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天天让父亲吃饺子,是为何?
刘邦,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他创立的大汉王朝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个巅峰时刻,他成为开国皇帝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老父亲刘太公获得了两个成就,其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曾当过皇帝就成为太上皇的人,其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世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不过,即便是在外人看来十分幸福的一个家庭,但是却有着令人啼笑皆非的一面,在刘邦登基之后,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天天给父亲奉上一道美食,然而不久之后,他的父亲就招架不住了,指能够连忙告饶。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01
无仇不成父子
刘邦是刘太公的三儿子,因此又被称为刘季,刘邦的曾祖曾是魏国的丰邑邑令,被封为丰公。只不过到了刘邦父亲这一代,已经沦落为普通的平民,以务农为生。
刘邦的大哥二哥都是务农的好手,并且早早地娶妻生子,在那个年代里,也算是走上了人生巅峰,这让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甚是欣慰。
但是,家里面最聪明的那个孩子刘邦却让刘太公伤透了脑筋,不但不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面从事生产,还经常带着一群混混儿到处胡吃海喝,甚至有时候还把这些混混儿带到家里面来白吃白喝。
更让刘太公气愤的是,刘邦的个人品性太差,不老老实实地娶妻生子也就罢了,反而跟几个寡妇纠缠在一起,甚至生下了一个没名没分的孩子。
因此,在刘邦发迹之前的那段时间,刘太公对三儿子刘邦可是没有什么好脸色的,认为远远不如自己的大儿子跟二儿子。
刘邦对于父亲这样看自己,也是哭笑不得,不过并不影响刘邦及时行乐、甚至没大没小的性格。
有一次,刘太公正在家里吃饺子,正好刘邦从外面公干回家,见到父亲碗里的饺子,就有点跃跃欲试。
刘太公知道儿子的秉性,就一口气将碗里的饺子全部吃了,这把刘邦气得直吹胡子。
刘太公对于刘邦的态度,让他的两个嫂嫂有样学样,没少给刘邦使绊子。特别是大嫂多次为难刘邦,让刘邦很没面子,叔嫂关系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刘邦带着一队人马在沛县响应。
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刘邦与项羽约为兄弟,一起合力推翻了秦朝,刘邦还被项羽封为了汉王。
几年之间,刘邦从一个小混混儿到封王封侯,先前那个被父亲看不起的倒霉孩子,一下子成为权倾一方的豪杰,这恐怕是刘太公活了几十年都想不明白的事情。
02
要与项羽分一杯羹
项羽分封后不久,刘邦就带着军队来到了蜀地,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方式再次出现了中原大地。
项羽对于刘邦的“背信弃义”十分愤怒,于是,先前还称兄道弟的两个人大打出手,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刘邦觉得自己的家人在项羽的势力范围内,实在是太危险了,就派出了亲信带着一队人马去沛县接自己的家眷。
然而,项羽此时也想到了刘邦的家人,也派出了军队去沛县去捉拿他们,并且赶在了刘邦军队的前面,将包括刘太公、吕雉在内的一行人全部抓进了大牢里。
当两军对垒的时候,项羽在阵前架起了一口大油锅,将刘太公押到大油锅面前,然后派人传话给刘邦,如果再不投降的话,那么就将你的父亲煮了吃了。
刘邦得知之后,就让人传话道:“我跟你曾经约定为兄弟,我的父亲便是你的父亲,你若煮了他,记得分我一碗汤喝。”
项羽一听这话,气不打一处来,正要杀死刘太公以泄私愤,好在项羽一向敬重的项伯从旁劝说,刘太公才算是捡了一条性命。
后来,项羽与刘邦和好,刘太公带着一家大小才回到了刘邦的身边。
03
父子和解,共享天伦
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建立了汉朝,除了奖赏有功之臣之外,还把自己的家人都封了王侯,如二哥刘喜被封为代顷王,四弟刘交被封为楚元王。
只有他的大嫂以及他的儿子刘信一直被刘邦冷落在一旁,这是刘邦在报当年的让其出丑的仇。
刘太公认为刘邦做得有点不像话,就亲自去劝说刘邦给自己的大儿媳妇儿和孙子刘信也封个啥的才好。
刘邦听了刘太公的话,很是不开心,想起了还没有发达之前父亲及对待自己的嘴脸,更想起了父亲之前吃饺子的事情,于是就吩咐身边人,每天三顿都给刘太公送去一大碗饺子,让他吃个够。
一连十几天,刘太公每天三顿都吃着饺子,再也招架不住了,就跑到刘邦面前求饶。
刘邦也不是真的想跟自己的父亲过不去,就让下人不要再送饺子了,还对刘太公解释为什么不给刘信封侯:“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意思是我不是忘记了给刘信封侯,而是因为他的母亲做人太不忠厚了。
在刘太公的再三请求后,刘邦找人来商量这件事情,有人提议封“羹颉侯”,刘邦一听这个名字,忍不住直叫好。
不久之后,刘信就被刘邦封了“羹颉侯”,封地在如今的舒城县。
这些家事处理完毕之后,刘太公就开始过着自己的清闲日子了,每天优哉游哉,倒也有些乐趣。
可是,对于他这种老农民出身的人来说,真正闲下来的心情是没有的。
没过多久,刘太公的心里面又不乐意了,刘邦得知之后,知道父亲爱种菜,就叫人在皇宫里开辟了一块菜地,让刘太公自娱自乐。
真是一副父慈子孝的美好画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