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华阳康简王朱友堚,揭秘其生平经历

华阳康简王朱友堚,揭秘其生平经历,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袭封不久的明代蜀藩第三代华阳王朱申鍷,被明宪宗朱见深下旨革去郡王冠带,只许戴民巾闲住。事情的起因在于他和弟弟镇国将军朱申䤧兄弟反目,互相诬告。

宪宗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当年在南宫发动政变,夺取了弟弟景泰帝朱祁钰的皇位,甚至朱祁钰之死,都和朱祁镇脱不了干系。从宪宗日后恢复叔父帝号的举动来看,他非常抵触这样的手足相残。因此自己撞到枪口上来的华阳王兄弟,自然成为了皇帝杀鸡儆猴的对象。

说起来朱申鍷和朱申䤧还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可惜华阳王家族一直都有手足相争的传统。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养不教父之过,兄弟二人的悲剧,还要从他们的父亲华阳康简王朱友堚说起。

父王早逝,兄弟相依为命

朱友堚,生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华阳王朱悦燿庶长子,生母张氏,出生地四川成都。然而朱友堚在成都没待上几年,就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被他的堂兄蜀王朱友堉派人护送前往湖广澧州(今湖南省常德市澧县)。

敕蜀王友堉,令遣人送华阳王家属赴武冈完聚。其平日随从之人悉还之,须厚资给,以尽事叔之道。—《明仁宗实录卷十三》

这里我们略作解释,华阳王朱悦燿因为诬奏侄子蜀王朱友堉

“悖逆、怨诽十数事”

,被仁宗朱高炽召回北京当面质询。真相大白之后,仁宗认为朱悦燿和朱友堉之间

“同处必至相伤”

,因此禁止这位华阳王返回成都,将他远远地打发去湖广武冈州。不过仁宗怒气过后突然意识到武冈州已经有一位亲王:岷王在那边居住,这才紧急派人去通知朱悦燿封国改为澧州。

痛失蜀王之位

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八月初五日,华阳王朱悦燿去世,享年42岁,赐谥曰悼隐。正当11岁的朱友堚眼巴巴等着袭封华阳王的时候,成都那边却在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传来一个令他精神一振的消息:蜀王朱友壎去世。

朱友壎是前任蜀王朱友堉的弟弟,本来就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进封蜀王。现在他也死后无嗣,新一任蜀王该由谁来承袭?朱友壎去世后,首封蜀王朱椿的长子朱悦燫一脉已经绝嗣,按理应该由次子朱悦燿一脉子孙来袭封蜀王。换句话说,此时尚未袭封华阳王的朱友堚,理论上会成为下一任蜀王。

然而当初仁宗把华阳王家族打发到澧州,事实上就是剥夺了他们的继承权。因此朝廷斟酌再三,最终进封朱椿第五子保宁王朱悦(劭+火)为蜀王(朱椿第三子、第四子均无嗣而卒)。多年之后朱友堚看着五叔在成都吃香的喝辣的,自己家族却在澧州过着苦哈哈的日子,心中止不住的酸水直冒。

辛巳,华阳王友堚奏:“臣父悼隐王乃蜀献王次妃金氏所生,为第二子。叔父保宁王乃献王宫人所生,为第五子。今保宁王子孙袭王爵位,享有封国之富。臣在澧州,窘乏殊甚。乞以献王所遗金帛器物、内使、宫女、官校分赐于臣。”—《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十九》

来自宗室的欺压

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三月,朝廷册封朱友堚为华阳王,其弟朱友壁为镇国将军。此时的朱友堚也不过只有15岁,弟弟朱友壁年纪更小,兄弟二人称得上是相依为命。在没有袭封的时候,朱友堚一年只有三百石的养赡米。而在袭封之后,这位二代华阳王希望能够享有和先王一样两千石的岁禄。但是11岁的当朝皇帝英宗朱祁镇虽然客气地称呼15岁的华阳王为“叔父”,却坚持原则,只愿意按照嗣封郡王一千石的岁禄拨给。

像华阳王这样既为先帝所嫌弃,又被本府亲王抛弃的边缘宗室,自然是谁都敢上去踩一脚,比如封国在荆州的辽王朱贵烚。从辈分来说,辽王是华阳王兄弟的堂叔。可是这位堂叔却派府中宦官到华阳悼隐王坟园去砍树。根据《大明律》,擅自砍伐平民坟内树木都有罪,更何况是宗室郡王坟园。虽然皇帝站出来为朱友堚撑腰,但是辽府宦官飞扬跋扈的嘴脸,一定给兄弟俩留下了极大的阴影,让他们知道人善就要被人欺。

壬寅,辽王贵烚遣内使阮奇等拥骑卒,鸣金鼓,往澧州华阳王墓伐取竹果,一岁再至。有奏之者,上诏巡按御史覆实,贻王书令自治奇等罪。且谕都察院曰:“荆去澧踰三百里。辽府岁差内使再至其处,惊扰如是。湖广三司及巡按御史何得不以闻?其移文责问之。”—《明英宗实录卷三十四》

母妃薨逝,兄弟反目成仇

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七月,荆州卫指挥使杨昇的妹妹杨氏被册为华阳王妃,而常德卫指挥使夏瑄之女夏氏被封为镇国将军夫人。成婚本是好事,标志着华阳王兄弟长大成人。而欺负上门的辽王在一年前被废为庶人,想来再也无人敢再来上门挑衅。

然而很可惜,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正如遥远的某岛国的两位王子,不也是在各自成婚之后慢慢疏远,乃至于反目成仇的么?华阳王兄弟,也是这个套路。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三月十六日,朱友堚和朱友壁的嫡母:华阳悼隐王妃去世,从此再也无人能够约束兄弟二人。

当然有人可能会质疑,你凭什么认为华阳王兄弟反目是因为杨氏和夏氏呢?我们还真有证据。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七月,镇国将军朱友壁溜出澧州城,千里迢迢上京师告御状。在朱友壁的口中,朱友堚的罪状大致有如下几条:

率领宫人和家丁百余人擅自出城围猎,并且五日不归。

带着王妃杨氏,小舅子杨旻,甚至杨家家人杨俊等人在外花天酒地,贵贱不分。

在殿宇、床座中僭越使用龙凤日月等装饰图案。

听信母舅张济谗言,克扣军粮至两千余石。

四条罪名,至少三条和华阳王妃杨氏有关。对此朱友堚立刻做出反击,称朱友壁不但非法杖死军丁,还私自接受其岳父夏瑄赠送的弓马等物,显然心存不轨。由于三年前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此时的皇帝已经由英宗朱祁镇换成了他的弟弟朱祁钰。这位景泰皇帝根基未稳,正需要拉拢宗室,因此他只是处置了张济、杨俊等外围人士,而对朱友堚兄弟则轻轻放过。

帝曰:“王及镇国将军不可《祖训》,论法本宜究问。念其至亲,姑宥不治,但遣敕切戒之。其诱王为非张济、杨俊等俱谪充广西远卫军。”—《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二·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

这次冲突之后,兄弟二人算是正式撕破了脸。朱友堚利用本府郡王的优势地位,对弟弟展开了全方面的打击,逼得朱友壁向景泰帝提出要迁居他地。华阳王府本来就是从成都被赶到澧州,再让朱友壁迁走成何体统。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明英宗发动南宫政变,重新从弟弟手中夺回了皇位,随即将当年改为天顺元年。为了掩盖自己篡位的非法性,英宗对于笼络宗室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朱友堚趁机诬陷弟弟

“绣造龙衣、龙轿,屋梁画龙”

,又称朱友壁打算用毒药毒死自己。这位华阳王殿下实在过于心黑手狠了一点,这样一来是要逼得朝廷赐死朱友壁,气得英宗直接赐书将其大骂一通。

然而二人的矛盾早已愈结愈深,根本没有调和的可能性。到了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朱友堚再次指责弟弟每逢万寿圣节(皇帝生日)、千秋节(皇太子生日)都不来王府行礼,这是对朝廷不敬。朱友壁则揭发哥哥接了个老和尚来府中诵经坐禅,还派老宫人服侍和尚,这是伤风败俗。英宗深知朱友堚已是澧州一霸,朱友壁不去王府其实情有可原。因此他特意赐敕书给朱友堚,对其进行了严厉的训斥。

上特敕友堚曰:“王兄弟交恶,以伤骨肉之情。惑于异端,以招嫌疑之谤。急于财利,以失下人之心。皆非保全名爵之道!自今以后宜痛自改悔,循理守法。如或罔知改悔,仍蹈前愆。则祖宗之法具在,朕不敢私。”—《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三十九》

敕书中的最后一句话非常狠,如果再不识相,那朱友堚华阳王的爵位肯定保不住。此后朱友堚老实了很多,再也没有欺凌弟弟的记录出现在史书之中。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十一月初九日,华阳王朱友堚去世,享年51岁,赐谥曰康简。

结语:

娶妻娶德,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句至理名言。如果不是杨氏和夏氏从中作祟,朱友堚和朱友壁这一对算得上同患难的兄弟,又何至于闹到互相诬告的丑态呢?当年朱友壁虽然封了镇国将军,但由于尚未成年,朝廷一直不给他应得的一千石岁禄。还是在兄长朱友堚的力请之下,才为弟弟争取来每年二百石的收入。

谁又能想到,这样的一对兄弟,在婚后竟然会反目成仇呢?而且笔者以为,其中华阳王妃杨氏的责任可能更重一点。本文开头提到第三代华阳王朱申鍷和亲弟弟朱申䤧不和,其中二人的生母杨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罢黜朱申鍷的同时,明宪宗也对杨氏进行了斥责。

遣锦衣卫百户杨纲,会镇守巡抚等官勘实。命革爵,戴民巾闲住。申䤧妻陈氏妒忌杀人,革其封号。及母妃杨氏亦多罪过,俱降敕切责。—《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