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臣子最高的待遇为什么是封侯 封王难道不行吗
还不了解:古代封侯封王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古代臣子的最高待遇是封侯,而不能封王呢?
在“皇帝”这一尊号还没有出现的时候,称王就已经是一个人的人生巅峰了。比如在周朝,周天子就是周王,周王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像什么齐桓公、晋文公之类,这些都是诸侯。只是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王室权威扫地,诸侯们在自己封国内开始为所欲为,有的胆大的竟然就敢称王了。再到战国年间,连诸侯们都被扔一边了,卿大夫阶层开始掌权,以前那些老规矩早就不讲了,所以各国的国君基本都称王了。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这一时期,无论是王,还是王以下的爵位,主要还是同姓才能得到的殊荣,因为周朝是分封制,周王将自家子弟分封到各地,并赐给封地,是为诸侯。诸侯又将自己的封地继续向下分给自己的子弟,就这样以此类推。也有例外,周王室在立国之初破例分封了一些功臣,如分封姜子牙到齐地为王,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是姜子牙后代主政的诸侯国。
所以,对于封王的问题,其实从周朝时就立下了一个基调,即王爵主要都是给自家人的。除非你立下大功,一般情况作为异姓臣子,是很难封王的。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后,“皇帝”成为专制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尊号,以此类推,王爵就成了第二等,接下来仍是公侯伯子男之类。但是,秦朝自上至下实行郡县制,不再有封国一说,而且秦朝只延续十几年就分崩瓦解了,到了汉朝才又稳定下来。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稳定局势,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并分封了一系列异姓王,如韩信、彭越等。不过刘邦很快消灭了威胁极大的几大异姓王,并立下制度,今后非刘姓皇族不得封王。
不过,终两汉一代,异姓封王者依旧不少。一般来说都是权倾中外者,皇室不得不赐予其王爵,而且还要加九锡才行。比如西汉末年的王莽、东汉末年的曹操等。
于是,封王,加九锡,几乎成了后世臣子取而代之,篡逆称帝的一个显著信号。像三国时期司马昭被曹魏封晋王,加九锡;南朝时期的四个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是在封王、加九锡后才称帝。
也就是说,封王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对于皇室来说,臣子的功越大,其实越危险,而大到功高盖主,取而代之之际,就只能靠封王、加九锡来满足其野心了。而对于臣子来说,能混到封王、加九锡,就意味着皇室对他已经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要么就洗干净脖子等着被弄死,要么就得准备谋朝篡位了。
有鉴于此,历朝历代的皇室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惯例,那就是对于异姓功臣,能不封王尽量不封王。即便后来封爵不再裂土,对异姓功臣封王问题的态度也相当坚决。一般来说,封侯常见,封王则不可。
当然了,如果人家异姓功臣帮你摆平了半壁江山,或是以一己之力帮你续命,你不给人家封王也不合适。但大多数这种情况,十有八九最后都闹了个鸡飞蛋打,身首异处。因为从封王的那一天起,你就是皇帝眼里的一根刺了。
比如清初的三藩,不仅封了王,还有封地,形同独立王国。康熙几番试探之后,还是下令削藩,三藩被逼反,最终仍是身死国灭,一无所有而已。
所以,从异姓功臣这边考虑呢,如果你不是那种大权在握,就差个禅位手续的权臣,倘若皇帝这几天话里话外总想给你封个王,那你估计就离死不远了。识相的,赶紧磕头认罪,哇哇大哭,告老还乡算完,说不准还能保一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