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王忠嗣为何是唐玄宗的养子?

名将王忠嗣为何是唐玄宗的养子?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唐玄宗和杨贵妃有两个非亲儿子,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是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实际上安禄山比杨贵妃还大16岁;杨贵妃虽然名号被封贵妃,其时王皇后被唐玄宗废了以后,就没有再立皇后,杨贵妃被宠爱的地位实际已到达皇后的地位;安禄山拜杨贵妃为养母,也就是借助了杨贵妃算是当时国母的实际地位,但也算非常荒诞的千古笑谈!这个安禄山后来掀起了血雨腥风的叛乱,不但间接害死了他的养母杨贵妃,也让大唐从兴盛的顶峰走向无法返回的滑坡路。

而唐玄宗比杨贵妃要大34岁,在60岁时才招纳26岁的杨贵妃进宫;唐玄宗在30岁时收了一个养子,那时候正当年的唐玄宗还是非常清明的,收的这个养子为唐玄宗和大唐也立下了不朽的汗马功劳;公元736年,李林甫接替张九龄为右相开始,唐玄宗昏聩时代也算正式开始了;唐玄宗得到杨贵妃以后,变得更加贪图享乐和昏聩,这个能干的养子也被奸佞诬陷,被唐玄宗掀翻在地,落得一个凄苦的结局,这个人就是大唐名将王忠嗣。

一、王忠嗣出身变故简介:

王忠嗣出生于公元706年,暴死于公元749年,属马;本名王训,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其父亲王海宾也是大唐王朝的大将,在陇上以骁勇闻名;在大唐军和吐蕃军作战中,王海宾作战勇猛多有战功,却引来其他将官妒忌,王海宾在一次作战中寡不敌众,其他唐将故意观望不支援,王海宾只能战死沙场。这场战役最终大唐虽然取胜,王海宾战死沙场却有点冤屈;当时九岁的王忠嗣授任尚辇奉御,入宫拜见唐玄宗时,伏地大哭不止,唐玄宗了解王海宾战死的情况,安慰他说:"这相当于霍去病的遗孤啊,等到年壮而拜为将。"赐名"忠嗣",收养在宫中;唐玄宗儿子李亨为忠王时,唐玄宗叫他与王忠嗣交往。

二、王忠嗣的被恩宠成长和边关雄风:

唐玄宗怜悯忠臣猛将之子王训,不但赐名还恩养宫中,王忠嗣也就得到了最好的照顾和成长培养;逐渐长大的王忠嗣为人勇猛刚毅,因宫中缘故养成了寡言少语的性格,但其好读兵书习武;唐玄宗和他谈论兵法,其能对答如流,夸他将来必成良将;唐玄宗派他试守代州别驾,大姓豪强被其震慑收敛行迹,不敢犯法;王忠嗣经常轻骑出塞,李亨禀告唐玄宗说:“王忠嗣勇于战斗,恐怕损失了他。”于是被朝廷召回。

“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少壮的骏马敖逐风”。这是男儿大多青少年时的状况,王忠嗣也是有这样的青年壮志;其次其父和吐蕃作战身死,出行边关和吐蕃作战报父仇;再有深受唐玄宗宫养之恩,建功立业报皇恩;因为这三个原因王忠嗣是非常想叱咤疆场的,唐玄宗有30个亲儿子,对养子王忠嗣还是有爱护之情的。萧嵩出使河西,多次引荐王忠嗣做自己的部下,而唐玄宗怕他年轻急于报父仇有失,下诏不可以任他为重将。

公元733年,萧嵩入朝前,王忠嗣说:“跟随公已有三年,没有什么回报天子的。”王忠嗣跟随萧嵩参加了玉川之战,请求率精兵数百突袭敌虏;行到敌军附近,部下发现敌军势力有变化,劝先返回再图;王忠嗣不听,持刀率军冲锋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斩杀敌人数千人,缴获羊马数以万计;首战告捷的王忠嗣让唐玄宗非常高兴,连续升了他的官。

年轻人毕竟年轻气盛,人生路必定有朋友和对手相随,王忠嗣后与皇甫惟明互争高低,被皇甫惟明诬陷,被贬为东阳府果毅。河西节度使杜希望想攻取吐蕃新城,听说王忠嗣才干,于是请调王忠嗣军前效用;攻陷吐蕃新城诸战役中,王忠嗣多立战功授任左威卫郎将。在反击吐蕃回夺新城战役里,唐军寡不敌众形势危急,王忠嗣单枪匹马闯入敌阵,左冲右突斩杀敌人数百人,搅乱了敌军阵营,激励了唐军将士奋勇反杀取得胜利。

王忠嗣因战功赫赫做到了陇佑节度使,公元738年开始北伐契丹,参加"桑干河之战",三战三捷,使得奚和契丹联军全军覆没。王忠嗣后在拔悉密与葛逻禄、回纥三个部落之间使用反间计策,攻打米施可汗使之败逃。王忠嗣于是出兵讨伐,夺取其右厢而归,其西叶护及毗伽可敦、男西杀死葛腊哆,率领其部落一千余帐进京朝拜,于是授予左武卫大将军。第二年,又击败怒皆及突厥的军队。从此塞外安定,突厥不敢来犯。

到公元746年之时,王忠嗣因战功卓著,身兼陇佑节度使、河西节度使,又暂替朔方、河东节度使事。身带四镇节度使四种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都归其掌握,自唐朝建国以来,还未曾有过这种事。不久授予鸿胪卿,其余官职如故,又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授其一个儿子五品官职。后来频频在青海、积石作战,都大获全胜。不久又在墨离讨伐吐谷浑,占领其全国后凯旋。后因王忠嗣常年在边疆作战,熟悉朔方、河东地区,也得士卒之心;对于陇佑、河西之地环境风俗人情不太习惯;再加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掌管四镇,身为皇帝义子志得意满,有点自傲自满影响了一些威望。后有所惊醒坚决辞去了朔方、河东节度使两职。

三、王忠嗣的耿直忤逆与被诬跌落:

随着人生岁数增长,疆场厮杀,官场磨炼的王忠嗣性格趋于稳重,眼光更加深远大观;这时候的王忠嗣比较重视稳固边疆地区为主,重视士兵军事训练,治军虽严本性又体恤将士。而这时候唐玄宗看王忠嗣对吐蕃多次作战战果不错,就想攻取战略要地石堡城,下令征询攻战石堡城方法。王忠嗣善于派出谍报人员搜集吐蕃情报,更加了解石堡城的现实情况。王忠嗣上奏指出,石堡城地势险要坚固,而且现在吐蕃是动用了几乎全国的力量去防守石堡城,如果举兵坚城之下硬攻的话,会战死将士数万人,希望休兵秣马等待时机再攻取之。作为和吐蕃作战多年的边疆统帅,王忠嗣根据经验和情况掌握,以及作战意图和效果,成功率和价值所在都作出了一个中肯的评价。

石堡城多少年在吐蕃和唐军之间几次易手,而唐玄宗这次有点志在必得,非常不高兴王忠嗣的奏谏,奸相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公元747年,董延光献计请求攻占石堡城,唐玄宗下诏命令忠嗣分兵接应他。王忠嗣勉强服从,董延光看王忠嗣不太热心支持,心中非常不满。李光弼跑来见王忠嗣,对王忠嗣进行了劝解,希望王忠嗣全力支持此次战役,不然,恐怕会给他引来祸端。王忠嗣虽感李光弼的良言相劝,但耿直的性格觉得此战时机不适合;又说为贪一己之功,伤亡数万将士性命,取得一个意义不大的孤城,自己宁可丢官也不愿如此。

董延光出战逾期未能攻下石堡城,反咬一口说王忠嗣延缓出兵,因此导致战事无功。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王忠嗣曾经说:"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唐玄宗听闻勃然大怒,诏令王忠嗣回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适逢哥舒翰代替忠嗣为陇右节度,承蒙唐玄宗宠爱,因而上奏说王忠嗣为冤枉,辞语非常恳切,请求以自己的官职来替忠嗣赎罪。唐玄宗怒气才稍稍消释,不过仍将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公元748年转任汉东郡太守,公元749年,王忠嗣暴死家中。

总结:王忠嗣身负家仇,享受皇恩宫养,出战边疆,叱咤疆场几十年;战功无数,威名赫赫,忠君报国,震慑四方,稳守边疆功不可没。王忠嗣对安禄山谋反早有预测,其本人能力和掌控的军权地位等,也让安禄山心中忌惮小心翼翼,王忠嗣死后五六年就发生了颠覆唐朝兴盛的安史之乱;但这样的忠臣良将,竭尽一生才能,不惧生死,驰骋疆场忠君爱国一辈子,却抵不住几个小人奸党的陷害诬陷,因耿直忠言最终被贬官暴死家中,必然是心中有无数郁结之情的。(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王忠嗣位列其中。)大家说是不是?欢迎留言交流!(图片来网络,感谢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