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登基后是怎么除掉“八子党”的?
雍正帝登基后是怎么除掉“八子党”的?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雍正帝在清康熙朝“九子夺嫡”中的最大对手就是以老八胤禩为首的“八子党”,在登基后自然要对付他们。而“八子党”的规模大到连康熙帝都不敢直接下手,雍正帝应该是隐忍多年后再下手。但有意思的是,雍正帝在登基仅仅四年后就下手除掉了“八子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雍正两朝的“八子党”虽然以胤禩为首,但其基础力量是满洲勋贵。康熙帝亲政后就一直打压满洲勋贵以加强皇权,立太子也是为了取消满洲勋贵推选皇帝的“祖制”。对此不满的满洲勋贵便选择支持“以宽仁收买人心”的胤禩,这就是康熙朝“九子夺嫡”如此激烈的根本原因。
康熙帝和雍正帝收拾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几个“八子党”的王爷阿哥其实难度不大,但对付其背后的满洲勋贵可是非常难办的事情。康熙帝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选举新太子”后就将胤禩视为自己的潜在政敌,但直到去世都没有下手清除,就是顾忌满洲勋贵。
雍正帝登基后出于拉拢“八子党”的需要而封允禩为廉亲王兼总理事务大臣,名义地位甚至高于“常务副皇帝”胤祥。然而雍正帝与“八子党”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双方在两三年内发生了多次冲突,导致雍正帝下定决心收拾“八子党”。就在这时,一个天赐良机出现在雍正帝面前。
雍正二年(1724年)三月,年羹尧一举平定了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取得了清朝在康熙亲征准噶尔之后的最大军事胜利。年羹尧的青海大捷为雍正帝带来了两个巨大的好处:第一是雍正帝的威望和集权度空前提高,为其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第二则是削弱了满洲勋贵。
要知道满洲勋贵之所以影响巨大,主要原因就是满洲勋贵是清朝开国和入关时的主力,军功是满洲勋贵的立身之本。然而取得青海大捷的年羹尧是八旗汉军,参战将领也多是汉军(如岳钟琪)、八旗蒙古(如阿喇纳)和八旗满洲的边缘人,满洲勋贵几乎与青海大捷无关。
正因如此,青海大捷对满洲勋贵的影响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八子党”的根基受到重创了。再加上雍正帝登基以来就对支持“八子党”软硬兼施,导致不少满洲勋贵(如马齐)脱离了“八子党”。到了雍正三年的时候,“八子党”的死硬分子只剩下几个王爷阿哥和部分骨干官员了。
于是雍正帝在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正式下手清除“八子党”,将老八允禩、老九允禟从皇族中除名。二月,允禩被圈禁于宗人府。三月,允禩改名为“阿其那”。五月,雍正帝正式宣布了阿其那的“四十条大罪”。九月,阿其那病卒于圈禁地,康熙朝的“八子党”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