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裕建立南宋后,司马家族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南宋是中国古代上承北宋下启元朝的朝代,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南宋“词中之龙”辛弃疾曾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有语“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所说的“寄奴”便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刘裕素有“南朝第一帝”的美誉,史学家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他称帝之后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废除苛法,关心民间疾苦,为了消除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还多次率军北伐,“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为辽阔的时期,可以说刘裕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

然而千百年来,后人一直对刘裕篡位时将司马家族赶尽杀绝一事耿耿于怀,认为这是刘裕一生最大的污点,其所作所为甚至比不上司马炎!

果真如此?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呢?

一、我们先来对比一下司马炎与刘裕篡位后的所作所为

司马炎是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其父晋王位,成为曹魏新一代权臣。

但司马炎的野心远比父辈们大得多,他不愿隐居幕后,渴望成为真正的“九五至尊”,于是就在咸熙二年的十二月,司马炎效仿“曹丕代汉”的故事,逼迫当时的皇帝曹奂禅位于他。

曹奂倒也识时务,知道大势已去,干脆利索的“退位让贤”,司马炎登基后封曹奂为陈留王,并准许他享受许多“特权”,比如“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等等。

太安元年,曹奂因病逝世,得以善终,朝廷还为其上谥号“元皇帝”,可以说曹奂的地位、待遇、结局都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

东晋传到第十位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时,寒门出身的刘裕凭借对内平定农民起义,消灭割据势力,对外南征北战,破敌无数的巨大军功“扶摇直上”,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北府军司马一跃而为东晋最有权势的人,官拜相国、封宋王、总揽东晋军政大权!

权势达到如此地步,要想再进一步就是“篡位称帝”了,于是在公元419年1月28日,刘裕指派王韶之杀害了晋安帝,然后立司马德文为帝,是为晋恭帝。

公元420年7月,刘裕效仿司马炎的举动,拟好禅位诏书,逼迫司马德文“退位让贤”,司马德文毫无异议,欣然接受,在退位诏书上“签字画押”,东晋就此灭亡!

东晋灭亡,刘裕称帝后,降司马德文为零陵王,迁居秣陵,司马德文遂举家前往,虽然司马德文极为配合,但刘裕对其并不放心,经常派人监视,最后更是在公元421年派人将其残忍杀害!

刘裕和司马炎的篡位之举可谓是“一般无二”,都是逼迫君主退位让贤,但为何两人在称帝后的行为截然不同呢?

二、深究之下,最起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为了断绝司马家族复辟的希望。

刘裕出身草根,凭借巨大军功走上了人生巅峰,但除去他本人外,他并没有强有力的宗室支持,可谓是“根基浅薄”,繁华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而东晋司马家族传承了十一位皇帝,根基深厚,宗室子弟数不胜数,一有机会就会卷土重来,刘裕若是留下司马德文,无异于给司马家族留下卷土重来的机会,给自己留下一个“定时炸弹”,所以司马德文必须死!

第二:为了帮自己的子孙后代扫除障碍。

刘裕登基称帝时已经年近六旬,这在古代算得上高龄了,而他的继承人刘义符不过十几岁,资历尚且,刘裕深知自己在世时尚可威慑众人,一旦自己驾崩,必然有前朝旧臣欺刘义符年幼,拥立司马德文复辟。

所以他干脆就杀掉司马德文,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前朝旧臣断了念想,从而使自己的儿子能够顺利继承皇位!

第三:为了震慑世家大族,东晋是典型的“贵族门阀政治”,阶级固化严重,寒门士子根本没有出头之日,像刘裕这样出身贫寒却能凭借军功位极人臣的仅此一例。

即便如此,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权贵们仍然看不起刘裕,只是碍于刘裕的权势,才不得不屈服,刘裕继位后志在整顿吏治,打通阶级固化的壁垒,使寒门士子有出头之日。

然而这势必会遭到权贵们的极力阻碍,为了消除障碍,刘裕动手杀了司马德文,以起到震慑世家大族,重用寒士的目的。

说一千道一万,刘裕之所以要杀掉司马德文,就是因为司马德文的存在对其产生了威胁,而司马炎之所以善待曹奂,是因为曹奂对他没有任何威胁,司马炎与刘裕同作为开国君主,情况却是截然不同。

刘裕是自己打拼出来的,司马家族早在“高平陵之变”后就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司马炎继位时司马家族已经根深蒂固了,他完全就是坐享其成,根本不用担心曹奂对他有任何威胁。

小结:

《增广贤文》有语“天理昭昭,报应不爽”,前人作恶殃后人,因果报应应有神,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让贤”,自己取而代之,他的后人曹奂受到报应,被司马炎逼迫写下退位诏书,而司马炎也没能逃过“报应不爽”的结局,其后人司马德文被刘裕取而代之!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冥冥之中自有天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多做好事,总会有福报出现,坏事做多了,则必然受到报应,就算这种报应不出现在自己身上,也会连累子孙后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做好事结善果,恩泽后辈万代人。”!

此外,评价一个君主是不是明君时,一定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百姓身上,而不是他自身的所作所为,一个君主就算品行再高洁,他的子民整日忍饥挨饿,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也算不上一个明君,而一个君主若是能让他的子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就算他自身有些缺点,甚至行事作风为人所不齿,他也能称得上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