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红楼梦黛玉初进贾府后,都说了哪些话?有何含义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如果要说《红楼梦》这本书为何伟大,笔者首赞此书细致严谨的写实性,真真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用活生生的人来形容红楼人物一点儿都不为过,就连鲁迅先生也曾这般赞美: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于敢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版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曹雪芹的笔法功力炉火纯青,人物心思、举止一丝一毫都不错,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第三回回名乃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根据笔者统计,林黛玉刚进贾府,明确说出口的话仅有七句,除此之外都是她的心理描写,而就凭这七句话,曹公就将林黛玉的形象完美塑造出来,并为后文埋下伏笔,我们下面详细说一说。

林黛玉说的七句话中,贾母问药一句、邢夫人留饭一句、王夫人规劝莫惹宝玉时一句、贾母问书一句、与贾宝玉对话三句,而就在这七句话里,曹公就将林黛玉的聪明、敏感、锋芒毕露统统展现出来。

林黛玉的智商

林黛玉初进贾府,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所以她的每一句话必然都是三思而后行,其中贾母、贾宝玉曾先后问林黛玉“所读何书”,林黛玉两回的反应完全不同。

先是贾母询问,黛玉的回答是:“只刚念了《四书》。”出于礼貌,林黛玉紧跟着询问贾府姊妹们都读什么书,结果贾母却来了这么一句:“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贾母这句话既是自谦,也是实话,从后文来看,迎、探、惜三春的诗词功底远不及黛玉、宝钗、湘云等女子,所以贾母说这句话是没有任何恶意的,但身为新客的林黛玉则无法一笑而过,她初来乍到,人脸儿都还没认熟,更不敢得罪人,所以关于读书这件事被她记在心中。

等到其后贾宝玉回来,再次上演了相似的一幕——贾宝玉再次询问林黛玉读的什么书?这个时候林黛玉突然就改变了之前的说法,她这样回答:“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林黛玉之聪明、敏感由此可见一斑,她能根据现实情况考虑如何做出改变,贾母先贬低贾府三春,贾母不在意,不代表三春不在意,所以林黛玉刻意在言行之间掩藏自己的真实文化水平,以免太过出头被人针对。

林黛玉的情商

世之厌黛玉者,大多是因为黛玉的小性子,觉得她不通情理,到处怼人,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林黛玉要怼;第八回李嬷嬷阻拦宝玉喝酒,林黛玉也要怼;日常宝钗跟宝玉相处,林黛玉更要怼,真真是个林怼怼,似乎林黛玉不通人情世故,其实不然,且看林黛玉初进贾府时与邢夫人的对话,即可见分晓:

那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恤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林黛玉说话滴水不露,先感谢邢夫人的挽留,再说清不能留下吃饭的原因,然后以一句“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收尾,给足邢夫人面子,一句多余的废话都没有,就算是八面玲珑的薛宝钗,恐怕也不能说的比黛玉还周全了。

所以林黛玉是很懂人情世故的,只是她不屑,也不想成为一个世俗的人,正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以才会有其后的各种互怼,这是林黛玉真性情的体现,也是处于幼年时期,难掩锋芒之才女——林黛玉必经的心路历程,其后若耐心看前八十回后期,就会发现林黛玉的性情稳重多了,跟丫环、婆子们相处的很好。

林黛玉的锋芒毕露

重点来了,我们上面已经说过,林黛玉进贾府时的状态是“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但后来的林黛玉我们也知道,她变得很爱耍小性子,性格也是锋芒毕露,根本不考虑对方是谁,连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贾宝玉的奶娘李嬷嬷,她都丝毫不让步,其实这才是青春时期真实的林黛玉,林黛玉进贾府那天一直在刻意压抑自己的本性,但细微之间还是有所透露。

不仅有,而且有两处,林黛玉进贾府那天很紧张,话都不敢多说,一共也只说了七句话,但其中有两句暗暗透露出了林黛玉的真性情,第一处就是贾母问药,林黛玉给贾母的回答:

黛玉笑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未断,请了多少名医来,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这恐怕是林黛玉刚来贾府说的最多、最长的一句话,为何“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的林黛玉会一下子说这么多话,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癞头和尚的故事黛玉也是听别人说的,因为那年她才三岁,记不得事,所以癞头和尚的故事她本人不是亲身经历者,照此来说,她更应该避免这个故事,少说点话儿,为何会发此长篇大论呢?

这就是曹雪芹的狡猾笔法,林黛玉初进贾府,贾母抱着她就是一顿涕泣,可见贾母疼爱,林黛玉因为贾母的存在,暂时放下了心中的警惕,所以才打开话匣子笑着说了这么一番故事,其实这就为其后贾母溺爱黛玉,黛玉仗着贾母喜欢频繁耍小性子的诸多琐碎之事埋下了伏笔。

再看第二处例子,那就是林黛玉去拜见贾政,贾政不在家,于是王夫人就顺便说了一些话,并且规劝林黛玉,让她不要理贾宝玉,并称“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若是谨慎警惕的黛玉,听完这话必定是一句“舅妈,我知道了”,以免言多必失。可林黛玉的本性是灵动、活泼、幽默的,处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下意识暂时丢掉了原本那个“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的自己,展现出自己的本性,于是她这样回复王夫人:

黛玉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含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若是再以那个谨慎、警惕、敏感的黛玉风格来看,此处黛玉的这番话无疑是多余的,因为她害怕自己会言多必失,王夫人的叮嘱,她只需答应即可,如此这般,就必然不会犯错。可此时此境,林黛玉暂时忘掉了“留心”和“在意”,她褪下了身上的盔甲,忘情之下展现出了真实的自己,下意识就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易位而处,若是薛宝钗,她必定会老老实实答应王夫人的叮嘱,而不会多嘴询问一番,而只有灵气乍现、不被规矩所束缚的黛玉才会有此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