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晋国当初被一分为三 鲁国有三桓为何没有被瓜分

还不了解:晋国和鲁国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晋国被一分为三,那么鲁国有三桓,为何没能三分鲁国呢?

三家分晋,指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大权。公元前453年,赵氏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由此,对于晋国这一强大的诸侯国,之所以被一分为三,直接原因就是卿大夫拥有了不逊色于君主的权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也存在类似于晋国的问题。三桓,是春秋鲁国卿大夫孟氏(亦称仲氏)、叔孙氏、季氏三家的合称,这三家卿大夫长期把持着鲁国的大权。那么,问题来了,晋国被一分为三,那么鲁国有三桓,为何没能三分鲁国呢?

首先,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在此基础上,庶长子庆父、庶次子叔牙、嫡次子季友都被封为卿大夫。对于这三家卿大夫的后代,都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在春秋时期,孔子曾经试图改变三桓把持鲁国大权的局面,但是在三桓强大的实力面前,无法成功,最终孔子只能无可奈何离开鲁国。

春秋末期,三桓强盛而公室微弱如同小侯。“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不过,尽管三桓把持了鲁国的大权,但是,鲁国却没有像晋国一样被一分为三。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鲁国的实力相对较弱。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和齐国、晋国、楚国、秦国这样的大国比起来,只能说是一个中等诸侯国。

到了春秋末期,虽然三桓的实力已经碾压了鲁国君主,这不仅导致孔子无法削弱三桓,甚至还出现了鲁国君主客死异乡的情况出现,不过,在鲁国周围,则存在齐国、吴国、越国、楚国、晋国等大国。因此,本就弱小的鲁国,如果在一分为三的话,很可能会被周边的大国兼并。而这,显然不适合三桓的利益。

换而言之,三桓的利益,是建立在鲁国存在的基础上,如果鲁国被齐国、楚国、晋国、吴国等大国消灭的话,那么三桓自然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与此相对应的是,晋国因为实在太强大了,即便被一分为三,赵国、韩国、魏国依然能够成为战国七雄,比如魏国甚至还是战国初期的中原霸主。

同时,对于晋国的赵氏、魏氏、韩氏等卿大夫,是异姓的卿大夫。而就鲁国的三桓来说,因为是鲁桓公的后人,所以,和鲁国公室自然是同一血脉的。所以,对于三桓来说,如果要去肢解鲁国的话,所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这和三家分晋的情况,无疑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并且,三桓的势力也不是一直都坚不可摧的。比如孔子担任鲁国代理宰相期间,主张“堕三都”就获得了叔孙氏和季孙氏的支持,对于三桓来说,也需要借孔子之手,以此抑制家臣的势力,也即三桓的家臣,一度威胁到了三桓自身。进一步来说,在笔者看来,三桓因为家臣势力崛起,所以也曾出现外强中干的情况,这导致其没有精力和实力来三分鲁国。

最后,另一方面,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约束,也是导致鲁国没有像晋国一样被卿大夫瓜分。就晋国来说,曾经发生“曲沃代翼”这一事件,对于曲沃代翼来说,直接破坏了周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也让魏国、赵国、韩国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来瓜分晋国。与此相对应的是,就鲁国来说,因为君主是周公姬旦的后人,所以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相对于其他诸侯国,鲁国对于周礼的维护和支持,无疑是非常坚决的。而就三桓来说,一旦要三分鲁国,就是要破坏周礼,这不仅会遭到鲁国上下的反对,也可能引起周王室的干涉。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周王室还是存在一定威望的,这也是三桓忌惮的地方。综上,鲁国三桓,却没能像晋国三卿那样瓜分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