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官家出现在何时?为何会成为皇帝的称呼?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朝皇帝确实自称官家,陛下基本上每个朝代都会用,但是在宋朝不是主流。

宋真宗时期,侍读李仲容陪皇帝喝酒,也许是多喝了几杯,已经不胜酒力,宋真宗却让他继续和一大杯,无奈之下只得告饶:“请官家把大号酒器撤掉。”宋真宗问道:“为什么叫朕为官家?”李仲容也是饱学之士,眼睛一转脱口而出:“魏晋时期蒋济著有《万机论》,其中有言‘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陛下兼具三皇五帝之功德,故称官家!”

文人拍马屁的功力就是不遑多让,宋真宗听罢,颇觉受用,自此“官家”称为宋朝皇帝专用的称谓。

其实,官家一词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彼时官家不是专指皇帝,也泛指当官的人,有些地方还将其作为公婆的代称。

牢狱之中,非养亲之处,且又官家亦不能久为人养老也。——《三国志》

这里的官家指的就是公婆。

“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这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以“官家”自称,但是更多的情况还是民间对上位者的俗称,登不上大雅之堂,在两晋之后的南北朝、隋唐时期,都没有流传开来,直到赵匡胤。

根据很多史料记载,赵匡胤在不同场合之下频繁自称“官家”:

“尔辈要做官家,可杀我而为之。”这是赵匡胤对曾经跟随他的大将说的,宋朝承自五代,正是一个军阀混战时期,只要手上有兵,拉起大王旗就能占几座城池称帝,所以赵匡胤警告手下大将,你们想要做皇帝就杀了我。

太祖大怒,顾彦卿曰:“汝往趣官家来,不可一日留也。”——《新五代史·寇彦卿传》

那么为什么赵匡胤要采用民间通俗的说法来降低皇帝的权威呢?这和宋初的严峻形势分不开的。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朱温篡唐之后,北方大地短短70余年,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而南方更是军阀混战,节度使纷纷割据,先后建立了9个政权,加上位于北方的北汉政权,这段大乱世合并称为五代十国。

在这段时间内,皇权被无限踩踏,自秦汉以来推崇的“天子受命于天”的统治思想出现崩塌,民众已经不再相信这一套,在他们眼中,谁有兵谁就是皇帝,今天可能是姓“朱”的当皇帝,明天姓“李”的带着军队赶走姓“朱”的,姓“李”的就成了新皇帝!总之一句话,皇权不再至高无上了。

回到赵匡胤身上,他本是后周世宗的心腹爱将,出任殿前都点检,执掌禁军,没有感念世宗的知遇之恩,却学了之前的军阀们,夺了孤儿寡母的天下,建立宋朝。不过赵匡胤的皇位并不稳,他的手下还有一堆悍将,更有当年结下的“十兄弟”,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赵匡胤”,这就逼得赵匡胤不得不放下身段,摒弃“天子”这样高高在上的称呼,选择民间的“官家”,以此来拉近关系,稳住这些兵痞军阀们,等政局稳定,统一大业稳步推进时,来一出“杯酒释兵权”,彻底解决了唐末以来的“兵患”。

“官家”的称呼本就在民间有一定的基础,借着赵匡胤的“推广”,臣子们也慢慢接受这个称呼,可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喜欢,宋太宗就比较嫌弃,认为如此通俗的称呼贬低了皇帝的威严,他曾问大臣:“官家之称其义安在?”大臣们也像后来的李仲容一样,用三皇五帝的功德来回答,只不过没有李仲容那样“引经据典”“理所当然”,宋太宗也不了了之。后来有了文章开篇宋真宗问李仲容的事情,既然李仲容都说了,称“官家”就是因为功德比肩三皇五帝,使得“官家”一词瞬间高大上,只得成为皇帝的专有称呼,其他人不再敢用了。

其实,自夏商周,一直到明清,每个时期对皇帝或者君主的称呼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李隆基被称为“圣人”,让我们眼前一亮,大呼编剧是个“文化人”,并由此认为唐朝的皇帝都被称为“圣人”。其实不然,根据《唐六典》的记载:

“凡君臣上下皆有通称。凡夷夏之通称天子曰"皇帝",臣下内外兼称曰"至尊",天子自称曰"朕",臣下敷奏于天子曰"陛下",服御曰"乘舆",行幸曰"车贺"。”

记载得很清楚,外邦朝见称“皇帝”,臣子、内宫称“至尊”,是《长安十二时辰》错了?当然不是,在历史上李隆基确实是被称为“圣人”,那是因为他开创了开元盛世,天下百姓发自内心称呼其为“圣人”,李隆基对这个称呼非常满意,所以经过朝廷的引导,“圣人”便成了李隆基的代称。

在远古的夏商时期,君主都被称为“后”,比如说我们熟悉的后羿,并不是姓后名弈。著名的《尚书·汤誓》中:“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这是商汤讨伐夏桀的檄文,后指的就是夏桀。

两周时期,周王自称天子,臣下称之为大王,其他诸侯国也都类似,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命李斯重新挑选个称呼来显示自己的功绩,李斯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为尊贵,因此建议嬴政自称泰皇,嬴政不满意,觉得自己功比三皇五帝,故称为皇帝,李斯拍手叫好,皇帝一词由此而来。

两汉时期,陛下一词逐渐成为臣下对皇帝的敬称,但是还有一种很少人知道的称呼——县官。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据说远古时期曾经把君主居住的地方叫做“县”,皇帝称为“县官”多少有点自嘲的意思。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主公”满天飞,这就是这段时间内对君主的主要称呼了。

隋唐时期多称陛下,也有“圣人”“至尊”等称呼,还有一种叫“大家”。

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新唐书.李辅国传》

至于我们经常听到的“万岁爷”是到明朝才成为皇帝的代称,大太监魏忠贤自称九千岁,只比皇帝少一千岁,明朝太后、皇后也被尊称为万岁,公主等称为千岁。

明崇祯十五年十月,万历中宫皇后万岁、荣昌嫡长公主千岁同赐造。——大辛庄关帝庙铜钟

到了清朝,“万岁爷”的称呼延续了下来,而且愈演愈烈,大臣、民间、后宫都称皇帝为万岁爷,除此之外还多了“皇上”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