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李邈为何上书诬告他?
诸葛亮死后,李邈为何上书诬告他?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谈不上诬告,只是李邈立场不一样,不过此事做得不厚道。
李邈是一个狂士,刘备拿下成都之后,这个家伙对刘备说你拿下成都是厚道的。刘备一听既然你说我不厚道,你当时为什么不去帮助刘璋呢?
结果李邈来了一句:匪不敢也,力不足耳。
意思就是老子不是不敢,而是能力,力量不足,要是力量足我肯定去帮刘璋打你。
《华阳国志》并没有记载刘备有什么反应,倒是记载下属建议刘备这种狂士杀掉算了。
这个时候诸葛亮出面救了李邈,所以诸葛亮对李邈是有恩的。
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邈这个人的一些品行。
这个家伙是一个狂士,坦白讲刘备占了刘璋的巴蜀的确不厚道,他是站在公正和刘璋的立场去讲。李邈并没有去讨好刘备,也说明李邈这家伙还是有胆量,至少不是一个小人。
诸葛亮比较欣赏他的几个兄弟,像李氏三龙之一的李永南。诸葛亮救李邈也是有拉拢的意思在,当然当时也考虑永南他们的影响力。在诸葛亮的提拔重用下,李邈历任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也算是蜀汉的高层了。
后来诸葛亮北伐因马谡失街亭而失利,处分了很多人,包括陈寿的父亲,还有荆州过来的向朗,也就是《出师表》中出现的向宠的叔伯辈 。李邈也是劝诸葛亮不要杀马谡,在此之后诸葛亮和李邈就离心离德了。
李邈接下来基本上属于打酱油的角色。
诸葛亮死时,他就上书刘禅:
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
吕禄是吕后的侄子,霍禹是霍光的儿子。他们都以谋反之罪被杀。孝宣就是汉宣帝。
他说诸葛亮专权,自己很担心,怕他会谋反,现在诸葛亮死了,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这家伙这种说法和当年批评刘备占了巴蜀是一样的,他这一次站在刘禅的角度去批评诸葛亮过于专权,使得刘禅大权旁落。自然暗示诸葛亮一死,刘禅终于不用担心权臣会造反了。
诸葛亮肯定没有反意,肯定是一个忠臣,因为他拒绝李严的建议加九锡,爵位也止步于侯,再加上一生清廉等等。
问题是孔子也会被人诽谤和误解,更何况是诸葛亮呢。在李邈看来诸葛亮权力太大已经威胁到皇权,现在诸葛亮死后,不管他是不是忠心,至少不会威胁到皇权。
你说这个家伙完全是诬告嘛,好象也不是,诸葛亮专权是事实,你说完全事实,好象也不对,诸葛亮是一大忠臣,根本没有反意,只能说是立场不一样吧。
你说李邈这样做就为了升官吗?好象也不是,正如他批评刘备难道是为了升官吗?可能是个性使然吧。
诸葛亮死后,蜀汉内部一片混乱,人心不稳,此时刘禅也摆不平大局,他必须依靠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
如果诸葛亮还活着,李邈这样说诸葛亮是不会被杀,诸葛亮还没有小气到这种程度。
此时蒋琬主政,姜维,费祎等人谁不承诸葛亮的情。李邈在大家悲痛之时,说出西戎静息,大小为庆,这样的话的确有失厚道。诸葛亮这帮亲信自然受不了,哪怕刘禅心中认同,压力之下最后的决定只能是杀了李邈。
李邈的兄弟李永南,李伟南在《三国志》中有简单的介绍。李邈只在《华阳国志》中有介绍。
《华阳国志》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撰写地方志。《三国志》不用介绍了,稍了解三国的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