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头”的来历 信誉度很高

“袁大头”,是对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俗称,全称应该是“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是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袁世凯又成为正式大总统后,为了巩固国内政局稳定,发展民族经济,也为“制宪”和“称帝”作准备,于是发布《国币条例》,全国实行“统一币制”。

这还有一个小故事。

1915年10月,袁世凯将各省、区进行一次“国民代表大会”选举出的代表召集至北京,进行所谓“国体投票”。

投票那天,1993名代表全部赞成君主立宪,还一起三呼“帝国万岁”。但明眼人一下子就知道其中的猫腻:完成这样一个规模的选举和投票,只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且连一张废票或反对票也没有……

全票通过的袁世凯接受了帝位,但没有立即举行登基大典。主要还是当时日、英、法、俄、意五国公使,认为帝制会引起中国国内内乱,照会北洋政府缓行帝制。袁世凯连忙声称:年内不变国体;背地里却继续进行帝制活动,并封爵。12月25日下令将翌年改为洪宪元年。

1916年元旦,袁世凯开始自称中华帝国,年号洪宪,但对外仍自称中华民国和民国总统。帝制与民国并存?让人哑然大笑。

就在此时,倒袁运动就开始了。蔡锷和云南都督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开始了反对帝制和进行讨袁战争。

云南独立后,袁世凯表示在西南战事未平之前,暂无登基时间。

民心越来越涣散,加上广州政府的不断逼近,身处困境的袁世凯只得下令缓办帝制,撤销大典筹备处。之后,桂系军阀广西都督陆荣廷宣告独立,江苏将军冯国璋联络赣、浙、鲁、湘四地将军迫使袁取消帝制。

袁世凯一手培养的北洋军阀,此时都已抛弃他了。

尽管袁世凯只做了没有登基典礼的八十三天皇帝就赴黄泉了,但是“袁大头”的铸造量十分惊人,仅南京造币厂在民国四年二月至民国五年的近两年时间内,就达379819210元;而壹元的“袁大头”更是铸造了75000万枚。

由于许多在解放时期就被收回,重新融化,因此存世量却非常少。尽管如此,1951年期间,中国政府还在沈阳造币厂继续铸造,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居聚的地区在货币流通上只认可信誉高的“袁大头”银元。为了稳定边疆地区政治与经济,中国政府特别铸造发行了“袁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