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秉忠为元朝到底做了多少贡献?
刘秉忠为元朝到底做了多少贡献?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他就是被忽必烈高度歌颂,声称没有他就没有九十八年元朝江山的忠烈之臣刘秉忠,那他究竟为何被自己的君王高度夸赞呢?
公元1216年刘秉忠出生在曾祖父生活的地方邢州,曾祖父刘泽曾因担任金国的节度使,便举家定居在了邢台,刘秉忠的童年时期就是在邢台度过的,也在少年时期结识了以后共同创办“邢州学派”的两位挚友。
刘秉忠自少年时期就十分的聪慧,虽然八岁才入学堂,但在诗经古文的熟背方面已经赶超了很多同龄孩子,在他13岁时因遭蒙古国的军队侵犯,被带到将帅府充当人质,经历了很多磨难,十七岁时便担任了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从而更好的孝敬父母双亲。
虽然年纪轻轻就为官,但他对这个官职并不是很满意,在他看来家族的很多人从辽代开始当上大官的就不计其数,他不甘心只做一名小官,便选择隐居在武安山,和山上的道士们一同潜心学习。
当时天宁寺的得道高僧虚照禅师看他极具慧根,便决定要收他做关门弟子,法号“子聪”,刘秉忠成为佛家弟子这一年他才二十三岁。
由于刘秉忠和禅宗的临济宗关系密切,公元1242年,临济宗的海云禅师向忽必烈推荐了他,这一年他才二十七岁,这次引荐也成为了他人生走向辉煌和政治生涯的开端。
身为汉臣的刘秉忠究竟做了什么?使忽必烈认为没有他就没有元朝的九十八年江山?
刘秉忠被推荐那年虽然才二十七岁,但已经具备成熟的战略眼光。当时的忽必烈也才二十八岁,他非常欣赏和赞同刘秉忠在国事方面的看法,对其高深莫测的算卦本领也是非常信服,之后便将其留在身边担任幕僚一职。
忽必烈对自己的格外器重也使得刘秉忠一直追随着他,为国事出谋划策,即使在忽必烈成为大汗后,他最亲近的大臣依旧是刘秉忠,无论走到哪里都让其形影不离。
当时的蒙古人都知道儒学很重要,枯燥的语句和晦涩难懂的意思使他们不知怎样学习,但刘秉忠每次都能将儒学简明扼要的讲给忽必烈听,这使忽必烈对儒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刘秉忠也因为具有深厚的儒学体系,才使他很快便在一群蒙古人中脱颖而出,加之刘秉忠一直以僧人的身份陪同着忽必烈,所以忽必烈在其长期的渲染下也信仰了佛教。
儒学和佛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忽必烈对中原汉人的杀戮,也为他统一中原打下了基础。
1251年,刘秉忠通过《万言书》建议忽必烈在治国方面采用汉法,减轻国家的税收等,他认为要想统治中原就要了解中原,忽必烈也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1260年,忽必烈统一中原,建立了大元王朝,刘秉忠建议采取汉人的治国理念治理国家再加上传播儒学当作辅助,忽必烈及时的采取了他的建议,其他方面的建议内容也在相应的国家建设中得以实施。
蒙古建国初期没有国号,之后的国号也是由刘秉忠建议采用的。
刘秉忠还依据中原王朝的模式,为大元专门制定了一套典章制度,从而使官僚体系更加完善,也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元朝各方面的发展,开阔的眼光也让他专门制定了一套适合蒙古人和汉人共用的国策。
以上建树足以可见忽必烈在统一中原,治理好国家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刘秉忠的出谋划策。而与刘伯温不同的是,刘秉忠并没有因为功高,而被朱元璋所忌惮。
为何同为国家出谋划策的刘秉忠归宿很好,刘伯温却晚景凄凉?
刘秉忠呆在忽必烈身边出谋划策二十多年,一直都是以僧人的身份出入各种场合,直到1264年才在皇帝的提议下进行还俗仪式,并给他安排了一个亲事,让他度过美满的晚年生活。
与刘秉忠不同的是刘伯温一直以军师的身份留在朱元璋身边,帮助其反叛成功建立了大明王朝。大明刚建立之初,他几乎想到了朱元璋能想到的一切治国方法。
自古以来臣子能力太强对于君王来说都是一种威胁,恰巧朱元璋又具有极重的疑心,他担心自己离世后,刘伯温会自己当起皇帝来,便在刘伯温生病时,派刘伯温的仇人胡惟庸去送药。可以直接证明这一点的是,胡惟庸在毒害刘伯温之后,并没有受到皇帝的处罚。
一代名臣,为大明朝建功无数却遭到皇帝的质疑落得个晚景凄凉的场面。
同为元朝开国功勋的刘秉忠却安稳的度过自己的一生,且在去世之后得到高度评价,在小编看来,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刘秉忠僧人的身份。
自古以来的君王都没有僧人身份这一说,刘秉忠的僧人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他是远离权力纷争的,这一立场也使忽必烈在知道他过人的能力之后依旧不会心生猜忌,放心采用他的治国建议。
另外忽必烈与朱元璋不同的是,忽必烈欣赏刘秉忠的不仅是他的才华,更是受其儒学和佛教文化深深的影响,这两种文化都是倡导和平的,忽必烈的治国理念也是和刘秉忠的建议一直处在同一个大方向上。
相反的是朱元璋是借助刘伯温聪明的计策谋反成功 精神上并没有受到其文化的熏陶,朱元璋在建国之后实行严酷的刑法处罚他人,这也与刘伯温提倡的和平治国理念背道而驰。所以刘伯温注定是不会和刘秉忠一样在晚年得到皇帝高度的赞扬。
刘秉忠传奇的一生在他59岁那年戛然停止,他对元朝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名留青史的,无论是在佛教上还是儒学上他都有着自己高深的造诣,这些见解也帮助元朝在史册上留下了长达九十八年的历史足迹,可见他的厉害之处不是几句话就能讲述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