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祥作为朱瞻基的皇后 朱瞻基为何废除他的后位

对朱瞻基和皇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到底为何被废?

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被废,夹杂了太多宫斗和权谋,但这都是艺术加工的结果。实际上,历史上的胡善祥被废事件,只是“正宫不敌青梅竹马”的典型案例罢了,整个废后事件不仅胡善祥毫无过失,反而体现出了她贤良淑德的良好品性,《明史·后妃传》便直接指出“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

孙氏比胡善祥入宫早七年,胡善祥虽为正妃但却天然劣势

建文元年(1399年),河南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孙氏出生,县城主簿虽只是地方小官,但这孙忠应当很会做人,很快便搭上了同县一位老太太的关系,而这位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太子朱高炽正妃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孙氏便也时常跟随父亲前去拜见,因其自幼便颇有美色,再加上聪明伶俐,因而十分受老太太的喜爱。

永乐八年(1410年),深受明成祖朱棣宠爱的皇太孙朱瞻基已经年满十二周岁,朱棣便想着给自己的爱孙寻一门好亲事。当时,彭城伯夫人因为女儿是太子妃,因而也时常入宫,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经常夸赞孙氏非常贤德。

有了这层关系,年约十岁的孙氏得以应召入宫,并被送入太子府生活,明成祖朱棣更是下令,由太子妃张氏亲自教导其宫中礼仪。进入太子府生活的孙氏,因与皇太孙朱瞻基年纪相仿,因而两人很快便成了玩伴,关系极为要好。

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正式下诏为皇太孙朱瞻基选妃,按理来说,已经在太子府生活了七年,且与朱瞻基关系极为亲密的孙氏,成为朱瞻基的正妃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但其中偏偏出了差池。

不了解是由于孙氏长期在太子府生活,被发现了什么不当之处;还是明成祖朱棣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有意阻止两任皇后同出张氏一脉。总之,明成祖朱棣最终选择了锦衣卫百户胡忠之女、比孙氏年轻三岁的胡善祥为正妃,而将孙氏封为嫔。

作为朱瞻基的发妻,胡善祥虽然忠厚善良、举止庄重,但如此做派对于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小姑娘来说,却显得让人有些难以接近。从史料记载来看,朱瞻基显然是喜爱玩闹之人,因此胡善祥的性格虽然符合母仪天下,但却很难走进朱瞻基的心里,更何况她的对手还是已经与朱瞻基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七年,与朱瞻基关系更为密切的孙氏。

贵为皇后却始终难以受宠,贵妃孙氏率先生下皇子

胡善祥与朱瞻基成婚七年后,明成祖朱棣去世,太子朱高炽即位,数月后朱瞻基被立为太子,胡善祥顺理成章成为太子妃。不过,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十月便驾崩,朱瞻基 便又继承皇位,是为明宣宗,而胡善祥便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后,孙氏则被册立为贵妃。

胡善祥当了皇后之后,依然待人一团和气,举止优雅庄重,从不曲意迎奉,而且十分能干,将后宫中事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对此太皇太后张氏也极为满意,时常召胡善祥陪自己聊天解闷。也正因此,虽然彭城伯夫人因孙氏没能成为正宫而唠叨不止,但太皇太后张氏却始终无动于衷。

可以说,无论是作为统御六宫的后宫之主,还是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胡善祥都极为合格,然而胡善祥却从未真正走进朱瞻基的心里。因此,胡善祥虽然贵为皇后,但却始终不如贵妃孙氏那般受宠。

按照明初的宫廷礼制,后宫之中只有皇后才会在册立后被赐予金册金宝(即金印),而贵妃以下皆是有册而无宝。正是由于孙氏受宠,朱瞻基特意请示太皇太后张氏,制金宝赐予孙氏,贵妃被赐予金宝自此成为定制。

对于朱瞻基来说,在胡善祥和孙氏之间,他自然更希望册立孙氏为后。然而,此时的朱瞻基虽然已经即位称帝,但他在废后这件事上仍然没有绝对话语权,固然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都已经离世,但无论是太后张氏还是群臣,都不会允许皇帝仅凭自己喜好便随意废立皇后,因此他还需要一个契机。

所谓的废后契机,很快便到来了。朱瞻基虽然已经成婚近十年,但公主生了一大堆,却始终没有一个皇子诞生,在那个“太子者,国之根本”的年代,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件大事。直到宣德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427年11月29日),孙贵妃才给朱瞻基生下了皇长子朱祁镇。

因无子最终被迫自请废后,明英宗时方恢复皇后称号

见爱妃为自己生下了皇长子,朱瞻基无疑极为高兴,不仅对其愈加宠爱,更是在朱祁镇出生仅四个月后,便于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火急火燎的将其立为了太子。朱瞻基的废后计划,也正是由此开始进入了实施阶段。

立朱祁镇为太子,虽然符合“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立储原则,但按照常理,在皇后有生育能力,且帝后年纪均并不大的情况下,皇帝通常会等上几年,看是否有嫡子出生,才会选择太子人选。而皇后胡善祥并非没有生育能力,她先后给朱瞻基生下了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两位公主,且此时不过25岁,年纪并不算太大。

因此,在朱瞻基立朱祁镇为太子后,无论是皇后胡善祥,还是外廷大臣,都敏锐的察觉到了一个极为强烈的信号,那便是皇帝准备改立皇后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朱瞻基不久便召见了大臣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人,明确表示“朕年过三十了还未有儿子,现在孙贵妃有子,母从子贵,古已有之。但皇后应该何如处置?”朱瞻基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我打算废皇后了,你们怎么看。

既然皇帝话已挑明,自然就有大臣开始站队支持,不久杨荣便给朱瞻基送去一道奏章,里面详细列举了皇后胡善祥二十多条过失。结果,杨荣这个马屁拍到了马腿上,朱瞻基一看就恼了,胡善祥的贤良淑德那是出了名的,你这二十多条大罪鬼才能信,更何况皇后是我爷爷朱棣给我挑的,你这东西拿出去,岂不是说我爷爷当年瞎了眼?

后来,还是杨士奇站出来,对朱瞻基提起,既然皇帝想废后,而皇后又无明显过失,那只能让皇后来主动请辞了。于是,在宣德三年(1428年),朱瞻基便以胡皇后无子多病为由,命其上表辞去皇后之位。胡皇后性格纯善,见事情已到这个地步,无可奈何之下只得主动请求废后,就此废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同年三月初一,朱瞻基改立贵妃孙氏为皇后。

对于废立皇后之事,太后张氏虽然没有插手,却也在表达着不满,她不仅常常将胡善祥召到自己的清宁宫居住,而且在内廷宴会时往往让胡善祥位居孙皇后之上。此外,后世对于朱瞻基的废后之举口径也是极为一统,全都站队胡善祥,对此口诛笔伐,《明史》甚至直接指出,“后无过被废,天下闻而怜之”。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崩逝,胡善祥伤心痛哭不已,仅仅一年多以后,胡善祥也于正统八年(1443年)十一月初五日随之而去。此后,直到天顺七年(1463年),明英宗朱祁镇才追复其皇后称号,追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