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女性内生殖器解剖图谱,超详细!
女性生殖器由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组成。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属腺体。卵巢为女性生殖腺,是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器官;生殖管道为输卵管、子宫和阴道。附属腺体主要为前庭大腺。外生殖器及女阴,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和前庭球等。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关于内生殖器的解剖图谱。
一、子宫解剖
子宫是壁厚、腔小的肌性器官,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场所。
1、子宫的形态
成年未孕子宫呈前后稍扁的倒置梨形,长约7-8cm,最宽处约4-5cm,厚约2-3cm。子宫与输卵管的相接处称子宫角。子宫自上而下分为3部。两侧输卵管子宫口连线以上的圆凸部分,即子宫顶部称子宫底;子宫底向下移行为子宫体;子宫下端较窄而呈圆柱状的部分为子宫颈,成人长2.5~3cm。子宫颈下端伸入阴道内的部分,称子宫颈阴道部;在阴道以上的部分,称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颈为肿瘤的好发部位。
子宫体与子宫颈阴道上部之间较为狭细的部分称子宫峡。非妊娠时,子宫峡不明显,长约1cm;妊娠期间子宫峡逐渐伸展变长可达7~11cm,形成子宫下段,此时峡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产科常在此处进行剖宫术。子宫峡部的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下端因在此处子宫内膜转变为子宫颈黏膜,称为组织学内口。
子宫内腔较为狭窄,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在子宫体内,称子宫腔,呈前后略扁的三角形腔隙。底在上,底的两侧接输卵管子宫口。尖向下通子宫颈管。下部在子宫颈内,称子宫颈管。子宫颈管呈梭形,成年妇女长约2.5-3.0cm,其上端通子宫腔,下端开口称子宫口,通阴道。未产妇的子宫口为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分娩后的子宫口则呈横裂状。子宫口的前、后缘分别称为前唇和后唇。
2、子宫的组织结构
子宫体和子宫颈的组织结构不同。
(1)子宫体由3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分为子宫内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子宫内膜层分三层,即致密层、海绵层和基底层。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绵层,统称为功能层,受卵巢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而脱落。基底层为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不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
子宫肌层由大量平滑肌束、少量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组成,分为3层:内层肌纤维环形排列,痉挛性收缩可形成子宫收缩环;中层肌纤维交叉排列,在血管周围形成“8”字形围绕血管,收缩时能压迫血管,有效地控制子宫出血;外层肌纤维纵行排 列,极薄,是子宫收缩的起点。
子宫浆膜为覆盖宫底部及其前后面的脏腹膜。在子宫前面有膀胱子宫陷凹,在子宫后面有直肠子宫陷凹,也称道格拉斯陷凹( Douglas陷凹)。
(2)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黏膜内腺体分泌碱性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子宫颈管。子宫颈阴道部由复层扁平上皮覆盖,表面光滑。宫颈外口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3、子宫的位置
子宫位于盆腔的中央,在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突入阴道,两侧连有输卵管、卵巢和子宫阔韧带。子宫底位于骨盆入口平面以下,子宫颈下端在坐骨棘平面稍上方。当膀胱空虚时,成人子宫呈轻度的前倾前屈位。前倾指子宫向前倾斜,其长轴与阴道的长轴形成向前开放的钝角,略大于90°;前屈是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向前开放的钝角,约170°。人体直立时,子宫体伏于膀胱上面。因此,子宫的位置可随膀胱与直肠的充盈程度而发生变化。子宫的后方是直肠,故临床上可通过肛诊检查子宫的大小和位置。
4、子宫韧带
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韧带主要有:
(1)子宫阔韧带:位于子宫两侧,略呈冠状位,是由子宫前后面的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延伸至盆侧壁所形成的双层腹膜皱襞。子宫阔韧带上缘游离,包裹输卵管。子宫阔韧带的前层覆盖子宫圆韧带,后层覆盖卵巢和卵巢固有韧带。前、后层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子宫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此韧带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2)子宫圆韧带:起于子宫角的前下方,在阔韧带前层的覆盖下向前外侧弯行,穿经腹股沟管,止于阴阜和大阴唇的皮下。此韧带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主要维持子宫的前倾位。
(3)子宫主韧带 :位于子宫阔韧带的基底部,自子宫颈两侧延伸至骨盆侧壁。此韧带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是防止子宫下垂的主要结构。
(4)骶子宫韧带:起自于子宫颈阴道上部的后面,向后弯行,绕过直肠的两侧,止于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此韧带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向后上牵引子宫颈,主要维持子宫前屈位。
除上述韧带外,盆底肌、尿生殖膈、阴道及周围的结缔组织对子宫正常位置的维持也起很大的作用。如果这些固定装置薄弱或受损,可导致子宫位置异常或子宫脱垂。
二、卵巢
卵巢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位于骨盆腔内,髂内、外动脉所形成夹角处的卵巢窝内。卵巢成扁的卵圆形,可分为内、外侧面,上、下端和前、后缘。内侧面朝向盆腔,与小肠相邻;外侧面贴靠卵巢窝。上端钝圆与输卵管末端接触,并借卵巢悬韧带连于盆壁。下端借卵巢固有韧带连于子宫;卵巢前缘有系膜附着,有血管、神经等出入,后缘游离。
卵巢的大小和形状随年龄而异。幼女卵巢较小,表面光滑,性成熟期卵巢最大。此后由于多次排卵,卵巢表面出现瘢痕而凹凸不平。育龄期妇女卵巢大小约4cm×3cm×1cm,重约5-6g,35~40岁卵巢开始缩小,50岁左右随月经的停止而逐渐萎缩。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为生发上皮。上皮的深面有一层致密纤维组织,称为卵巢白膜。再往内为卵巢实质,又分为外层的皮质和内层的髓质。皮质由大小不等的各级发育卵泡、黄体和它们退化形成的残余结构及间质组织组成;髓质由疏松结缔组织及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少量平滑肌纤维构成。
三、输卵管
输卵管是一对输送卵细胞的肌性管道,长约10~12cm,位于子宫阔韧带上缘内,连至子宫底的两侧。输卵管内侧端通子宫腔,外侧端开口于腹膜腔。在输卵管由内端向外端可分为4部:
1、输卵管子宫部:为输卵管穿行于子宫壁内的一段,以输卵管子宫口通子宫腔。
2、输卵管峡:为紧靠子宫底的一段,短直而狭窄,壁厚,血管分布较少,是输卵管结扎术的常选部位。
3、输卵管壶腹:此部管径粗,形成长而弯曲,约占输卵管全长的2/3。血供较丰富,卵细胞通常在此受精。若受精卵未能迁移入子宫而停留在输卵管或植入腹膜腔内发育,即为宫外孕。
4、输卵管漏斗:为输卵管外侧端呈漏斗状膨大的部分,向后下弯曲并覆盖在卵巢的后缘及内侧面。漏斗末端的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输卵管腹膜腔口周围,其边缘形成许多长短不一的指状突起,称输卵管伞,盖于卵巢表面,其中有一较长者附着于卵巢上端,称卵巢伞,有引导卵细胞进入输卵管腹腔口的作用。临床上常以输卵管伞作为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四、阴道
阴道为连接子宫与外生殖器的肌性管道,富于伸展性,是排出月经、娩出胎儿的通道。
阴道的位置和形态: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前壁长7-9cm,与膀胱及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子宫颈与阴道间的圆周状隐窝,称为阴道穹隆。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四个部分,其中后穹隆位置最深,临床上可经此穿刺、引流或作为手术入路。
组织结构:阴道壁从内向外由黏膜、肌层、纤维组织膜构成。黏膜层由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无腺体,有很多横行皱襞,有较大伸展性。肌层由内环和外纵两层平滑肌构成,纤维组织膜与肌层紧密粘贴。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注意:损伤后易形成血肿的部位——大阴唇、阴道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