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爆发长平之战时,齐国为什么会拒绝求援?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 知秀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在长平之战中,面对强大的秦国,赵国可谓苦苦支撑。在被秦国击败之前,赵国曾经向齐国求援。彼时,韩国和魏国已经衰落,燕国实力弱小,而楚国则距离相对较远,所以,齐国成为赵国寻求支援的主要对象。不过,对于赵国的求援,齐国选择了坐视不理。那么,问题来了,长平之战时,赵国苦苦支撑,齐国为何见死不救呢?

首先,在很多人看来,齐国没有救援赵国,是缺乏长远眼光的体现。诚然,赵国一旦被秦国重创,也即输掉长平之战的话,意味着秦国一统天下的趋势将不可阻挡。由此,在赵国被秦国消灭后,齐国显然也无法独善其身。不过,从齐国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充分不救援赵国的理由。特别是赵国做得两件事情,更是让齐国非常痛恨赵国。一方面,就齐国来说,原本是战国中期的齐国。在齐国巅峰时期,一度和秦国并称为“东西二帝”,也即是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两个诸侯国。不过,乐毅领军的五国伐齐,让齐国迅速从巅峰跌落。

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84年,赵与秦、燕、韩、魏五国举兵伐齐,赵惠文王并以相国印授燕将乐毅。五国破齐后,赵、燕军仍联合攻齐。由此,在五国伐齐这一历史事件中,赵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不仅在乐毅出兵前参与谋划,以相国印授燕将乐毅,更是亲自出兵攻打齐国。在秦国、韩国、魏国这三国都退兵后,赵国依然与燕国继续攻打齐国。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导致齐国衰落的五国伐齐中,赵国可谓出了不少力,这无疑让齐国上下记在了心中,久久难以忘记。

另一方面,在五国伐齐后,齐国需要休养生息,以此恢复国力。不过,在齐国最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赵国却不断进攻齐国,导致齐国始终无法恢复鼎盛时期的国力。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也即在五国伐齐之后,廉颇、蔺相如亲自率军攻打齐国,夺取了齐国的城池。除了廉颇、蔺相如之外,赵国君主赵惠文王还派遣燕周率军攻打齐国。

最后,根据《战国策》、《左传》等史料的记载,赵惠文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74年),赵国大将燕周率赵军攻取了齐国的昌城(今冀州市西北)、高唐(今山东高唐东)二城。高唐乃齐国五都之一,地位与齐都临淄相当。由此,赵国从齐国手中攻占了五都之一的高唐,无疑给齐国带来了重创。因此,在长平之战前,赵国频繁地攻打齐国,让后者可谓记恨在心。因此,等到赵国苦苦支撑的时候,齐国自然选择了坐视不理,也即拒绝支援赵国。总的来说,对于齐国和赵国来说,因为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在战国时期爆发了多次战争。在此背景下,长期处在下风的齐国,无疑是比较仇视赵国的,其在长平之战时的态度,自然也就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