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秦琼在做什么呢?
玄武门之变时秦琼究竟在干什么?
乍一看这个问题我倒是一惊,干什么,肯定跟着李世民一起杀建成元吉呗!毕竟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剧,秦琼、程咬金和尉迟敬德可都是李世民的死党啊,这些人跟随秦王多年征战,是他的铁杆心腹!
但一翻史料秦琼在玄武门事变前后的表现却很反常,甚至称得上诡异,这让我们不禁对秦琼的身份起了疑心。秦王太子相争,由于李世民麾下猛将如雨谋士如云,这让常年从政的李建成感到颇为棘手,为了削弱世民的力量,李建成开始对李世民的亲信们下手,对李世民的心腹和头号猛将尉迟恭李建成首先想到的办法是拉拢收买,暗中送了一车金银宝贝给尉迟恭,在被拒绝后李元吉又派遣刺客前去暗杀,最后干脆向皇帝诬陷尉迟恭,要不是李世民恳请再三,估计尉迟恭在监狱里被不明不白的处死了。
(别说和尉迟恭比,就是和程知节比起来秦琼也表现得很冷漠,仿佛秦王府的荣辱和他无关)
除了尉迟恭,李世民手下段志玄等猛将都分别受到李建成或金银或官位的拉拢,李建成还向高祖李渊进谗言让程知节担任康州刺史以此来削减李世民的羽翼,在上任前程咬金恳切的对李世民说:“如果把我们这些左膀右臂都剪除了,大王您也危险了!我始终是您的部下,他们要是逼迫我无非是死而已,但大王您一定要想办法自保!”
这算是直接向李世民表了忠心,自己始终以秦王府嫡系自居,不会改换门庭投奔建成或元吉,同时程咬金还以自己人的角度为李世民考虑,我们这些爪牙被剪除了,下一步就轮到秦王您了,您得想办法动手啊!而程知节的老战友秦琼呢?保持了诡异的沉默,在如此紧要关头他既不发一言,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李建成也似乎完全无视了秦琼这个猛将,这样诡异的场景不禁让人怀疑秦琼真的忠于李世民么?
(整个玄武门事变过程中,秦琼的表现都十分诡异,他太沉默了,与其他人显得格格不入)
而在策划玄武门事变前李世民犹豫不决,是长孙无忌、尉迟恭、高士廉和侯君集等属下日夜劝说李世民,当李世民想用龟壳占卜吉凶时,张公瑾大踏步闯入一脚把龟壳蔡踩烂,慷慨激昂的说咱们和太子已经到了最后关头,这时候还看什么吉凶?正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秦王府的亲信们在前途、生死的刺激下拼命鼓吹李世民发动政变,而秦琼呢?依然保持沉默。
在玄武门事变中,又是侯君集、张公瑾和尉迟恭等人浴血奋战,尤其是尉迟恭,玄武门事变几乎成了他一人的舞台,李世民杀死了李建成后前去追赶李元吉,不知是因为杀兄心里压力太大,娴熟弓马的李世民竟然被树绊倒,差点就被李元吉反杀,是尉迟恭赶上来一箭射死了李元吉,随后浑身血污的尉迟恭又身穿铁甲手拿武器向李渊汇报建成、元吉的“叛乱事迹”(我丝毫不怀疑只要李渊表现出一点李世民是反贼的念头,尉迟恭会毫不迟疑的弑君,然后把黑锅扔在建成和元吉头上),随后他半是请求半是逼迫的让李渊写下了诏令,让首都各部人马全都听从秦王的处置(这等于剥夺了李渊的军事权力,李世民掌握了京城所有的人马)而秦琼呢?啥都没有,话说这对于一个勇冠三军,习惯性斩将夺旗的猛将来说,这个比较反常吧?
正因为反差如此巨大,在唐太宗设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参加玄武门之变的将领们都在秦琼之前,发挥出色的高士廉、尉迟敬德排在第六第七,程知节排名十九,而我们的秦琼呢?排名老幺,连没参加玄武门事变的刘政会、李勣、虞世南都不如,这就难免让人想入非非,难道李世民对秦琼有意见?更何况在太宗继位后秦叔宝就被冷藏,人尉迟恭和程知节、侯君集等都有征讨突厥的战功,就他秦琼默默无闻,肯定是因为李世民对你有了戒备才会如此做嘛!
于是乎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秦琼投唐,名义上虽归世民统领,但其真正效忠的主人却是唐高祖李渊,这种说法倒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上李渊对秦琼的确很好。美良川之战唐军大破宋金刚军队,秦琼立功最多,李渊对他大加奖赏,不但赏赐给他金瓶,还慰劳他说:“你连妻子都不要远隔千里前来投奔我,现在立下如此大功,我连自己的肉都可以给你吃,普通的赏赐我又有什么可吝啬的?”不但任命他为秦王府右三统军,而且还赏赐给秦琼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授上柱国。李渊对秦琼厚遇如此也就难怪秦琼对李渊死心塌地了,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相争的这些个龌龊事儿老秦未必想往里头掺和,于是干脆做了甩手掌柜,在整个事变中不发一言,不做一声,甚至可能都没有参加。
那么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究竟扮演的是个什么角色呢?他参加了这次事变么?
首先明确一个结论:秦琼的的确确参加了玄武门之变,《旧唐书》就记载了:“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这是抵消不得的。但有人会说就算他秦琼参加了,但自始至终秦琼就没表态,焉知他是不是单纯的凑个人头,甚至还可能是李渊安插在李世民身边的间谍?
(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分为多个子战场,秦琼可能就属于其中的临湖殿战场)
那咱们来好好地分析分析。
很多人都认为这次改变大唐格局的事变战场就发生在玄武门,其实并非如此。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李世民充分的考虑到了杀死建成、元吉后如何迅速控制李渊(如果老皇帝把自己定为叛党就大事不妙),如果建成、元吉的部下复仇反攻要如何处理,要是刺杀失败己方如何全身而退等问题,所以在长安城各个紧要关口都布置了心腹手下和兵力,玄武门之变是由多个战场组成的。
比如玄武门事变的主战场发生在临湖殿,由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九员将领埋伏于此,这里也成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葬身之地;由张公瑾等人驻守玄武门以备不测,历史上太子的亲信冯立在知道主人死后确实率领薛万彻、谢叔方等太子、齐王护卫两千余人杀奔玄武门打算为建成和元吉报仇,这些精锐兵马杀死了大将敬君弘,多亏张公瑾独自关闭大门将冯立等人挡在门外才保证了李世民等人的安全;由高士廉(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舅舅)则被派往芳林门防御,高士廉释放了囚犯并发给他们武器来充实力量,除此以外李世民还留了足够的兵马守卫秦王府(程知节很有可能就驻守在秦王府)。
那么问题就来了,秦叔宝不是很能打么,那这哥们跑哪儿去了?您别着急,史书上还真做了记载,在长孙顺德(长孙皇后的叔叔)的传记中出现了秦琼的身影“武德九年,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不过这也很奇怪,秦叔宝不是留在玄武门了么,那当建成的心腹们大举进攻玄武门时您老人家在哪呢?
这就涉及到了玄武门之战的战场问题,根据史书记载冯立这些人的攻势是非常猛的,“俄而东宫及齐府精兵二千人结阵驰攻玄武门,守门兵仗拒之,不得入,良久接战,流矢及于内殿。”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当时战斗之激烈,驻守玄武门的常何、敬君弘、吕世衡(后面两个都在玄武门之战中战死)三个菜鸡战死了俩,如果不是张公瑾及时关闭了玄武门,很有可能这些复仇的东宫将领就冲过玄武门找李世民报仇了,但即使如此也出现了“流矢及于内殿”的紧张情况,玄武门虽关,但这关卡未必拦得住东宫这些如狼似虎的兵马啊!在这个关键时刻,长孙顺德在哪里,秦叔宝在哪里,李世民又在哪里?不用担心,“太宗左右数百骑来赴难,建成等兵遂败散。”在这支生力军的冲击下建成手下兵马一哄而散。
现在才来,早干嘛去了?很简单,杀人去了,杀谁?李渊的护卫。
关于玄武门之战《资治通鉴》把李渊写成了白痴,政变发生时李渊同志还优哉游哉的在宫内的海池上划船,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拿长矛冲进来时把他吓得半死。在尉迟恭的威胁下李渊只得定义建成和元吉为乱党,立李世民为太子,又颁布敕令命令首都各军全都接受秦王统治,很快李渊就让位于太子世民,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
但说句实话真的会有这么简单么?作为一个在任时间长达九年的皇帝,李渊就这样心甘情愿的将手中的权力交出来?他就希望看到李世民残杀手足,屠戮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肯定不会,李渊并非只有李世民一个儿子,建成也有血脉,所以李世民必须要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不但要杀死建成、元吉,同样也要剪除李渊身边的力量。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当时的整个流程:李世民杀死了建成和元吉之后留下张公瑾守卫玄武门,他自己则马不停蹄带着尉迟恭等人冲入太极宫将高祖李渊身边的护卫全部杀死,将李渊控制后再火速赶回玄武门平定太子乱军,唐朝初年的这场政变以李世民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而秦琼和程知节很可能就出现在这数百骑中,毕竟李渊手下的护卫能力也不低,把秦琼等猛将带上正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至于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琼不出彩,不冒尖,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秦琼这时候身子骨已经很不好了。
和能活能打的程知节、尉迟恭相比,早年擅长单骑冲阵的秦琼已经因为多年战争积攒下太多的伤病,自从武德四年击破窦建德、刘黑闼之后,史书上就没有多少关于秦琼的记录,参加玄武门事变后,以后的日子秦琼就是不断的生病,在病势缠绵了十二年后,秦琼去世。可见玄武门事变时的秦琼已不复当年之勇,无法再做到当年在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的壮举,把他和长孙顺德等放在一起,既是要借用他的勇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保护他。
更何况在玄武门事变后秦琼可是实打实的受到封赏,他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而已经明确参加玄武门之变的程知节最开始官职还没秦叔宝高,他被封为太子右卫率,后来才升为右武卫大将军,享受实封七百户,哥俩待遇相同,可见两人在事变中发挥相当都得到了相应的奖赏。再看看严守中立的李勣和李靖没有得到丝毫封赏,可见李世民可不是什么慈善家,您想要封邑就得实打实的拿功劳来换,如果秦琼没有加入此次事变,那他这待遇是怎么来的?
由此可见,人家秦琼就是太宗的铁杆嫡系,只不过苦于身体原因在太宗继位后没能书写更多传奇,但要因此怀疑人家的忠诚那就大可不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