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次于和珅的清朝著名贪官:王亶望

仅次于和珅的清朝著名贪官:王亶望,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清朝的贪官,人们自然会联想起巨贪和珅,下面要说的这位,算得上仅次于和珅的清朝著名贪官。

这货叫王亶望,生年不详,山西临汾人,他老爹王师曾任职江苏巡抚,算得上出身官宦世家。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王亶望考中举人,后花钱买了个知县的官职,凭借着钱能通神,仕途一路顺风顺水,历任山丹知县、皋兰知县、武定知府、宁夏知府、甘肃布政使、浙江巡抚等官职。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临幸天津,王亶望趁机进献金如意,这金如意上还装饰着珍珠,乾隆帝没有接受,但在次年提拔王亶望为甘肃布政使。

甘肃有个官场潜规则,就是小民捐献一定数量的豆麦,就可以得到国子监生的资格,美其名曰“监粮”。

乾隆帝曾一度废弃监粮制度,但不久又下诏准许肃州、安西收捐。

王亶望到了甘肃,向陕甘总督勒尔谨请示,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恢复“监粮”制度,后改收粮食为收现金,获准后,开始在甘肃境内疯狂贪污。

王亶望向朝廷谎报境内发生旱灾,自己得到的钱粮都用于赈济灾民了,而实际上,他把粮食变卖成白银,除了向上司行贿,还不忘封住属下官员的嘴巴,拿出一部分给境内大部分官员,而自己独得大头。

仅仅半年的功夫,王亶望就收了一万九千人的“监粮”,豆麦八十二万石。

乾隆帝得到消息很惊讶,说:“甘肃那地方民穷,土地贫瘠,怎么会有近两万人捐监呢?又如何得到了很多的余粮?半年就收了八十二万石,如此年复一年,那粮食积累多了,弄不好就都腐烂,能做啥用呢?又说每年把这些粮食都借贷给百姓,保留在民间,任其自行流转?”

乾隆帝于是下诏诘问陕甘总督勒尔谨,勒尔谨收了王亶望的好处费,自然为他甘做驴马,花费了一番心思,花言巧语遮遮掩掩。

乾隆帝回复说:“尔等既然在其任,就要谋其职,好自为之吧!”

王亶望这货非但没被揪出来,反而再度升迁。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亶望升任浙江巡抚。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南巡期间,王亶望为皇帝提供住宿食用等物品,极为奢侈。

乾隆帝警告王亶望说:“朕此次南巡,主要是视察民风民俗,不是游玩,你如今弄得如此奢华浪费,朕实在是不敢享受啊!记住啊,以后可不要再这么搞了!”

不久,王亶望母亲去世,他依例请求回乡丁忧,百日后回来监督海塘修筑,乾隆帝准许后,以广东巡抚李质颖调任浙江巡抚。

王亶望督导海塘修筑的过程中,和清廉的李质颖意见相左。

李质颖入朝弹劾王亶望丁忧期间,妻子儿女都没有回老家,这在古时候属于违背礼制的行为。

乾隆皇帝大怒,于是将其罢免官职,戴罪监督修筑海塘。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大学士、刑部尚书阿桂奉旨前往浙江,检查海塘修筑工程。

阿桂查出嘉湖道台王燧、嘉兴知府陈虞盛趁机贪占公款,于是向朝廷弹劾这两个官员。

乾隆帝得到奏报,当时就怀疑王亶望在任时期,这两个官员可能得到了王亶望的纵容,于是诏令从严查处。

王燧被发配伊犁,两年后处斩。陈虞盛当时已经亡故,躲过了一劫。

与此同时,河州苏四十三聚众叛乱,甘肃巡抚勒尔谨命兰州知府杨士玑、河州协副将新柱率二百人去缉捕,反被叛军斩杀,河州城破。

勒尔谨率众驰援,闻知官军大败,叛军改道去攻打兰州,于是返回城中防守。

乾隆帝斥责勒尔谨“观望失机”,免去官职,判处斩监侯,后因王亶望一案牵连被斩杀。

朝廷命阿桂率军前往甘肃督剿,大军进入甘肃后遭遇连绵不断的大雨,兵马行动受到阻碍,阿桂于是如实上报朝廷。

乾隆帝于是联想起勒尔谨、王亶望曾奏报甘肃连年大旱,怀疑奏报不实。

阿桂和两广总督李侍尧剿灭叛军后,奉命赶往甘肃,调查历年来的赈灾情况。

两人经过调查,查出是王亶望虚报旱灾,“监粮改捐银”中饱私囊,于是向朝廷如实举报。

乾隆帝大为震怒,派遣侍郎杨魁前往浙江,和浙江巡抚陈辉祖一起审查王亶望,抄没其家,抄得金银一百多万两,同时有大量无法估价的珠宝、玉器等。

当时,乾隆帝正在热河巡视,召集众大臣到热河联合会审王亶望、勒尔谨等贪腐大案。

王亶望贪腐一案,牵扯众多官员,甘肃省除了小部分清廉的官员,几乎是“全军覆没”。

此案赃银多达一千余万两,牵扯大小官员六十余人,主犯王亶望被斩首,勒尔谨赐自尽,甘肃布政使王廷赞被绞杀,其余贪污白银两万两以上者均被斩杀,不足两万者被发配边地。

王亶望是个很会享受的贪官,举个小例子,看看这货活着的时候有多么牛皮哄哄。

《竹叶亭杂记》记载:清代学者朱云锦客居扬州城的时候,雇了一个厨子王某,这个人自称小时候跟随师父,曾在山西王亶望的官署服役。

王某透露:王亶望喜欢吃驴肉丝,官署后厨有专门养驴的仆役,蓄养着几头健硕肥壮的毛驴。王亶望想要吃驴肉丝的时候,就传话命仆人去驴棚,选择毛驴最丰腴的位置,生生割下一块肉送到厨房。

王亶望享受着驴肉丝美味的时候,那头驴还没有死,身上鲜血淋漓,仆人就会用烙铁为驴止血,一头驴为了满足王大人的口腹之欲,不知要被折磨多少次,其残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