证明此时他们夫妻的感情不错。后文王熙凤过来问贾蓉媳妇的病,他也颇为烦躁地说:“不好么”,证明关心则乱、心情愁烦。

这点是后文重要伏笔,到时候我们还会说起贾蓉与秦可卿的夫妻关系。

张友士是有本事的。他将秦可卿的病,在没有问诊,只诊脉、望气之后,就说得头头是道。

(第十回)“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需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据我看这脉息,应当有这些症候才对。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

张友士断定秦可卿是实病,绝不是怀孕,这很关键!只因秦可卿这种病很难怀孕。

张友士也不客气,直接说秦可卿的病,算是被贾府那几个太医给耽搁了。

要说“医毒”害人不浅,这些人看病人下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实在该死。由此也不免担心林黛玉,她一直由王太医喂她吃人参,真的好吗?

(第十回)张友士又道:“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要在初次行经的日期就用药治起来,不但断无今日之患,而且此时已全愈了。如今既是把病耽误到这个地位,也是应有此灾。依我看来,这病尚有三分治得。吃了我的药看,若是夜里睡得着觉,那时又添了二分拿手了。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大奶奶从前的行经的日子问一问,断不是常缩,必是常长的。是不是?”这婆子答道:“可不是,从没有缩过,或是长两日三日,以至十日都长过。”先生听了道:“妙啊!这就是病源了。从前若能够以养心调经之药服之,何至于此。这如今明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症候来。待用药看看。”

秦可卿的病源,是不能够“养心调经”!具体什么病,张友士一直也没说。证明病非常麻烦,即便能治了命,但想要怀孕生子就比较难。

但这话他打死也不敢说,也是贾家太医们不敢治好的原因。人治好了,不能生育了,谁来负责?还不如死了!

那么,秦可卿具体是什么病呢?君笺雅侃红楼认为她与香菱一样,就是血竭之症,又叫干血症。二人发病的情况几乎一样。而香菱判词“荷枯藕败,水涸泥干”,何尝不是秦可卿、晴雯乃至于林黛玉的生命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