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的死和萧何有直接关系吗?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直接关系吗?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杀韩信的是吕后和萧何。过程在史记里讲的很清楚。有传说韩信参与代相陈豨的叛乱,打算释放关中囚徒作乱。吕后于是假传刘邦得胜,陈豨已死,邀请大臣参加庆典,萧何手书强邀基本称病不朝的韩信也参加,之后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夷三族。刘邦这时候确定在亲自带兵平叛,根本没时间处理这个。至于韩信这时候有没有谋反,可能性不大。

成为淮阴侯后,他基本是半隐身在家里,称病不朝是常事,高傲的他也看不上长安城的诸侯们,羞与之为伍。这样的人在刘邦心腹之地准备搞小动作,讲不通。还有就是陈豨叛乱书记很混乱,很难相信素有谋略的韩信有参与谋划。除了韩信这位天才,目前为止刘邦还真没担心其他人。从之后的事件来看,彭越手到擒来,英布难一些,但还是一战而胜。

这时候,真正操心未来可能的危险,是吕后。假如韩信他们活到刘邦去世,吕后和那位惠帝能支持多少年?史记里吕后在这里会那么的活跃,完全超过刘邦本人(诱杀韩信,建言杀彭越,传尸刺激英布)。刘邦对韩信的感情很复杂。之前屡立战功的韩信,要说刘邦不喜欢他,信任他,是不可能的,汉军主要有两支在关外作战,刘邦一路韩信一路。然而韩信在灭齐之后趁刘邦对峙项羽的时候开价请求封王,先前齐王之前决定与汉和,韩信这次被蒯通鼓动,兴无意之战,为自己邀功,置刘邦的危险于不顾,之后也迟迟不配合汉军合围项羽,直到价码合适才开动。

就算之前他给刘邦的印象有多好,立下再多的功劳,这时候只怕也就成了趁人之危、不甘人下的野心家了。更可怕的是,这位野心家的谋略武功无人能比。对于韩信的处理也表明了刘邦本身的矛盾心情。作为危险分子,放在人多且富裕多有资源且有威望的齐地,太过冒险;但作为战功第一的韩信无故夺爵是很是忌讳,所以采用了移封的手段,把他安排到楚地。韩信是楚人,移封地到这里也说的过去,但实际上这确实很阴险的一步。垓下合围杀死项羽韩信是首功,而项氏在楚地有很高的人望。

其次,韩信在楚地是底层出身,没有什么身份背景以及人望,作为楚王的基础是皇帝的信任,早期这点动摇的话很容易动摇封国。即便这样,刘邦还是不放心,所以抓住了钟离昧事件后,趁机夺下楚国,也能堵住悠悠众口。事情在汉六年。韩信死后,刘邦加封萧何为相国,大加赏赐,但大家都恭喜他时,召平却明确指出这是刘邦在疑心他的立场还有忠心,劝萧何拒绝封赏,捐家产供军用才打消一点,之后自污甚至差点丢掉地位才勉强应付刘邦,这还是同年刘邦死了,要不还不知道要出多少幺蛾子。要是有提前通气很难说刘邦会对萧何起这样大的疑心。夺下权力,扑灭未来可能的反叛是一回事,真的要斩草除根刘邦却犹豫了,这时候仅有的重大叛乱是自己一手炮制,他对未来还很有信心,沉醉在胜利的喜悦中。

汉六年到汉十一年几年期间韩信生活平平稳稳,韩信很不如意,羞于与朝臣诸侯为伍,时常称病不朝,但还是享有很高的威望,能出现在刘邦身边对话。要是刘邦有意杀他这段时间不太可能找不到借口,他能活着应该还是刘邦心有不忍的原因。然而之后刘邦却屡屡遭到叛乱。韩王信,带给他平城被围的奇耻大辱;赵相贯高的刺杀惊出他一身冷汗;最重要的还有陈豨,作为心腹重臣,守一地重任却背叛,勾连匈奴作乱,对他的信心打击非常大。之后梁王彭越(诏令平叛却称病不来,只派将领带兵)、燕王卢绾(疑似与匈奴陈豨有勾连)都是因为这件事开罪刘邦,落得家破人亡。

如果吕后没有动手,可以想象,经历这些事之后的,刘邦回到长安的话,对韩信也不会太心慈手软了。人是会变化的,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没理由相信人在历史中会始终是一个颜色。曹操前半生(衣带诏之前),司马懿大半辈子(曹丕、曹睿时代)都算得上忠贞主上,但时局一但变化,聪明人也会变得非常之快,甚至让我们瞠目结舌,带太多的道德色彩进入历史臧否他们的功过,没什么太多的作用,因为这是人面对生活的生存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