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真相 > 正文

关羽“刮骨疗毒”所中何毒?答案可能连神医都难以启齿

相信大家都听过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相传关羽的左臂被毒箭贯穿,虽然后来伤口痊愈,但由于毒已深入骨头里,所以每逢阴雨天,骨头都会疼痛。于是当时的大夫为关羽刮骨疗毒,过程纵使鲜血淋漓,关羽却面不改容,仍和其他将领割肉饮酒,谈笑风生。(《三国志.蜀书六.关羽传》)那么,关羽到底所中何毒?

所谓的毒箭,即把毒药抹在箭头上,即使箭矢射不中敌方要害,箭头上的毒仍能为对方带来“魔法伤害”。

作为文明古国,古人早就发现一些有毒的动植物,并从中提取毒素。毒箭最初用于捕猎,以加强对大型野兽的杀伤力。同样,在战场上使用毒箭亦能增加己方胜率,于是毒箭便出现在战场上。

正史《三国志》并没有记载关羽所中何毒,然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则指出,关羽所中之毒叫“乌头”:“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乌头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植物之一,根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草之六》:“(乌头)取汁煎为射罔……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将乌头榨汁并熬制成膏状,名为“射罔”,将“射罔”涂在箭头上,便制成“乌头”毒箭。中“乌头”毒者,轻则神经麻痹、恶心、呼吸困难,重则心律紊乱、心室颤动甚至猝死。

古代毒箭用到的毒物,大多是从植物或动物身上提取的毒素,如蛇毒、蝥毒、蛊毒、乌头、巴豆等。虽然使用毒箭确实能为敌军带来更大的伤害,但事实上,毒箭伤人的成本太高。古代提炼毒素的过程错综复杂,花费不菲,另外,古代战场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大军出征,战场上用到的箭矢不可估量,又怎会有那么多的毒用来给箭涂?

当然也不能否认敌军见对方是关羽而“特别厚待”的可能,不过,在情在理,关羽中的毒很有可能不是“乌头”,而是“细菌病毒”。这个“细菌病毒”人皆有之,随处可见,却难以启齿。

排泄物,往往是令古代军队烦恼的一环。一般打仗的士兵成千上万,堆积如山的排泄物,稍有不慎便会污染水源、环境,引发瘟疫,使致“三军未动,士兵先不行”;排泄物处理不当更会泄露军情。敌军能根据排泄物的数量来判断我军人数,甚至从排泄物的成分、干硬程度来判断士兵的粮食和移动距离等,所以古代的士兵是不会随地大小二便,在安营扎寨的时候会建立“厕所”,集中处理排泄物,以免泄露军情。但那些收集得来的排泄物又如何是好?

毒又难获得,于是取之不尽的排泄物便成为替代品和对敌军的“馈赠”。士兵将各种人畜的排泄物往锅里一倒,然后“开大火”熬煮至“收汁”,煮成滚烫湿润、柔滑黏稠的“粪汁”,人们甚至美其名:“金汁”。打仗前,把箭头浸泡在臭气熏天的“金汁”中,然后朝敌军射去。这种原料易得、制作简单的“毒箭”,即使敌人只是擦伤,“金汁”所带有的病菌亦会从伤处“乘虚而入”,造成伤口感染。如果不及时医治,“中招”的人基本上九死一生。

这种“重口味”的武器后来更加以改造,不但守城能用,攻城亦能用投石机把一桶桶的“粪汁”投到城中。打仗使用粪便亦成为心理战的一种,将战场和敌人弄得臭气熏天,从而使对方感受强烈的耻辱和厌恶,从而乱其军心。在二战的时候,法国游击队曾研发了与古代粪水相似的臭味弹“Who Me”。虽然“Who Me” 里并非装有排泄物, 但当时发明这种武器的目的是藉着难闻的气味,喷到德国军官身上,让他们闻起来像是大小便失禁,从而令荣誉至上的德国军官感到羞耻。(不过“Who Me”计划在开展两个星期后便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