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红楼梦中蘅芜苑是什么地方?与薛宝钗之间有何联系?

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接下来听听知秀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除了绝对的写实以外,曹雪芹还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如服饰、言语、住处、首饰、喜好等等,而利用人物所居建筑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可谓是别具匠心,曹雪芹完美地将人物的品性通过所住建筑展现出来,住所处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寄予了别样的期望,可见曹公笔力之深厚,而我们今天就从建筑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薛宝钗的住所蘅芜苑,来窥探薛宝钗的真性情!

蘅芜苑的标志:进门处有一块插天的玲珑山石

蘅芜苑最大的特点就是门口有一块玲珑山石,这块山石完全遮挡住了蘅芜苑的内部房屋,因此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携带众清客前来参观蘅芜苑之时,认为这所房子很无趣,书中如是记载: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的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并且一株花木也无。——第十七回

这块巨石遮住了蘅芜苑的大部分建筑,所以初看之时,会觉得并没有什么参观的价值,顺着这块玲珑山石往前走,正房这才进入视野之内,颇有《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之感。

曹雪芹用这块巨石,给蘅芜苑酿造出一种空间对比,让蘅芜苑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可是内部却精彩纷呈,仙藤异草的香气纷纷扑来,给人以“深藏不露”的奇异感,而这种欲扬先抑的态度,正是读者对薛宝钗这个形象的理解进程。

薛宝钗初入贾府之时,藏愚守拙,罕言少语,用凤姐儿的话来说宝钗是个“事不关己不张口,不问摇头三不知”的女子,这样的女子似乎缺乏趣味,太过懂事、成熟,反而丧失了女孩身上应有的青春气息,这也是目前很多读者不喜欢薛宝钗的原因所在,他们认为宝钗心机太深,不够纯净,事事总要考虑利弊得失。

可是绕过“玲珑山石”之后,我们再看宝钗,就会发现宝钗的可爱之处,如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宝钗在从潇湘馆返回的路上,看见一双玉色的蝴蝶,便萌动了少女心,拿着扇子前去扑蝶,此番情景堪称绝美:

宝钗忽见面前有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的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一直跟到池中的滴翠亭,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也无心扑了。——第二十七回

由此可见,薛宝钗内里绝不像外表那般成熟稳重,在她冷静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少女心。因为出身皇商的原因,薛宝钗的阅历丰富,见多识广,第七十七回“俏丫环抱屈夭风流”中,王夫人令人去外边买人参,宝钗却分析目前市面上卖人参的猫腻太多,主动帮助王夫人解决买人参的问题:

周瑞家的才要去,宝钗因在座,乃笑道:“姨娘且住。如今外头卖的人参,都没有好的。虽有一枝全的。他们也必截作两三段,镶嵌上芦泡须枝,掺匀了好卖。”——第七十七回

王夫人身居贾府,哪里知道市面上的买卖深浅,可宝钗虽然年幼,却能一眼看出问题所在,这不得不承认宝钗的博学,可也正是因为宝钗这番知世故,所以让她的少女心被“成熟稳重”包装起来,这不就像蘅芜苑门口的那一块玲珑山石一样吗?

蘅芜苑的内部装饰崇尚“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是由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提出,核心思想即四字——少就是多,极简主义也成为今天很多建筑师所推崇的建筑风格。而《红楼梦》中宝钗的住所蘅芜苑,也是依据“极简主义”而设计的住所。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贾母带领刘姥姥等众人参观大观园之时,曾进入宝钗居住的蘅芜苑参观,却看到蘅芜苑内部装饰极其简单,书中如是记载:

一同进了蘅芜苑......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瓯、茶杯而已,床上只挂着轻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第四十回

贾母看到薛宝钗的住处如此简洁,忍不住叹息起来,还让鸳鸯去拿些古董来给宝钗,可以想象蘅芜苑内部的装饰该“极简”到什么地步,贾母甚至由此感叹:“年轻的姑娘,房里这样素净,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薛宝钗“极简主义”的装饰风格并非是独创,比如我国古代江南园林建筑,多用的也是此类风格:素净墙面、黑框窗沿、不施五彩,房间内的色彩基调也以青、白为主,家具摆设就更少了,像宝钗,只有土定瓶一个、书籍两部、几只茶杯而已。

贾家作为豪门望族,自然不会怠慢客人,宝钗作为客人,房间内部却如此简洁,外人若看到,难保不会认为贾家对宝钗照顾不够,贾母也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觉得宝钗的房内装饰有损贾家的富贵气质,所以才让鸳鸯、凤姐儿等人拿些器物来给宝钗,让她摆在室内。

当然,蘅芜苑室内装饰如此简单,跟薛宝钗的性情是有直接关系的,薛宝钗性情沉稳敦厚,不像一般女儿那般喜欢花花绿绿的装饰,这一点早在第七回“送宫花周瑞叹英莲”中就有提到:

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带罢了,又想着她们。”薛姨妈道:“姨妈不知道宝丫头古怪呢。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第七回

由此可知,薛宝钗不爱花粉,爱简洁,一直都是如此,这跟她的人生观的过早建立有直接的关系。

大观园诸人中,每个人都因为年龄、阅历的缺乏,导致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可薛宝钗却是个例外,她有着众人缺乏的阅历以及人生经验,这让她过早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薛宝钗规劝林黛玉少读杂书:

宝钗款款地告诉黛玉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看也罢了,最怕见了这些个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第四十二回

从宝钗的话中,可以看出,宝钗先前其实跟现在的黛玉一样,也是喜欢看杂书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提升以及对世界认识的加深,薛宝钗开始让自己的思想、行为顺应时代需要,她开始摒弃杂书,并挑对自己思想有益处的好书来看,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劝慰林黛玉,黛玉也能辨别得出宝钗之言皆是好话,所以对宝钗很是感激,到了第四十五回,黛玉甚至主动和宝钗和解,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两人正式成为闺蜜!

宝钗的蘅芜苑内崇尚极简之风也是如此,宝钗经历越多,越懂得删繁取简的好处,她极简的人生观促使她选择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从林黛玉到薛宝钗的人生历程,不是吗?

蘅芜苑的植物以奇藤异草为主,寓意深广

说完蘅芜苑的装饰风格,我们再来看看植物景观。曹雪芹在植物方面是下了大功夫的,比如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立着千竿翠竹,可见黛玉之风骨;稻香村虽然朴素简洁,园内却开着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寓意李纨槁木死灰的外表之下,掩藏着一颗青春少女之心,蘅芜苑的植被自然也对薛宝钗有寓意作用。

第十七回如是记载蘅芜苑的植被景观:

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索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第十七回

首先值得注意的就是,蘅芜苑的花草皆是“奇藤异草”,并且散发出香气,这股香气并非一般花香可比,曹雪芹此处乃是用“香草”这个意象来暗喻宝钗,这样的比喻千年之前,曾有另一人也用过,那就是屈原,他在《离骚》也曾多次运用香草的意象来自喻,如“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曹雪芹在蘅芜苑中设置奇藤异草的植被景观,显然和屈原一样,是借香草来喻宝钗的高雅不俗。

除此之外,蘅芜苑的植被还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都是蔓生爬藤植物!

清代陈昊子《花镜》卷五载:

“藤萝,一名女萝,在木上者;一名菟丝,在草上者。其枝蔓软弱,必须附物生长......辟荔一名巴山虎,无根,可以缘木而生藤蔓。”

蔓生爬藤植物皆柔软曲卷、随缘自适、攀附他物向上的特性,而这恰好符合薛宝钗的个性,薛宝钗初来贾府之时,“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可见宝钗虽然博学多才,却并不像林黛玉那般锋芒毕露,而是选择隐藏自己的实力,压抑自己的个性,并以此来作为融为新环境的手段。

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哪怕是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宝钗也不放任自己的个性,而是附和贾母的心意,处处迎合贾母:

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着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第二十二回

因此蘅芜苑处处生长的藤类植物,应的正是薛宝钗的为人处事法则!身处在“一颗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的贾府,宝钗在言行举止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甚至对自己的丫环莺儿也同样如此,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中,贾环与莺儿赌钱,明明是贾环输了赖账,宝钗却让莺儿把钱还给贾环,并声称:“难道爷们还赖你”,足可见宝钗的处事风格!

结语:蘅芜苑与薛宝钗的命运紧密相连,不论是蘅芜苑门口的那块玲珑巨石,还是简洁的室内装饰、满园藤蔓植物,其实都对应着宝钗的人生历程、性格、处事原则,宝钗处在封建时代,调整自己的状态努力适应社会,并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身边人,可她最终还是难以抵挡时代的倾覆,不亦悲乎。但同时不得不说的是,这种建筑与人物形象融为一体的描写方式,古往今来,只有《红楼梦》而已,在此不禁再次感叹曹公的笔力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