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乾隆皇帝是最大的败家子 主要有几点原因存在
对乾隆败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皇帝到底有多“败家”?
谈起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被人们冠以的标签始终为:“活的久”“熬过了自己的儿子”这些字眼。历史上的乾隆皇帝确实是最长命的皇帝,在长命的同时,也不忘成为历史上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六十年,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第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之后,继续把持着朝政。乾隆皇帝在位时,大清代也的确达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高峰,扩展了清代的疆域,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一统。古往今来,乾隆皇帝都是人们所热议的对象,大家对乾隆皇帝的评价也都褒贬不一,那我们今天为什么提起他是清代最大的“败家子”呢?原因有四。
▲清郎世宁 乾隆画像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乾隆时代有一个最大的政治文化特征,那就是“文字狱”。“文字狱”历代以来都有体现,而乾隆皇帝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大肆实行这项文化恐怖制度,其恐怖程度,在世界上都极为罕见。文人学士在学术中不敢透露出自己的不满,一旦出现对皇帝消极的看法,乾隆就立即大怒,对这些人革职查办。大多数人还常常被祸连九族。清代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件起。除了极少数案件可能是事出有因之外,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在捕风捉影,纯粹是因为皇帝的疑心而肆意冤杀。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严格打压所有异己分子,驱散所有对自己统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论,为了巩固统治,制造出许多因言论而获罪的案件,这也直接导致了最终万马齐暗的局面。
▲清 乾隆 文字狱案件
清代许多诗人都曾在诗中表达了对“文字狱”的不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龚自珍的《咏史》,更是讽刺了乾隆皇帝的这一政策。许多文人志士都在大兴“文字狱”的政治背景下含冤死去,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孙嘉淦伪奏稿案。在乾隆十五年的时候,孙嘉淦曾经担任工部尚书,生性耿直,敢于直言进谏,因此社会上有很多人冒充他的名字撰写奏稿,都来指责乾隆奢靡浪费,奏稿的主要内容大都是批评他南巡扰民,奢侈浪费,赏罚不公等等。乾隆看了之后当即大怒,气愤的提起,这“纯属虚捏”,他立即下令各省的巡抚都慰、各级官员严格查办这些伪奏稿的传播者和上奏者。一直持续到同年的十一月,仅仅是四川一省就逮捕了疑似传播者二百八十多人。
曾经有人在山东发现伪奏稿,山东巡抚觉得无妨,就说了一句“无用深究”,于是立即就被乾隆革职查办。御史书成了解后,上奏委婉提出了劝阻,乾隆批阅后龙颜大怒,连降两道圣旨申饬御史书成,说其属于“丧心病狂之言”,于是书成就被革职查办,被拉去服苦役,此后再无人敢谏。乾隆虽然未曾加罪于孙嘉淦,但这可把胆小的孙嘉淦吓的不轻,面对身边以泪洗面的妻子,深感懊悔,后悔自己以前不该那样耿直敢奏,正是因为自己的耿直而害了全家,致使别人冒充自己的名字撰写伪奏稿。乾隆十八年,孙嘉淦因为恐惧惊然而死。在“文字狱”的那场腥风血雨中,视死如归的正气和傲气两者俱丧,这让以后敢于直言的就更少了。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败坏了官场风气,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那些文人志士只能丢掉气节,泯灭思想,或者直接死死抱住程朱理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求得科举入仕。亦或者是干脆都远离敏感的学术领域,甚至是逃避现实,把全部的精力都用于训诂、考据的故纸堆中。逼迫着那些文人志士向着谨小慎微,没有节操的方向发展。此为乾隆“败家”原因之一。
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
乾隆皇帝前期可谓是励精图治,尽心尽力,一心只想名留青史,被后人称颂,可是到了后期,乾隆帝过分沉溺于自己过去的成就而无法自拔,开始挥霍无度,重用贪官。在这其中,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和珅。和珅这个人可以说是清代最大的贪官了。他因门荫步入仕途,精明强干,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重用。其实乾隆皇帝之所以让和珅得到重用,就是因为和珅的善于理财。在面对乾隆的“十次战争”和“六下江南”如此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下,和珅就能够非常充分的把自己卓越的理财能力运用起来,为当时腐朽的大清王朝增加了一大笔财富。虽然最后这些钱财大部分都落入了和珅的口袋,并没有用在国家财政支出上,但是不可否认,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财富,才能够支撑起后期乾隆皇帝所谓的 "十大战功" "六次南巡"。
和珅这个人败就败在他太贪得无厌,乾隆皇帝将自己疼爱的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之后,和珅就理所当然得成了皇亲国戚,手中的权力也是越来越大,可正是因为这日益膨胀的权利,致使他利欲熏心,开始结党营私,聚敛钱财。乾隆深知此人为贪官污吏,却一再纵容,最终导致和珅贪污银子高达几亿两,而当时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大约为七千多万两。甚至有后人说乾隆皇帝给儿子留下最宝贵的财富便是和珅这个人。
据《史记》记载,当时乾隆他爹也就是雍正帝留给了乾隆两千万两白银,经过前期的励精图治,到了乾隆二十八年,大清代的国库达到了四千七百万两,而到了乾隆四十二年,竟然达到了八千一百二十万两的收入,达到了康乾盛世的最顶峰。
▲乾隆 《万国来朝图》
而到了乾隆后期,尤其是晚年的时候,他几乎是以惊人的速度衰败下去的,用现代的话说,我们就可以把晚期的乾隆皇帝看做是一个“富二代”,仗着祖辈留下来的家产,美其名曰学习圣祖皇帝下江南体察民情,微服私访,关爱民生,实则“花天酒地”,倒不如说是利用公款去旅游了,这一点在热播剧《如懿传》中展现的非常淋漓尽致,各地官员争相献媚,引的乾隆荒废朝政,大肆敛财。初期大兴农业,赚了不少钱财,以后就大兴园林建设,最终加征赋税,弄得生灵涂炭,导致晚年只留给儿子嘉庆帝可怜的一千多万两。此为乾隆“败家”原因之二。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如果我们把康熙皇帝比作一位学习性皇帝,把雍正皇帝比作一位改革性皇帝,那么乾隆皇帝无疑是一位文化性皇帝了。乾隆的一生留下的诗作多达四万三千六百三十首,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但这些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甚至没有一首被流传下来。
除了爱作诗,我们这位皇帝还喜爱作画,喜爱在画作上盖章盖上属于自己的痕迹,其中一幅画作,他最多可以盖五十多个章,生怕别人不了解这幅字画是自己的,美其名曰: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说白了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恶趣味。据说乾隆的私印多达一千八百多个,有许多后人甚至笑称乾隆皇帝为“盖章狂魔”“盖中盖”。除此之外,乾隆皇帝还对自己的诗词有一种迷之自信,经常大手一挥,就在一些名贵字画上题词。这些字画本来是那个年代最稀有的作品,是很多文人视若珍宝,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物,到了乾隆那里,却被他挂上了许多无意义且充满俗气的诗句,将整幅画的档次一下子拉低了不少。就拿著名的六下江南来说,我们只了解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孰不知,乾隆皇帝就以在画上盖章题词作为娱乐项目打发时间,更夸张的是,他还把宫中的各种名画名诗都带在身上,一边把玩一边盖章。所有他看过的画作诗词多多少少会留下乾隆的印章。
除了出门游玩的时候盖章,这位皇帝在办公的时候也喜欢盖章,批阅奏折批累了,就拿出一幅字画看看,看完了要盖几个章,读一副诗词,读完了也要盖几个章,导致后来乾隆皇帝期间的许多字画都被贬值,确实亏损了不少。此为乾隆“败家”原因之三。
积尸草木腥,血流川原丹
这三点原因无疑都是乾隆败家的最主要原因。那么乾隆帝在位六十年的时间,除了文章中所提到的,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这期间的花费肯定是非常巨大的。总共花费了三千多万两白银,而在这三千多万两白银中,最大的支出就是用在战争所需的军饷上面了。国库中有将近一半的支出都是花费在了战争上。除此之外,支付官员俸禄只占了百分之十五,用于河工水利的占了百分之十一,只在宫廷花费上用了百分之六。乾隆帝时期,花费最多的就是战争。乾隆帝在晚年称自己是个“十全老人”,这是因为在他的一生中有过十次战争,但在这十次战争中,有一场堪称是清代最败家的一次战争,那就是大小金川之役。在大小金川的战役中,大清代就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有学者甚至把这场战争作为大清代由盛转败的标志性战役来看。在大小金川之战中,清代前后派出总兵力高达数十万人只对战敌方的三五万人左右,还花了数千万两白银,最终炸掉了敌方十几座碉堡,打了五年才结束战斗。虽然这场战役最终是以胜利收尾,但耗时耗力,导致大清代的财政也因为这场战争而吃紧。此为乾隆“败家”原因之四。
▲大小金川战役图
虽然乾隆皇帝后期几乎是败光了雍正留给他的家产,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乾隆在位时的历史功勋,首先,乾隆皇帝在位早期,相对于雍正来说,乾隆对官员比较严厉,但是对老百姓却是非常仁慈。尤其是特别注重灾情,所以早期的乾隆在百姓们的心中名声还是非常大的。其次,乾隆在位时期最大的功勋莫过于几次战争了。其中平定准葛尔之乱和大小和卓叛乱成为乾隆时期最有历史意义的两次战争。
▲乾隆时期疆域图
一直到了乾隆晚期,他才踏上了自己“富二代”的败家之路,雍正留下来的家底在二三十年内就已经被他败得差不多了。到了晚年,也就是他在位的后期,全国多地开始爆发起义。乾隆初期对政治的用心和细腻的心思甚至要比康熙雍正更甚一筹,大臣们的所有小心思,乾隆皇帝都摸得透透的,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一个人敢在乾隆面前耍心思。但到了乾隆在位的后期,国家战事基本上都被平定,那时候国家安稳,正极一时的乾隆盛世。乾隆皇帝本来是要慢慢的贪图享乐,谁知渐渐的就失去了自我,不听忠臣之言,变得好大喜功,对待那些对自己溜须拍马的官员更是宠爱有加,对自己年轻时候的功勋沾沾自喜。正是由于乾隆后期的贪图享乐,使得国内贪污之风盛起,所有官员阿谀奉承,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像和珅一样的贪官污吏的重要原因,最终搞的百姓们生灵涂炭,民间也是起义不断。等到乾隆皇帝传位于嘉庆帝的时候,国家已经是千疮百孔,只得留给儿子一个烂摊子。这也是为什么大清代在嘉庆帝之后就走向衰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