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面国旗是怎么诞生的?

在古代,皇帝的仪仗鹵簿中有旗,军队作战时有旗,就连农民起来造个反,也要竖立一个大旗。然而,在众多旗帜中,却独独没有国旗。可以说,中国国旗的产生,也是在近代欧风美雨的洗礼下,与国际接轨的产物。

自从两次鸦片战争以来,国门被迫打开,在与洋人交涉过程中,晚清官府可谓是吃尽了没有国旗的亏。一些不逞之徒插着外国国旗驾着船在中国地界上为非所歹,官府却因证明不了对方的身份,而束手无策。对此,官府郁闷得脑仁都疼,却无可奈何。

到了1862年,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这一尴尬的局面。这一年,在湖北长江水域,英人与清朝水兵发生了冲突,双方不仅动了手,还导致清方兵船被焚毁。然而在交涉中,英国人非说无法辨认中国兵船,极力推卸责任。

清朝第一面国旗是怎么诞生的?

晚清黄龙旗

经过这一事件,恭亲王奕上奏朝廷添设黄龙旗,他在奏折中说道:“如我处师船亦一律竖立黄色龙旗,外国果能望而知为官船,不敢轻举妄动,未始非豫事防维之一法;即或不然,我亦可执彼国之例与之辩论,彼自不能再行曲意狡展”。

这一奏议得到了曾国藩、彭玉麟等地方大员的支持,朝廷便依照奏折中所奏,规定中国所有兵船“一律添设龙旗一面,其旗用三角尖式,大船直高一丈,小船高七八尺,且斜长及下横长各从其便,均用黄色画龙,龙头向上”。

这样,第一个代表清朝官方身份的旗帜就诞生了。但是,此时的黄龙旗也主要用于减少中外冲突,尚不具备国旗的意义。

清朝第一面国旗是怎么诞生的?

晚清老照片,三角黄龙旗飘扬

三角黄龙旗诞生之初,也仅仅限于兵船,至于普通官民,根本没有资格使用。毕竟,黄龙旗上黄色、龙这些代表皇权的符号逼格太高,一般人也hold不住。

1872年以后,三角黄龙旗的使用范围才开始扩大。这年12月,负责中外交涉的总理衙门发出一份照会,规定福州、上海炮局所制造的船舶及各关口巡河船,均添设三角黄龙旗以为标志。

三角黄龙旗最早出现外交场合,则可追溯到1868年。这一年,美国人蒲安臣被清政府任命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带领使团出访西方各国。在出访过程中,英美诸国国旗飞扬,清政府却无旗可挂,这真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尴尬。

清朝第一面国旗是怎么诞生的?

晚清老照片,左为日本旗,右为黄龙旗

蒲安臣急中生智,便用三角黄龙旗暂时充当清朝的国旗。然而,该旗不仅与当时西方通行的国旗在形制、图案上格格不入,而且制作难度大、缺乏美观性。于是,蒲安臣擅自做主,将其改成四方黄龙旗。

此后,这一形制在国外被默认为中国的国旗。1877年,何如璋出使日本时,对方就曾升起黄龙旗。但是,清朝国内在举行外事活动时,黄龙旗却甚少使用。1869年,英国王子到上海访问,清朝海关举行迎接活动时,挂有二十多面旗帜,却独独不见黄龙旗。可见,至少在同治年间,黄龙旗尚未被官方当作国旗。

清朝第一面国旗是怎么诞生的?

博物馆收藏的黄龙旗

官方文件中出现国旗这一概念,已经迟至光绪年间。1888年,李鸿章在《北洋海军章程》中提及:“今中国兵商各船日益加增,时与各国交接,自应重订旗式,以崇体制。应将兵船国旗改为长方式,照旧黄色,中画青色飞龙。”次年,出使美、日等国的张荫桓上奏朝廷:“悬挂国旗,请分别等级,定为方式。俾与商旗区别,”清政府予以批准。

据史料记载,充当清朝国旗的四角黄龙旗按照尺寸分为大小四号:“头号横长一丈五尺六寸,直宽一丈六寸五分;二号横长一丈三尺九寸,直宽九尺五寸;三号横长一丈一尺五寸,直宽七尺六寸;四号横长九尺六寸,直宽六尺三寸。旗为羽纱质地,正黄色。因画龙不能经久,改用蓝羽纱镶嵌青色五爪飞龙,龙头向上。”

至此,统一大小、统一图案、统一质地的清国国旗诞生了,从1889年开始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面国旗飘扬了23年。

参考资料:《筹办夷务始末》卷九;《清德宗实录》卷二六五;施爱东《哀旗不幸 怒旗不争:大清龙旗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