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把阿谀奉承叫“拍马屁”? 据说与蒙古人有关
“拍马屁”,相信每个人都拍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拍马屁”现解作说些奉承话,以讨好别人为目的。“拍马屁”也不是中国人的专利,英国一名著名政事评论员兼拍马屁专家施滕格尔 (Richard Stengel),出了一本《你太好人了-拍马屁简史》(You're Too Kind: A Brief History of Flattery ),专门传授拍马屁秘诀。经典一句是“要隐约含蓄和恰到好处”。他说近代政界领袖精通此道者大有其人,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英国首相白高敦也是拍马屁高手。
无独有偶,中国拍马屁也有着“马屁拍在马腿上”的提醒,要拍得来“啱火候”,其实是一门艺术。至于为什么“拍马屁”叫“拍马屁”?据说与蒙古人有关。他们平日牵马与人相遇,习惯于互相拍对方的马说:“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也有传因为蒙古族好骑手遇到烈性马便拍拍马背,使马感到舒服,随即乘势跃身上马;另外,也有指因蒙古人爱马,如果马肥,两股必然隆起,所以见到骏马,总喜欢“拍马”称赞一番。
以上不论是哪种说法,均无贬义。但久而久之,“拍马”也逐渐演绎成“拍马屁”,我们也将这个本是夸赞马的说法而转向于人,象征趋炎附势,巴结权贵。如何转变则无从考究,不过在“拍马屁”的解释下,懂得“拍马屁”的历史人物有很多(毕竟像施滕格尔说,这是“提高地位的技巧”),中国自古靠“拍马屁”而成功上位的不乏其人,如赵高、张让、贾充、贾谧、高力士、安禄山、蔡京、高俅、贾似道、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等。今次要说的是南明时期的马吉翔,因为“拍马屁”成功得死里逃生,还做了明代最后一任锦衣卫指挥使。
据说,马吉翔从京城一个混混,因拍了大太监高起潜的马屁,到锦衣卫当了小吏。在清兵入关、崇祯死后,他便跑到南京的福王处,升为总兵。后来被抗清将领李定国捉住,马吉翔在狱中,他首先用“拍马之术”迷惑李定国的心腹龚铭,对龚铭说:“下官平生有一憾事,没见过西府将军李定国,死难瞑目,可否令吾一见?”李定国知道后同意了。马吉翔于是颈戴枷锁,给李定国叩了三个头,然后直直跪着,定定看了李定国许久,面上渐渐露出了笑容。李定国甚感奇怪:“汝有何言?允汝一诉。”
马吉翔注视着李定国,良久才说:“下官听人说,西府将军英武绝伦,威风八面,凡见到将军的人,没有不受到感动和激励的,下官未敢深信,今日一见果然果然!将军身上难道有神力吗?为什么使人看了还想再看?啊,再造国家,千古无两,神州幸甚,黎庶幸甚!下官能在死前看到将军,一切都放心了,国家有救了,下官死亦瞑目了!将军保重,下官这就告辞了!”他又给李定国叩了个头,爬起身,连声笑着欲转身出去。
李定国就问他:“汝难道有冤情吗?允汝诉来!”马吉翔摇摇头,从容地走了。一个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关心国家黎庶的人,难道会是个败坏国家的奸臣吗?李定国指示龚铭暂缓执刑,重新复查他的案件。不久,马吉翔被释放重新做官,执掌了军政大权。
据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的《永历实录》以及当代史学家顾诚著有《南明史》所载,马吉翔是武进士出身,历官至广东锦衣卫都指挥使:“谄媚李定国心腹左右,遂为李定国所信。”清兵迫近时,他怂恿南明永历帝及李定国,弃巴蜀而迁朝廷于滇西,再胁迫永历帝至缅甸后,最终在吴三桂攻入缅甸时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