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位置为什么坐的那么稳 原因出在哪一个制度上面

很多人都不知道古代皇帝的皇位为何那么稳当?接下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赏识。

从整体情况而言,古代皇帝的皇位是比较稳当的,当然除去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说开国的君主或者是亡国之君,这两者是比较特殊化的。主要是当时的制度设计是比较合理的,加上中国又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经济底子以及各个领域发展的底子都是比较厚的。

所以皇位的发展才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那么制度的设计在皇位保持稳定的过程中,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有多重要呢?

一、制度上的合理性,给皇位的稳定传递了可能性

1、皇权至上的理念是比较深入人心的

其实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来看,一般只要不处于动荡的时期,其实皇帝的位子都是坐得比较稳定的,一般都是十几年,二十几年,有些长的可以达到四十多年的时间。

所以会发现这一些皇帝,似乎并没有像其他的一些世界国家,进行一些频繁的更迭,或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人去代替掉。会发现这些皇位的继承,是比较稳定并且有很强大的,持续性的,和其他的一些国家并不一样。

当然中国也有这样的时期,只不过这样的时期,相较于总来说的一些稳定时期,其实还是不多的。那么究竟为什么中国皇帝的一些皇位可以做得这么稳当?

其实当时的皇帝能够做很稳当的位置,是因为当时的一些制度,不管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来说,都是比较合理的。

而这样的合理主要体现在很多人的一些理念,包括当时很多朝政上的制度,都是以皇帝为中心的。在很多的制度建构过程中,其实皇权至上的理念是算建构的比较成功的。

虽然皇权至上并没有直接在某些制度中很直接地表现出来,但是在一些国家机关或者是行政机关的设立过程中,这一过程其实是表现得十分明显的。

比如在某一个朝代上来说,可能会设置很多地方上的一些行政机构和一些中央的行政机构,这些行政机构可能是受相互制约,或者是地方上的一些行政机构,归中央的行政机构管辖。

但是会发现一个点,不管是中央的行政机构,还是地方上的行政机构,都是一统交给一个人来管辖,就是当时的皇帝,也就是说皇帝对这些机构有着直接的决定话语权。当然不仅仅是在行政领域,包括在其他的一些领域,同样如此。

在某个地方如果发生了天灾人祸,也是皇帝的诏令颁布下去,那么这些地方才能够正式地开启一些赈灾的措施。那么这些地方上的官员和中央的官员,如果一旦发生了情况,那么首先要报告的人也是皇帝,并且请求皇帝批准他们的一些关于天灾人祸的措施。

其实这样的一种制度模式或者是这样的一个理念,长此以往地贯彻下来的话。其实也是比较深入人心的,而且这仅仅就是指话语权的一个方面,还有一些皇帝的特殊符号。

比如说龙袍或者是虎符等等,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也可以体现皇权至上的一面。而在这些理念不断的加持当中,其实也逐渐的深入到人们的一些底层逻辑思想和当时的一个文化体系。

关键是在整个中国的封建社会当中,尤其是两千多年的漫长时间当中,都是保持着皇权至上的理念。

所有的一些国家机器,以及附属的一些其他的体系文化概念,大多都是围绕着皇权至上的概念而运行的,或者是以核心为发展的,所以就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一个运转,核心就是皇权至上。

哪怕当时有比较多的乱臣贼子,其实皇位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保持比较稳定,因为这些乱臣贼子是并不适合中国文化,皇权至上理念中的正统性的,是相违背的。所以这些乱臣贼子也必须要找一个具有正统性的皇帝去进行名义上的一个皇位继承。

2、在历代的发展过程当中,其实也有很多的皇位是保持稳定的,即使是处于一个十分恶劣的环境之下

其实从古至今会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一些权臣,即使权势滔天,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皇帝的位子。最主要就是受中国古代以皇权至上为核心的文化体系的影响,当然这是其一,其二就是一些上位的皇帝,其实也是比较有能力的,有手段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秦朝赵高的例子,赵高的权势众所周知,联合胡亥杀害了秦始皇,并且在胡亥执政几年之后,也将秦二世进行杀害。最后因为自己的不合法以及正统性,所以推选了当时扶苏的儿子子婴,继承了秦王的王位,但是最后赵高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却死于了子婴的手下。

子婴算是一个比较有能力,会点小聪明的皇帝。但是却可以将之前的赵高权势如此滔天的人物,灭掉,其实可以说明子婴是有一定实力的。但是最强大的一个实力,其实还是背后所运转的文化逻辑和体系,使得当时秦王朝的很多人是站在子婴这边的,而不是在赵高这边。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整个明代,其实有能力的,真正能够可以做出很英明决策的皇帝并不多,甚至有些皇帝创造了很多年不上朝的记录。但是明代这些皇帝却能够依旧稳住在皇位上。

其实这是比较难理解的一点,因为上面的子婴本人是因为有一些才能,才会一点小聪明。但是这些皇帝,似乎并没有一些本质的才能,也没有所谓的一些小聪明,更多地在史书上记载的是信任宦官,重用奸佞等。

当时明代中期的很多皇帝能够保住自己的皇位,并且能够在自己的皇位上统治一定的年限,其实还是由于当时的制度所决定的,因为在整个中国古代,制度架构的足够让皇权本身的存在变得合理。

所以当时的一些人,不管抱着怎样的理念,都是要求有一个正统性的皇帝的。其实这个就是一个地域的文化底层逻辑,或者说是一个人民民族文化的一个底层逻辑。

二、以崇祯皇帝为例,当时的制度设计究竟是如何重要的?

1、当时的制度设计让皇权本身变得合理

中国古代的一些逻辑体系,包括政治上的逻辑体系,都是围绕着皇权为核心展开的。不管是文化领域的儒家思想,还是在政治方面的皇权至上的一统观念,大部分都是围绕着皇帝来进行的。所以当时的人们不管是怎么研发逻辑,或者是怎么研发拓展领域,其实都避不开一个皇帝的话题。

中国古代的一些制度设计之所以重要,之所以合理,其实可以用崇祯皇帝的例子来进行说明。崇祯皇帝上台的时候也才十六岁,按道理来说其行政能力以及其基本的一些能力并没有达到成熟。但是这个时候的皇帝却贸然地向权势滔天,手握重兵的魏忠贤动手。

魏忠贤是在整个明代中后期,具有极大权势的一个宦官,那么这个宦官对于整个明代的统治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但是最后的结果按照一般逻辑上来说,最后应该是魏忠贤能够获胜。因为从一些利益集团以及从综合实力上来看,魏忠贤的处事能力肯定要比十六岁的崇祯皇帝要成熟。

并且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自身在整个朝廷当中的势力肯定也是非常多的。所以按照一般逻辑而言,当时应该是魏忠贤可以制服得了崇祯皇帝。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恰恰相反,最后崇祯皇帝反而把魏忠贤给处决了,还顺便把魏忠贤的一些势力集团给瓦解了。主要是当时明代关于皇权的一些制度建设,的确是十分完善的。

比如说在儒家思想领域,当时儒家思想不管怎么发展,或者是怎么演变,那么儒家思想一定不可能出现违背皇权至上,或者有间接污蔑皇帝的思想存在。

所以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理论,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文化传统存在,就使得魏忠贤真的想要扳倒崇祯皇帝,也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并且还说服不了当时的人们。所以在这样的一个角度他其实是处于一个下风。

2、也因为整个体系的制度存在,使得当时很多大臣支持崇祯皇帝的

因为制度的设计是以皇帝为核心进行设计的,包括这些大臣的一些思维方式以及理念,也是以皇权为中心进行思考的。

所以每次在看一些史书,或者是在看一些历史相关的书籍时,都可以看到皇帝一旦御驾亲征,大臣们关心的不是一些百姓,也不是一些国家,反而是皇帝自身的一些安危。

其实就可以看出当时很多大臣,都是皇权至上,皇帝至上的一种观念。所以这样的一个观念也决定了当时在整个朝廷当中,一定有向着崇祯皇帝的那一批党派。

三、总结

一个社会的制度设计主要是基于一个社会的地缘政治,或者是基于整个社会的一个情况综合设计的。中国古代的制度设计大部分都是围绕着皇权至上,皇帝至上的核心理念来设计的,所有的东西都是逃不过皇帝这样的一个话题。

参考文献:

1、《明史》

2、《清史》

3、《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