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社会 > 正文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全文讲述)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安禄山,原名扎荦山。其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思顺、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安思顺等约为兄弟,从此即冒姓安氏,名禄山。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并建立燕政权,年号圣武。

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全文讲述)

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挤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担任朔方等四个镇节度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战功。他手下的将领哥舒翰、李光弼,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李林甫看王忠嗣的功劳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宗调回京城当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想拥戴太子谋反,害得王忠嗣险些丢掉了性命。后来还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为王忠嗣申冤,玄宗才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为降职处分。王忠嗣受不了这个冤枉,一气之下就病死了。

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低,不会被调到朝廷当宰相,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战,而且跟朝官没联系,靠得住。唐玄宗本来最怕边境的将领谋反,就听李林甫的话,提拔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

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别看中一个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因为不遵守军令,打了败仗。边境守将把他解送到长安,请朝廷处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安禄山判了死刑。唐玄宗听说安禄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

张九龄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

唐玄宗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安禄山却靠他奉承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阳(治所在今北京市)节度使。

安禄山当了节度使以后,就尽量搜罗奇禽异兽,珍珠宝贝,经常送到宫廷讨好唐玄宗。他知道唐玄宗喜欢边境将领报战功,就采取阴谋手段,诱骗平卢附近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将士,参加宴会。在酒席上,用药酒灌醉他们,把兵士杀了,又把他们的首领割了头,献给朝廷报功。

唐玄宗常常召安禄山到长安朝见。安禄山抓住这个机会,使出他狡猾的手段,尽量讨唐玄宗的喜欢。安禄山长得特别肥胖,凸肚子,矮个子,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唐玄宗一见到他就乐了。

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安禄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诚的心。”

唐玄宗认为安禄山真对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兴了。以后又封安禄山为郡王,还替他在长安造了一座跟王公贵族住的一样华丽的府第。安禄山搬进王府后,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一起喝酒作乐;还让杨贵妃把安禄山收作干儿子,让安禄山在内宫随便进出,亲热得像一家人一样。

安禄山骗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除了范阳、平卢两镇外,又兼了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节度使,控制了北方边境的大部地区。他秘密扩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帮他出谋划策;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八千名壮士,组成一支精兵,囤积粮草,磨砺武器。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备叛乱。

没多久,李林甫病死,杨贵妃的同族哥哥杨国忠凭着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杨国忠本来是个流氓,安禄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惯安禄山,两个人就闹起矛盾来。杨国忠几次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一定要谋反。但是唐玄宗正在宠信安禄山,哪里会相信。

日子一长,安禄山的谋反的迹象渐渐暴露出来了。他向朝廷要求把范阳的三十二名汉将都撤换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亲手写诏书要安禄山到长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玄宗开始对安禄山怀疑起来。但是无论唐玄宗或是杨国忠,都没有想到该怎样防备安禄山的叛乱。

公元755年十月,安禄山经过周密准备,决定发动叛乱。这时候,正好有个官员从长安到范阳来。安禄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从长安发来的诏书,召集将士宣布说:“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

将士们都觉得很突然,面面相觑,但是有谁敢对圣旨表示怀疑呢。

第二天一早,安禄山就带领叛军南下。十五万步兵、骑兵在河北平原上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鼓声震地。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战争,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仗。沿路的官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禄山叛军一直向南进攻,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

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开始认为是有人造谣,还不相信,到后来警报一个个传来,他也慌了起来,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满朝官员没有经过这样的大变乱,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只有杨国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说:“我早说安禄山要反,还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不过,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不会跟他一起叛乱。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

唐玄宗听了这番话,也有些安心了。但是,哪儿知道,没有多久,叛军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占领了洛阳。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差点万古流芳

说起开始于西元七五五年十二月、结束于七六三年二月共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很多人扼腕叹息。大唐盛世之景不再,于太监专权与藩镇割据中,度过了余下的百五十年。虽然也有如宪宗中兴之举,终是无力回天。真正能让后人引以为傲的唐朝,也就那么百把年而已。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全文讲述)

而今天咱要说的,会更让很多人,气不打一处来。

据《新唐书》记载,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六十余年了,幽州的百姓,还称安禄山、史思明为“二圣”。

说起二圣,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大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安禄山、史思明,两个将大唐的花花天下打得支离破碎、繁华不再的叛将,怎么能被称为“二圣”呢?

咱想从安禄山的传记里,找出点蛛丝马迹。果然,还真有那么一点。

《新唐书 逆臣传》中有记,“席豫为河北黜陟使,言禄山贤”。

咱查了下,席豫是唐玄宗时期的名臣。天宝六年,封礼部尚书、进爵为襄阳县子。他“清直亡欲,当官不为势权所撼,性谨畏”,就是这样一个好人好官,在河北考察官吏的时候,给安禄山打了个高分 。

按后人对他的评价,他应该不属于被安禄山重金结交的大臣之一,则其对安禄山政绩的评论,当不是出于违心——以此言之,安禄山,应该是在任上,做了很多好事,才得到考察者的青眼,并最终成为百姓眼中的二圣之一,而不以他叛唐而落井下石?

当然,作为一个被钉上耻辱柱的人物,新旧唐书里,对安禄山的记录,多着墨于其诡计多端、通过那些贪财的使者,帮他在玄宗成前说好话,得以步步高升;以及他恩将仇报,不顾李隆基对他的信任、杨贵妃对他的情谊,起兵反唐;而对其在做节度使时,是否确实给当地百姓带来比较好的生活付之阙如——然而,从“二圣”之名,我们又能推测,他应该不是一无是处之徒,否则,当地人断无可能六十年后,还惦记着他——

以致于朝廷派来的幽州节度使张弘靖,觉得安史之乱起自此地,该让当地民众移风易俗,消除安禄山的影响,“乃发禄山墓,毁其棺柩”,哪料,“人尤失望”。最终,张弘靖及其手下派起兵变,此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由是观之,人啊,最怕晚节不保。哪怕你开始为国立下多少功勋,若后来做错一件事,轻者被撤、中者被关,重者人头落地,更重者,像安禄山这样遗臭万年。

若安禄山没有发起判乱,说不定,他的传记,就在《循吏传》而非《逆臣传》中,可以万古流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