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丕和曹植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曹丕和曹植了,是重量级的人物,也是夺储的实力派代表。不知道没关系,知秀网小编告诉你。

在古代,一般来说兄弟之情固然是非常深厚的,但这样的说法在帝王之家可是个例外,毕竟作为帝王的后裔,兄弟可是相互争夺皇位的竞争者。因此在历史上看到帝王之家的兄弟相残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本篇文章所要讲述的故事,便是关于一个帝王家兄弟相残的故事。

主人公便是曹丕和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生于东武阳,是曹操和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是曹丕的亲弟弟,其生前曾为陈王,而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被称为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他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及其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曾被推尊到了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而对于曹植最著名的事情不过就是他与兄长曹丕的故事,而这其实都是他自己惹的祸。

据《三国志》记载: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

在建安二十四年时,曹仁曾为关羽所围困,而曹操则打算让曹植担任将军,并带兵前去解救曹仁。然而,当命令发布后,却发现曹植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够接受指令,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据《三国志》记载: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万户。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

曹植的再一次饮酒作乱,让曹操失望至极,于是他抛弃了立曹植的念头。

之后,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于黄初元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然而,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因此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于是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而在曹丕为难曹植的事情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句有名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曹植清楚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其意思是:煮豆来做豆羹,便想要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且留下豆汁来作羹。而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便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就是在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么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然而这首诗却不见于记录在陈寿的《三国志》,而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世说新语》记载的是,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便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情谊,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而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作出,但此诗是否为其所著作,至现今仍有争议。

而在七步诗之前,很少有人会知道,曹植还曾被曹丕逼着写出了一首百步诗,也称为《死牛诗》。

相传,曾有一次曹丕出巡营帐,之后便来到自己弟弟的封地附近,于是命令曹植陪自己一同视察。之后二人策马行走在田垄之间,突然看见了两头牛在互相角力,一牛斗败,跌入了井底。

此时,即便是已经被削了爵位,并远离政治中心的曹植,却仍然被自己的兄长所不放心,因此看见此景,曹丕便让曹植在这写一首诗,并且限制其中不能说是牛,也不得说是井,不得提其斗角,也不得提其死。

而且曹丕还规定马走一百步,就必须要写一首四十字的诗,如果马将一百步已经走完,他还没有作出来,就要把他给杀了。因此称为百步诗。

没想到,还没走完,曹植便写出了一首《死牛诗》:“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因此,他也逃过一劫,才有了后来的七步诗。

然而,因为七步诗太出名,却反而把他的百步诗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