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五国联兵攻打秦国之后 秦国为什么还能变得更加强大

对秦国强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在五国联兵打完秦国后,秦国变得更强大了?

“不似人君”的魏襄王顺利登基,当然有志干出一番成绩,依靠着公孙衍与其他国家的交际,三晋与楚燕再次合纵在一起,联军伐秦挑战强敌,五国“纵约长”由楚怀王代理,其实这次合纵本来也包括齐,齐宣王上任后请回了蒙冤的田忌,但田老将军早已不能领兵统御,何况齐国与秦国地处当时东西两极,攻打秦国对齐国没多少利益,因此齐国借口与秦国远离,缓慢出兵完全不着急,基本属于既不出工也不出力,所以合纵军队只有那五国汇聚,然而五国联军也是各怀心计,谁也不愿主动率先出击,唯恐秦军消灭自己,被其他“友军”渔翁得利,这怎么会有同心协力的默契?

纵使五国总兵力多秦军数倍有余,也不可能指挥有效行动一统,兼之秦国函谷关攻难守易,如同一座无法打开的高墙坚壁,何况秦军守将是能力不凡的樗里疾,他一眼就发现了敌人的问题,于是派出奇兵将楚军粮道偷袭,楚军断粮自然大降士气,很可能“友军”还不愿意提供粮米,眼见自己的部下无法挨饿忍饥,楚怀王借故“溜之大吉”,联军一见纵约长将自己抛弃,继续留在函谷关肯定没有意义,樗里疾又率众反攻锐意进取,剩下的四国一见大势已去,索性作鸟兽散各奔东西。

此战并不是什么大规模战役,秦军以寡胜众也算不上多神奇,可这也足够让秦国有所惊惧——虽说东方诸国与自己判若云泥,他们联军也不过是外强内虚,但想要有把握地打破这个联盟体系,除了将“连横”策略坚持到底,使“合纵”诸国分崩离析,秦国自身也需要更多的财富和土地,为国家提供充足兵源与粮食储蓄,但问题在于秦国很难打破僵局,不能东出函谷关就无法取得战争军需,没有军需就更容易被东方诸国压挤,这似乎变成了一个死循环矛盾体,一时间何去何从成了嬴驷的难解之谜。

几乎与此同时秦国得到一个消息,位于南方的巴蜀两国闹出分歧,彼此攻伐都已力尽精疲,竟然同时请秦国援兵将战乱消弭,巴蜀就是现在的四川重庆区域,向来是物庶民丰沃野千里,只是受困于入川的山路崎岖,周围强敌对巴蜀不敢随意惦记,所以那里的百姓基本都能乐业安居,他们请秦军入川就是天赐良机,但秦惠文王仍有顾虑,发兵巴蜀到底可不可以?

一旦军队南下进入巴蜀地区,东方诸国会不会趁机打个措手不及,恐怕到时两线作战首尾难济,最终秦将司马错坚持提议,只有拿下巴蜀才能让秦国如虎添翼,这使得秦惠文王拿定主意,派司马错南下发兵不再迟疑,经过十个月左右对巴蜀的血洗,秦国完成了对“天府之国”的占据,从此使国力更加殷实富裕。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形同散沙的五国联军,让秦国意识到了今后的危机,也许秦国也不会那么果断地选择主动出击,攻占巴蜀,也正是因为有了巴蜀这样的天府之国作为强有力的供给后盾,才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所以就像《阿房宫赋》中那句名言一样:灭六国者,六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