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唐朝作为一个强盛的王朝 唐朝为什么还“天子九逃,首都六失”

对唐代悲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那么强盛,为什么还会出现“天子九逃,首都六失”的悲剧呢?

如果说李世民开了唐代政变夺位的先例,那么李隆基则开了唐代皇帝逃跑的先例。先例一开,追随者纷至沓来。安史之乱让盛唐的荣光化为泡影,从此唐代迎来了“国都六陷、天子九迁”悲痛史。

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的前半生是英明神武的,他把大唐从近十年的内乱泥潭中脱离出来,让大唐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辉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元盛世”。但是,他在皇帝位子上坐久了,斗志再不如从前,再加上身边有心人(李林甫、杨国忠们)的蒙蔽,逐渐年迈的李隆基变得昏庸而懦弱。755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范阳为根据地起兵造反,不过半年多的时间,长安城就陷落在即。唐玄宗命人收拾了东西趁夜就出逃了,地点就是杨国忠的四川老家。这一天是756年6月12日,五天后,长安城陷落。李隆基这一跑,自己的天子之位也没有了,马嵬兵变间接的让李隆基成为了太上皇。

唐代宗李豫:安史之乱刚刚平定,李豫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西部的吐蕃就来犯了。当初威慑吐蕃的河西军和陇右军都被撤回来对抗安史叛军,以至于吐蕃找到了机会进攻大唐。763年的十月,他们很快就占领了陕西凤翔和奉天等地。而当时宦官当政,宦官程元振隐瞒不报,等吐蕃军兵临长安城下的时候,唐代宗慌了,然后跑到了陕州,下诏让在徐州的李光弼到陕州去,但是全程参与指挥平定安史之乱的李光弼看到宦官当政害怕自己会被宦官设计,于是拒绝救驾。李豫只得重新启用郭子仪。郭子仪巧布疑兵,吐蕃在占领长安城十五天之后撤出。

唐德宗李适:李适的出逃是因为一场士兵哗变,即“泾原兵变”。安史之乱后,各镇节度使开始拥兵自重,逐渐脱离唐王朝的控制,不断出现叛乱的事情。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联合四个节度使称王反唐。783年,唐德宗李适派军队讨伐李希烈,但在开始并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让李希烈把襄阳城给围住了,为知道襄阳之围,李适继续安排兵马,并令泾原诸道兵马援救襄城。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5000兵马在10月到达长安,当时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士兵经过长时间的跋涉,可谓又累又饿,而京兆尹却只给士兵们提供了一些粗饭,这与大家原来设想的丰厚的恩赐差了十万八千里。于是士兵哗变,抢劫京师府库财物,李适仓皇出逃奉天,而泾原兵则拥立朱泚为帝。第二年,李晟击败叛军,李适才得以回到长安。

唐僖宗李儇:李儇在12岁的时候被宦官田令孜扶上了皇位,从来就开始事事听从田令孜的。一生中有两次被田令孜带着逃出了长安。在李儇做了七年少年天子后,黄巢起义爆发了。田令孜带着李儇在500名神策军的保护下去了四川,一去就是四年。第二次出逃则是因为田令孜和节度使政权,引来节度使混战,田令孜又带着李儇出逃了。

唐昭宗李晔:李晔主动或者被动离开了长安四次,最后一次再也没有回来。李晔在位的时候,地方割据势力已成,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的朱温、李克用、李茂贞都已经登场,他们之间争权夺势,唐昭宗李晔就成为他们争夺或者弃用的一枚棋子。最终,李晔被朱温迁到了洛阳,然后几年之后又被朱温杀死。

我们看大唐从755年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907年朱温灭唐建梁,期间有150年的历史。这段历史中各种各样的叛乱迭起,节度使拥兵自重、宦官当政、藩镇割据、天子式微,但即便如此,大唐还是顽强的存在了这么久的时间,这是不是也算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