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云“男女授受不亲”,下半句才是关键,也更为经典,却鲜有人知晓

古人云“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它本出自于大思想家孟子《孟子·离娄上》,是其中的一句名言。

简单来说,就是指男女(已婚夫妇除外)之间,最好不要有过分的亲密接触,以免尴尬,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可如今人们只知“男女授受不亲”,却不知道它还有更为经典的下半句。

据记载,孟子的原话是:“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而后逐渐演变成“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援之以手”这两句话。

孟子之所以说出这句话,还有一段小故事。

古时有位名叫淳于髡的辩论家,他对《礼记》中提到的男女大防的礼仪不是很赞同,于是特意去询问孟子。

他请教孟子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与?”意思就是男性跟女性之间,不能够有直接的交流,这是符合儒家礼法的吗?

孟子与淳于髡也算是老朋友,一听这话赶紧接道,这是自然,世界上就男女两种人,必须要有章程才对,这个规定符合儒家礼法。

淳于髡得到了孟子肯定的回答以后,继续问道:既然是这样,如果嫂嫂掉到了河里,作为弟弟的看见了救不救?

这个问题着实难以回答。小叔子去救嫂子,势必要用手接触,这就犯了孔孟之道的大忌;要是不救又与人的本性不符。

孟子听完也是愣住了,思索一阵后,缓缓说道:“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孟子的意思是,嫂子掉到水里都不救,那跟禽兽有什么区别?虽然说男女授受不亲,但凡事都应该分个轻重缓急,当生命危在旦夕时,男女的肌肤之亲,又算得了什么?

简言之,虽然男女需要保持距离符合礼法,但是凡事可以权变,不能拘泥于教条,人的生命比礼法更高贵。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们大多只记得“男女授受不亲”这前半句话,忽略了后半句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