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戚夫人为什么斗不过吕雉?

戚夫人为什么斗不过吕雉?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的妃子,可说宠爱到极致,要什么刘邦给什么。就算想让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当太子,那么刘邦也会尽力地给,虽然最后没给成,可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刘邦对她的宠爱,付出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可就在刘邦死后,她可就惨了,不仅受尽了前所未有的苦,还被残忍的做成“人彘”然后痛苦的慢慢死去。

可是话说回来,为何她能在得到刘邦的宠,刘邦却没法给她儿子立上太子之位,其实说到底还是输给了自己背后的力量“势力”,所以,即使是帝王也无法为所欲为啊!

戚夫人其实是一个简单的人,也是一个不懂政治的傻人。

在吕后看来就算得到刘邦的全部爱又怎样,人还不是都会老去,只要儿子刘盈还是太子,那么未来的江山就是自己的。所以她从来都不跟戚夫人争夺刘邦的宠与爱。

可偏偏戚夫人就跟她儿子争夺太子之位,想为孩子跟自己未来考虑,可没半点政治头脑的戚夫人,注定争不赢吕后。

其实刘邦也想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他也是拼尽了全力,到最后才放弃的。那么他为何要废太子?

刘邦想换太子的考虑

他与吕后之子刘盈,心地善良,性格软弱,这是一个帝王不该有的性格。而与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却很像自己,所以刘邦最后才在戚夫人的一番枕头风之下决定改换刘如意为太子。

可不管自己怎么喜欢刘如意这个儿子,最后还是不能随了自己的心意,也就是说作为帝王的他,有些事也不能独自做主。

当他在朝堂上提出此事后,就迎来了一片片反对的喧哗声,这对他来说是多么的苦恼,自己作为帝王却不能更换江山未来的继承者。可即使朝廷大臣多数都极力反对换太子,那也改变不了他想换的心。

首先,现任太子刘盈性格实在让他担心,太软弱、善良,对于他的身份来说实属不符。作为一个王,即将面对的事需要果断决绝,要有刚硬强韧的性格,太软弱对江山来说岌岌可危,也许辛苦打下的江山会就此败在他的手里。

换一句话说,刘邦手下的大臣多数狠角色,也都是功臣。刘邦在世时都听命于他,如果是百年后儿子当帝呢?那么以他的性格是否都是听命于大臣们,或者面对的一些有功却想谋反之心的大臣该怎么办?

面对这些国家之大事,就该决绝果断地做出决定,在他们那个年代还有身份确实不适合有他那般性格,刘邦其实就是为了未来江山能够永固,所以不得已才想换了他的太子之位。

其次,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聪明伶俐,刘邦觉得性格像自己,这就足够了,再加上是自己宠爱的妃子的孩子,就更在意了。或许本就有此意,然而再加上戚夫人日夜哭泣的让刘邦立刘如意为太子。所以刘邦便答应下来。

戚夫人没曾想过,竟然这是连帝王刘邦都无法办到的事。在种种迹象看来,戚夫人不懂政治,处处与吕雉作对。在人们看来她只是靠美色上位得到的宠爱,这无非是胸大无脑的表现,什么都不懂的花瓶。

其实,戚夫人并非胸大无脑

虽说戚夫人不懂政治,但她有野心,也深知,若有天刘邦归天,那么自己就会失去依靠。

因此,她想尽办法地给刘邦吹枕头风,让其给儿子与自己未来有保障,她其实也是恐惧的,她也需要未来有依靠。而最好的依靠就是儿子是未来的帝王,可她忽略了一点,即使是帝王也无法决定所有的事情,况且废太子是国家之大事也。

她天真地认为得到了宠爱,要什么有什么,那么帮儿子要个太子位也不为过,况且刘邦自己也是答应了的。

然而让她想不到的是因为大臣的反对到最后刘邦亲口说得废不了太子,叫她还是放弃吧!

而这时的戚夫人更恐惧了,她深知刘邦走后,吕雉是不会放过她的,所以她请求为大王能够让他有依靠,保障她们母子的安全。

其实从种种方面看来戚夫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也深知自己的处境有多险,所以她其实是败给了吕后背后的势力。

吕后是刘邦贫困时娶的妻子,跟着他吃了很多的苦,而刘邦称帝,她也自然是王后。也就是说吃那么多年苦的吕雉,最后得到了权却得不到刘邦的宠爱了,所以她才把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在他们那个年代,那个处境,也许没有了权就如同随时都可能牺牲包括家人。

因此,吕后一直以来都是参加朝政就是因为怕失去权,生怕掌握不了权利。在后来的换太子之事更是激发了她内心的恶与恨,所以才会有最后“人彘”一事。

那么吕后背后有什么样的势力?为何大臣都偏向她?

从更换太子一事可看出,更多的大臣其实是偏向于她支持她的。她是刘邦的糟糠之妻,育有一儿一女,跟着刘邦吃过很多的苦。难道就只是因为她跟刘邦是共苦的夫妻吗?

当然不是,吕后为人刚强坚毅,其实她不仅有与刘邦共苦或正妻的优势,同时吕氏家族是吕后的娘家,因此也是她最坚强的后盾。

根据史书记载:吕后的家族势力比刘邦家族更强大,在刘邦起兵之后,吕氏家族也成为刘邦的坚定支持者,吕后的两个哥哥吕泽和吕释之都是刘邦的重要部下,其中吕泽更是独挡一面的将领,而妹夫樊哙也是刘邦最信任的部下之一。

吕泽是吕后的大哥,他在刘邦起兵后,便从单县起兵响应,此后在刘邦麾下为将,颇有战功。特别是彭城之战刘邦大败后,狼狈逃奔的地方就是吕泽驻扎的下邑,而刘邦也正是在自己的大舅子吕泽这里才稍稍稳住阵脚。

樊哙:作为刘邦手下最著名和最信任的武将之一,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 。因此樊哙也被贴上了吕氏家族的标签。在太子之位的争夺中,樊哙无疑也会是吕后的支持者。

吕氏家族在刘邦起家的过程中就颇有功勋,再加上吕后是正妻的身份,因此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是必然的。为吕后稳固儿子的储君之位提供最坚强的支持。

其实大臣们也是考虑到了吕家的势力,还有吕后本身就是参与朝政的,所以在她身边的将士于多于少还是有的,再加上她本来就是狠角色,狠不说,更是有政治头脑。

在说说戚夫人,就以娘家势力,这样一对比就已经占下风了。那么经历其实也是吕后的优势,因为经历让她害怕让她恐惧,所以她不得不死死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权利。

而恰好这权利是来自于儿子刘盈,所以她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帮助自己儿子守住或者稳住太子之位。不管付出多少的代价。

可即便如此,刘邦还是铁了心的要废太子,幸好在吕雉的不择手段下绑来张良给出谋请来商山四皓,最后刘邦才就此作罢。

也就因此事后,吕后恨死了戚夫人与她儿子刘如意。

在两个女人的这场博弈中,其实戚夫人注定是吕后的手下败将。以她娘家的势力与自己的经历,她对当下的权已是着了魔的在紧紧抓在手里,况且以她的狠辣性格,说不定守不住儿子的太子位,也会在暗中对他们母子进行杀害。

实际上在这场斗争中,刘邦也很辛苦,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江山永固,并非偏向谁。

为何说他想换太子不是因为偏心?

首先,他是考虑了很久,就因为太子刘盈的性格问题,他才会选择换他太子位。否则也不会在后来看到商山四皓而改变心意,是啊,如果是偏心的话,那么不管他身边有谁都改变不了他想换的心。

在看到商山四皓的那一刻他放心了,因为这自己都请不来的人,却愿意辅佐太子,这可以证明太子是有能力的人,并非他表面看到的那般,所以他也就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

其次,刘如意虽像他,像他,可年龄太小。自己身体不好,随时都有可能逝去,那么给一个小孩继承皇位也着实不妥。况且吕后娘家势力跟戚夫人是不可比的,所以这其实也是他考虑不废太子的原因。

总之,在这一次政治博弈中,刘邦始终都在为江山永固考虑。而吕后无非是抢占先机,动用资源。那么戚夫人却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完全没有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