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诸葛亮的人生 诸葛亮最大的失误到底是什么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一生中最大失误是什么?不是北伐,或许是没做一件事?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的、大规模地向汉中遗民。

关于诸葛亮的失误,历来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他用人不当,马谡丢失了街亭;也有人说他事无巨细,大权独揽,不注重人才的招纳和培养,以至蜀中无大将;还有说他,行事矛盾,既要联吴抗魏,又坚持占据荆州,拒不归还;更有甚者说他为求流芳百世,辅佐已经名存实亡的汉室,令曹魏晚一统了天下。

身为丞相的诸葛亮,先后曾组织六次北伐,而这六次北伐又分为六次战役。

蜀军北伐的第一个战役便是街亭战役。街亭战役失败的因素有很多,许多人想到的是诸葛亮的检讨,从检讨中看出丢失街亭是由于诸葛亮错用了马谡,事情难道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即便是马谡守住了街亭,蜀军还是要撤退的。街亭战役的失败还有很多客观因素制约着,比如,粮食供给,运力不足就是导致街亭失败的主要原因。

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春,诸葛亮率蜀军主力从汉中出发到达祁山地区后,然后亲自率部进攻陇西郡、南安郡,马谡则进占街亭,高详屯守列柳城。

诸葛亮则率蜀军主力进驻到,祁山之北、街亭之南的邽城之郊,并将行营设在此处,蜀军的粮草也储备于此。

邽城离街亭大概有一天的路程,一来是方便去救援街亭,二来是方便将粮草运送到祁山前线及各部队前线。

从蜀军的粮食储备来看,邽城储备的粮食几乎全部来自于汉中,而汉中的粮食又来自于成都,因此运粮的任务可谓是相当繁重。

当时,蜀军北伐的人数多至10万,为解决这10万人的粮草供给,将直接考验着蜀军的运力问题。

从汉中到祁山,虽没有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但是崎岖难行的秦岭,也是让蜀军苦不堪言,更何况此时还没有发明木牛流马。

整个街亭作战用时46天,从祁山撤回汉中用了12天,那么前线主力用时就是34天。

假设作战部队每人用粮2斤,10万人34天用粮就是680万斤,如果运粮兵每人挑粮100斤,自己用粮30斤,送到祁山也只有70斤。

假设5万人运粮,也只能运到350万斤,可谓缺口巨大,即便有畜力运送,考虑到草料、武器、衣物等物资,再加上山路难行,直接可以抵消,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有人会说,那可以增加运力,但是蜀国的人力资源会将其直接制约。假设一年运粮是300天,每人运粮是5趟,自己往返消耗30斤,实际送到的才是40斤,5趟总计送粮200斤,而这10万人,一年消耗需要5000多万斤,而为了运送这5000多万斤粮食,需要20多万人常年奔波在成都到汉中的运输现上,这对于蜀国来说,绝对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运力不足导致祁山前线缺粮,祁山前线缺粮的必然结果就是街亭战役肯定会失败。

北伐的第二个战役是陈仓战役,《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写道:“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

北伐第三个战役阴平战役,勉强算是个收复的战役。

北伐第四个战役阳溪战役,收复了武都郡,夺取了阴平郡,魏延一战成名,蜀汉影响力深入到羌中。

北伐第五个战役祁山战役,“夏六月,亮粮尽退军...”

北伐第六个战役五丈原战役,《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北伐六个战役,三个战役是“粮尽退军”,另外三个是“亮每患粮不继”,由此看出北伐的六次战役都不能说粮食充足。

蜀汉平原沃野千里,自古富足丰饶,加上诸葛亮善于治国,粮食生产自然是没有问题,蜀军缺粮,关键是能不能将粮源源不断地送到北伐前线。

粮食运输的困难不单单是“秋夏之际,值天霖雨”,更多的则是道路遥远,深沟高壑,道路崎岖难行,从汉中到街亭、到祁山、到陈仓、到阴平、到五丈原无不是数百里崎岖难行的山路。

而汉中的粮食又全部来自于成都,运粮者大部分又是军人。从成都到汉中有1000多里,除了300多里的平坦之路,剩下的全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平坦的路可以用畜力运输,而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只能靠人挑。而此时蜀国的男女人口一共才94万,除掉老弱病残,带甲将士,青壮年男性也只有20余万人,还需要种田、商贾,人力就显得相当紧张。由于人力的紧张,蜀军运粮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完全从成都运粮到汉中,犹如扬汤止沸,绝不是长久之计。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不如在汉中就地供应,多产粮食。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适宜人类居住,如果以农民为主力在汉中开垦,多产粮食,自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蜀军粮食问题。

诸葛亮虽然在汉中也安排了军人军垦,但是战事一来,蜀军又基本上顾不上军垦,以至汉中军垦形同虚设。

不了解诸葛亮当时是出于什么考虑,为何没有及时向汉中大规模的移民,唯一的移民记载也就短短的一句话:《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千余家移民汉中,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不能解决汉中大规模的开垦问题。

当时汉中的土地能容纳9万户,大概40余万人,按照两户农民养活一个军人的比例来算,汉中可以供应三万蜀军全年的粮食,也可供应10万蜀军100余天。

没有大规模及时地向汉中遗民,这也许就是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战略失误。

古人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看来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天下奇才,善于治国,还是有所局限,目光有所欠缺,不能从国家长远处出发,进行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