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牛人食客轶事

1926年,丰子恺在上海艺术大学任教,常常约好友黄涵秋到上海城隍庙的一家名为春风松月楼的菜馆吃饭。

丰子恺描述当时的情景:“我们的吃法很经济:两斤酒,两碗‘过浇面’,一碗冬菇,一碗十景。所谓过浇,就是浇头不浇在面上,而另盛在碗里,作为酒菜。等到酒吃好了,才要面底子来当饭吃。人们叫别了,常喊作‘过桥面’。这里的冬菇非常肥鲜,十景也非常入味。浇头的分量不少,下酒之后,还有剩余,可以浇在面上。我们常常去吃,后来那堂倌熟悉了,看见我们进去,就叫‘过桥客人来了,请坐请坐!’现在,老黄早已作古,这素菜馆也改头换面,不可复识了。”

民国牛人食客轶事

丰子恺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青年党创始人李璜在上海英租界主持青年党党务。一次他在上海四马路有名的川菜馆的--美丽川菜馆宴客。他邀请的宾客有梁实秋、徐悲鸿、蒋碧微等人。

而有一道菜让梁实秋终身难忘---蚝油豆腐。它是用一片片平铺在一只头号大盘上的嫩豆腐,豆腐上浇上黄澄澄的蚝油汁。据梁实秋后来回忆:“此后数十年间,吃过无数次川菜,不曾再遇此杰作。我揣想那一盘豆腐是摆好之后去蒸的,然后浇汁。”

1929年秋,卢作孚在重庆北碚任江巴璧合峡防团务局局长,作为民生公司的老板,卢作孚招集了一次盛大的聚餐会,来宾多是当地名流。聚餐会的饭菜不仅考究,且独出心裁。

餐厅不设坐椅,来宾都是站在桌边。自卢作孚起,一举筷子,大家都坚守“食不语”的教条,十分钟后便结束了这顿盛大的聚餐。

民国牛人食客轶事

赴宴的作家李劫人,事后问卢作孚为什么要把一顿聚餐做得跟打仗一样。卢答:“人要紧张地工作,一顿饭慢条斯理地吃,实无道理可说,徒以养成松懈的习惯,故不能不改革之。”

李劫人感叹道:““吃为人生大事,只顾捞饱作数,而不以咀嚼享受的情绪出之,此苟且之至,可乎?”

人称“五洋将军”( 爱好穿洋服、吃洋饭、住洋房、骑洋马、打洋球)的商震,身上穿的不过是一套料子不过三四元的灰布军服,但其军装光手工费却要三四十元,还一定要拿到东交民巷的外国裁缝铺去做。

为了稳住这位“爷”,商家还雇有专门的西餐厨师。中原大战后,一次商震在家中招待手下三个师的参谋长和另外两个客人,饭菜自然是西餐。

三个参谋长对西餐早已熟稔,而另外两个客人则从来没吃过西餐,对西餐的规矩一窍不通。当佣人端上一盆用来洗手的水时,有位客人端起来就喝,三位参谋长面露尴尬之色。

为了免使客人难堪,商震拿起勺子,舀了一勺,边喝边说:“开过的水,是可以喝的。”。而此时的他早是32军军长。

虞洽卿在上海的虞公馆旁边有一家名为同华楼的宁波菜馆,有一道十分出名的菜叫“糟钵头”。据说是清嘉庆年间上海本地厨师徐三首创,《松江乐府》里记载了具体做法:“以钵贮糟,入以猪耳、脑、舌及肝、肺、肠、胃等”,用砂锅文火炖煮四五个小时,至酥烂为止。

刚开始时,同华楼做不出这道菜的,后来据说是虞洽卿亲授的。当时有人发现,虞洽卿几乎每天中午都要到同华楼用餐,一例两碗米饭,一个糟钵头。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一家小报曾经登过一幅漫画,画面上蒋介石一手握枪,一手托着现洋;冯玉祥一手举大刀,一手抓窝窝头;阎锡山一手提杆秤,一手拿算盘。阎锡山对此十分满意。

不料,在后来的中原大战中,阎兵败下野,离开山西,秘密潜往天津,临行前,他让厨师给他准备了一口袋烧饼,自己则打扮成普通旅客,身穿长袍马褂,脚穿一双老棉鞋,乘坐三等客车,一路靠烧饼到达天津。

蒋介石从来不喝酒,可蒋经国却遇酒必醉。蒋经国喝酒时最喜欢的佐酒小菜就鸡头鸡爪,而且喜欢猜拳行令,喝酒正酣时还会解开纽扣,敞开胸怀。在溪口老家的时候,蒋经国问随从地方上谁的酒量最大,有人推荐说是商会会长江某某。

于是,蒋经国便约他一起豪饮,直到江会长酩酊大醉方才罢休。有一次在重庆,蒋经国带上罐头和酒,邀请当时蒋介石的私人医生吴麟孙到黄山一起饮酒,结果把吴麟孙灌得大醉,蒋介石派人到处找私人医生找不到,本打算惩罚吴麟孙,听说是和蒋经国一起饮酒,便只好作罢。

蒋介石吃西餐和中餐的习惯略有不同,中餐是六菜一汤,西餐是三菜一汤。且吃中餐讲究西餐吃法:用两副筷子和一把勺子,两副筷子,一副专门用来入口,另一副专门用来夹菜,从来不入口的。此外,其外出时所用的厨师都是他从南京带去的,连做餐用的食材也都是事先在南京预备好,由厨师先行带到目的地。

佟麟阁在张家口担任警备司令、兼任二十九军教导团团长期间。一次,冯玉祥在张家口一带视察,要求去佟麟阁家用膳。佟的夫人彭静智慌了起来,不知如何招待大帅。佟对夫人说:“不用特别准备,只要小米面窝窝头和萝卜干就行。”

民国牛人食客轶事

夫人摇着头但还是按照丈夫的嘱咐准备了。没想到冯玉祥吃得格外顺畅,还边吃边夸佟了解自己,没有忘掉农民的本色。不久,佟麟阁升任二十九军副军长,在抵抗日军时牺牲,年仅45岁,成为第一位在抗战中殉国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黄炎培的女儿黄路,其丈夫是张心一。由于张是甘肃人,而黄是上海人,夫妻两人在饮食上有很大差异。张与梁实秋是清华同学。

一次,张到梁家中作客,事先特地叮嘱他:准备一盘大葱。梁便吩咐妻子照做。宴席间,张心一将一盘大葱和几张烙饼一起“清除”,满头大汗,而其他菜竟未动过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