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明朝内阁首辅杨廷和简介: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称赞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杨廷和 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杨廷和 (1459年10月15日 -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成都府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 ,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明朝中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杨慎 之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

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时乡试中举,成化 十四年(1478年)十九岁时中进士,授翰林检讨。明孝宗 时为皇太子朱厚照 讲读。正德 二年(1507年)入阁,拜东阁大学 士,专典诰敕。刘瑾诛后拜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 士。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首辅。武宗崩后,杨廷和计除平虏伯江彬,立武宗从弟朱厚熜 (明世宗 )继位。在朱厚熜 未至京师时,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称赞,加左柱国。嘉靖 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嘉靖 七年(1528年),被削职为民。嘉靖 八年(1529年)卒于新都,年七十一。明穆宗时复官,追赠太保,谥号“文忠”。

杨廷和善书,笔法工整。曾参 与编修《明宪宗 实录》、《明孝宗实录》、《明武宗 实录》、《大明会典》,有《杨文忠公三录》传世。

人物生平

少年成名

杨廷和 生于明英宗 天顺三年九月十九日(1459年10月15日) 。祖籍庐陵,祖上在元末时为避徐寿辉部将欧祥之乱,迁徙湖北麻城,再避红巾军之乱,迁入四川新都。其父杨春,成化 十七年(1481年)进士,曾任行人司司正、湖广提学佥事。

杨廷和四岁时知声律,七岁时每日读书数卷,为科举做准备。成化七年(1471年),杨廷和乡试中举,时年十二岁。成化八年(1472年),他赴京参加会试未考中,入国子监,受到国子监丞黄明善的赏识。黄明善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

成化十四年(1478年),杨廷和登进士第,时年仅十九岁。及第后,他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黄明善时任云南督学,杨廷和告假前往云南娶妻。当时,云南镇守太监钱能及黔国公沐廷章都以厚礼馈赠杨廷和,杨廷和均不受。成化十六年(1480年),回朝任翰林院检讨。

杨廷和风度翩翩,性格安静慎重,所作文章明白畅达,很有法度。他喜欢考究史事、民间疾苦、边防战事及“一切法家言”。史称其“郁然负公辅望”。

侍讲东宫

弘治 二年(1489年),杨廷和升任翰林修撰,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和《会典》。在修书过程中,杨廷和每次对内容有所草拟,副总裁官丘濬竟不能更改一字,丘濬因此称赞他有良史之才。弘治 四年(1491年)八月,《宪宗实录》成书,杨廷和因参与编修,升为翰林侍读。次年任经筵讲官。弘治 八年(1495年),改任左春坊左中允,侍奉皇太子朱厚照 (即后来的明武宗 )讲解、读书。

弘治十一年(1498年),杨廷和奉命主持顺天乡试。次年,丁祖母忧,驰驿归乡服丧。弘治十四年(1501年),服丧期毕,被起复原职。

弘治十五年(1502年),《大明会典》修成,杨廷和被破格提升为左春坊大学 士,充任日讲官。 弘治十八年(1505年),又奉命主持会试。

入阁抗瑾

明武宗登基后,杨廷和升任詹事府少詹事,任《孝宗实录》副总裁。正德 二年(1507年),杨廷和入阁为东阁大学士,专掌诰命起草。因在讲筵上指责宠臣而得罪权宦刘瑾,刘瑾就传令让他任南京吏部左侍郎。五月,升为南京户部尚书。八月,被召回京,升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的机密大事。

正德三年(1508年),加官少保兼太子太保。此时,刘瑾摘取《大明会典》中的小差错,扣下杨廷和与大学士李东阳的二级俸禄。不久因《孝宗实录》修成被归还原来的俸禄。

正德四年(1509年),杨廷和加官光禄大夫、柱国,升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当时,刘瑾愈加专横,而焦芳、张彩依附作恶。杨廷和与首辅李东阳两人只能从中委曲求全,稍作补救。

拟平叛乱

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朱寘鐇叛乱,以诛杀刘瑾为旗号。杨廷和起草赦免反罪的诏书,并请提拔边将仇钺 ,以便于瓦解乱党。仇钺 果然活捉朱寘鐇。同年,张永揭发刘瑾的罪行,刘瑾伏诛,杨廷和等便论功晋升,任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朱厚照荫封其子杨恒为中书舍人。

同年十月,流民刘六、刘七等发动起义,杨一清推举马中锡前往讨伐。杨廷和认为他是文人,无法胜任。但因他已经出发,无法制止,其后果然无功。杨廷和请将马中锡逮捕下狱,由陆完接任,斩杀受贿纵敌的参将桑玉。后又采纳学士陈霁的建议,征调各路边防部队讨伐河南的农民军赵鐩等,又推荐彭泽为总制。三年后,起义平息,朱厚照论功拟用杨廷和一子为锦衣卫千户。杨廷和推辞,朱厚照特加其为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正德首辅

正德七年(1512年),李东阳致仕归乡,杨廷和接任内阁首辅。

张永诛除刘瑾后日益骄满,他捉了一名臂上刺龙的男子作为大功,援用以太监刘永 诚之例,企图得封侯爵。杨廷和说:“刘永 诚的侄儿刘聚是因为战功才封为伯,连及刘永 诚,也不是他自己受的封赏。”张永这才罢休。彭泽将要西讨鄢本恕时向杨廷和问计,杨廷和说:“凭你的才干,平贼不是难事,该防备的是太早班师。”彭泽后来击杀鄢本恕等,立即班师,而叛军余部又纷纷聚集,无法压制。彭泽已经动身又留了下来,这才感叹道:“杨公的先见之明,我比不上呀。”

乾清宫发生灾害,杨廷和请朱厚照避居侧殿,下罪己诏,并求大臣上书直言。借此机会,他和同僚们一起上书,劝武宗早朝,用膳以后,要亲自到祖庙举行祭祀,对两宫太后要更加孝敬,勤于每天的经筵讲习。又当面建议广开言路,了解下情,收还边疆亢兵,革除侵害百姓的宫市,关闭皇家商店,放出宫内的僧人,减少修建的工程,裁削织造的项目,共十多条,都很切中时要。但朱厚照没有看奏疏。

不久,杨廷和因父亲去世请奔丧回家,朱厚照不许。经多次请求才得到允许,朱厚照派宦官护送他回乡。不久又召他出来,杨廷和多次上书推辞,才得获准。阁臣能为父母完全守丧(丧期三年),从杨廷和开始。

丧期结束后,杨廷和就应诏入朝。朱厚照当时正在宣府打猎,派使者回赐杨廷和羊肉、美酒、银币。杨廷和上书致谢,并请朱厚照回京,朱厚照未予答复。杨廷和又与大学士蒋冕骑马到居庸关,想亲自到塞外请求。朱厚照已命宦官谷大用把守关门,他们只好回来。朱厚照命令在他回京时大臣要自做旗帐欢迎,杨廷和拒绝,朱厚照又派使臣告知自己的意思,杨廷和坚决不听,这才作罢。

当杨廷和执政时,朱厚照长期不理朝政,放心大胆地在大同、宣府、延绥间游玩,朝廷大事多有缺失。杨廷和未尝不劝,但朱厚照一概不听。杨廷和也无法坚持己意,不停地上奏,因此心情忧郁,很不满意,几次称病求退,都未获允许。宦官谷大用、魏彬、张雄及其义子钱宁、江彬等人,非常放肆、专横。杨廷和虽然没被他们压服,但也无法对其有所制裁,他自己也只能稍稍“自安于位”。

正德十四年(1519年),御史萧淮告发宁王朱宸濠 谋反,钱宁等人还包庇他,攻击萧淮挑拨离间。杨廷和请仿效宣宗当年告诫赵王朱高燧的旧例,派遣亲近大臣带前往告诫,并收回其卫队,但使者还没到朱宸濠 就已起兵叛乱。朱厚照想率兵亲征,杨廷和等竭力劝阻。朱厚照竟自封官职,化名朱寿,统率京军和各路边防军南下讨,命廷和与大学士毛纪驻京防护。后因为乾清、坤宁两宫工程完毕,朱厚照开恩封赏,拟登用杨廷和一子为锦衣卫副千户,杨廷和推辞。当时杨廷和本应起草大将军南征的敕谕,但他不肯起草,朱厚照心里很恼火。等到他推荐南京吏部尚书刘春办理东阁中诰命起草一事时,朱厚照就以杨廷和偏护本乡人为理由,严厉批评他。杨廷和上书谢罪,并请罢免自己,朱厚照不许。少师梁储等请连自己一齐罢免,也未获准。杨廷和正称病不朝,朱厚照就传旨南下。

朱厚照南下以后,两次改定元旦。杨廷和把持朝政,很注意镇静、沉稳,为朝野上下所佩服。前后数十次上疏请求朱厚照回京,朱厚照都不理睬,回师后又在通州停下。杨廷和等列举旧例,请朱厚照还京,在宫内殿上接受献俘,然后将朱宸濠等正法,而朱厚照已患病,急令杨廷和等前往通州听命,就在行宫里杀朱宸濠等,然后朱厚照才回到京城。

迎立世宗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朱厚照在郊祀时吐血,被马上拉回宫中,一月后病情加重。当时朱厚照无子,司礼监太监魏彬等到内阁说,太医已无能为力,请拿出万两银子从乡村中招募名医。杨廷和心中知道他们的意思,却不答他们的碴,而是含蓄地以伦理等级秩序的问题暗示,魏彬等唯唯听命。同年三月,朱厚照驾崩。杨廷和引《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为据,请立武宗从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 (即明世宗 )继统,得到皇太后(孝康敬皇后)张氏准许,由其拟发遗诏,迎候朱厚熜 自兴王府所在地安陆府(今湖北钟祥)回京继位。

杨廷和根据遗诏命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挑选各营兵马,分布在皇城的四门、京城的九门及南北要害地带,厂、卫御史安排他们的部下四处巡逻防备。又传达朱厚照遗令,裁汰威武营的各团练部队;周边部队入卫京师的都给以重赏,然后各归本镇;废除皇家商店和军门办事官校,原办事人员全部遣回家乡所在的卫所;哈密、吐鲁番、佛郎机各国进贡使臣都给以奖励,送他们回国;豹房的番僧及少林僧、教坊的乐队、南京的快马船等,凡不是经常例设置的,一切都被裁撤、解散。又按照武宗遗诏,释放南京被逮捕、关押的囚犯;送回各地进献的女子;停止京城里不急需的工程建设;收回了宣府行宫中的金银宝贝,放回到内库中。这些措施使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杨廷和总揽朝政三十七日,朱厚熜才入京登上帝位。杨廷和起草了登极诏书递上去,文书房的官员忽然到内阁来,说想把诏书中几件不便利的事删除。杨廷和说:“以前有了不同意见,你们动不动说是陛下的意思。现在也是新天子的意思?我们一会祝贺新天子即位后,当面上奏,要问一问是谁想删削诏书草稿。”蒋冕、毛纪也相继陈述利害,来人无言以对。过后诏书发布下来,正德年间的弊端几乎被淘汰净尽。所裁减的锦衣各卫所、内监局的旗校工役人数达十四万八千七百,节省漕运粮食达一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那些宦官、义子及奉特别诏命而侥幸做了官的人大半以上被排除了。朝廷内外都称颂新天子是个圣人,并且称赞杨廷和的功德。而那些丢了官的人们对杨廷和恨入骨髓,杨廷和上朝时有人身带利刃在轿旁窥视。朱厚熜知道后,命令从京营中选一百名士卒保护廷和出入。朱厚熜到经筵讲习,杨廷和负责经筵事宜。编修《武宗实录》,也由杨廷和担任总裁。杨廷和此前已被加封为特进,一品官满九年时,同时领取大学士的俸禄,朱厚熜亲自颁布敕令做了表彰。此时,杨廷和又被加封为左柱国。朱厚熜再三召见他谈话,对他格外加以慰劳。杨廷和因此更加想要有所主张,便提拔正直的官员上来,在朝廷中分掌各种事务。

给事中、御史们递上奏章检举了王琼的罪证,王琼被投入京城的大牢中。王琼于窘迫之下上书攻击杨廷和,来为自己开脱。法司用奸党的条例判王琼死刑,王琼极力为自己辩护,得以减免罪过,充军边疆。有人怀疑法司断案得到过杨廷和的示意。正好石珤以礼部尚书的名义掌詹事府事务,即将改任吏部尚书,杨廷和又奏请朱厚熜改派他掌管詹事司的诰敕。有人因此说杨廷和太独断了。然而杨廷和认为朱厚熜虽然年轻,但天性灵明,所以他自信可以辅佐朱厚熜致天下于太平,因而事事都有所劝谏。钱宁、江彬虽然被杀,但张锐、张忠、于经、许泰等的官司久不能决。杨廷和等人说:“不杀了这些人,国家的法律就不算正大,天下的公道就不算彰明,祖庙的神灵不安,百姓的心里不服,祸乱的根源还算未除,太平政治就不会实现。”朱厚熜于是命令抄没了他们的家产。杨廷和又上书请朱厚熜严肃对待上天的告诫,遵循祖上的家训,弘扬孝道,善保身体,教育人民知理行义,自己也要勤于学问,谨慎地发号施令,严明地推行赏罚,任用人要专一,不好听的劝告也要听,亲近好人,节约财用。其中言语大多正直、切实,朱厚熜都优诏允准。

大礼议之争

在此之前,朱厚照驾崩,杨廷和起草遗诏,说“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某(明世宗朱厚熜)”,按照辈份、排行应该立为皇帝。按照《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条例,在宗庙里祭告祖宗,向慈寿皇太后告请之后,可迎接他来即皇帝位。既而让礼官奏上登基即位的礼仪程式,请新皇帝由东安门进入文华殿小住。次日,百官数次递上劝进表,等新皇帝答应后,再选择吉日即位。劝进表文字都按照皇子继位的惯例。朱厚熜看了礼部的奏章,说:“遗诏让我即皇帝位,没有让我做皇子嘛。”等到了京师,停在城外不进去。杨廷和坚决请求按礼部拟定的仪式办,朱厚熜不听,竟到行殿中接受了劝进表,由大明门直入京师里边,拜见了大行皇帝的神前案几,中午就即了帝位。诏书草稿中说到“接受皇兄的遗诏入宫供奉宗庙”。朱厚熜犹豫许久,才表示“可以”。过了三天,派遣官员前去迎接朱厚熜的母亲兴献王妃。没多少天,让礼官讨论兴献王神主的称号。杨廷和拿出汉代定陶王、宋代濮王的故事递给礼部尚书毛澄说:“这是足够的根据了。应该让皇上尊称孝宗为皇考,称兴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母妃为皇叔母兴国太妃,自称侄皇帝。另外改立益王的第二个儿子崇仁王为兴王,供奉献王的祭祀。对此有不同意见的人就是奸臣邪佞,应当杀掉。”进士张璁与侍郎王瓒说,朱厚熜入继的是皇帝位,不是做了别人的后裔。王瓒含蓄地提到这一点,杨廷和怕他干扰了讨论,就把他改派到南京任职。

五月,毛澄综合大臣们的意见做出决议,和杨廷和所说一样。朱厚熜不悦。但是每次召见杨廷和时还是从容自得地赐茶慰问,想改定献王的尊号,杨廷和最终不肯顺着朱厚熜的想法来。朱厚熜于是下达指示让大臣们再次讨论。杨廷和与蒋冕、毛纪一起上书说:“前代过继的君主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合乎典礼,只有宋儒程颐 的《濮议》,表达了最正确的道理,可以作为千秋万世的师法。至于兴献王的祭祀,虽有崇仁王主持,以后生了皇子,还是把第二个皇子作为兴献王的后人,再改封崇仁王为亲王。这样,无论天理还是人情,两全其美,没一头有缺憾。”朱厚熜更加不悦,让他们从古籍中广泛考证,一定求得至当才是。杨廷和与蒋冕、毛纪又说:“三代以前的圣人莫过于舜,没听说过他怎么尊崇自己的生身父亲瞽叟。三代以后的贤君莫过于汉光武,也没听说过他尊崇他的亲生父南顿君为皇帝。希望皇上向舜帝 、光武帝 学习,那么陛下的品德就不会有玷瑕,陛下的孝心也可以光大于天下了。”毛澄等人也再三上奏,坚持原来的决议。朱厚熜将这些奏章留中。

七月,张璁上书说应当是继承皇位,而不是过继给人当后裔。朱厚熜让司礼太监拿了张璁的奏章给杨廷和看,说这种议论既遵守祖训,又依据古礼,应该听取。杨廷和说:“秀才怎么知道国家的重大事务。”又将奏章送回宫中去。不久,朱厚熜到文华殿召见杨廷和与蒋冕、毛纪,给他们一个亲笔指示,要他们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帝、皇后。杨廷和回家后上书说:“《礼》说:在前为君的就是父母,亲生父母应称为伯父母或叔父母。不仅丧服等次要降格,称号也应有不同。臣不敢阿谀奉承,顺着圣旨办。”又密封归还了朱厚熜的手诏。朝臣们也都坚持原先的决议,朱厚熜就是不听。

等到九月份,兴献王妃到了京城,朱厚熜亲自确定仪式,由中门入城,访问祖庙,又再次说明想尊称兴献王、王妃为皇帝、皇后。杨廷和说:“汉宣帝 继汉昭帝 即位后,加史皇孙、王夫人谥号为悼考、悼后;光武帝往上承继汉元帝 的统绪,巨鹿、南顿君以上立庙于章陵,都没有追加尊号。现在如果追加兴献王、母妃的尊号为皇帝、皇后,与孝庙、慈寿并列,就是忘记了先皇帝而看重亲生父母,采用私人间的情感而放弃国家的大义。我们这些大臣对此无法推卸责任。”就此自请罢免官职。大臣谏诤的有一百多人。朱厚熜迫不得已,于是在嘉靖 元年(1522年)下诏,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王、王妃为本生父母,不称为皇帝、皇后。

在这段时间里,杨廷和先后四次把朱厚熜的亲笔批示密封退回,坚持自己的意见,上了近三十篇奏章,朱厚熜常常愤愤不平。他身边的亲近人物因而得以批评说杨廷和放肆,失掉做臣子的礼仪。谏官史道、曹嘉于是交互劾奏杨廷和的罪过。朱厚熜虽然将二人稍作贬谪,以抚慰杨廷和,但心中已不对其尊敬如前。不久后,朝廷评定辅立新君的功绩,朱厚熜封杨廷和与蒋冕、毛纪为伯爵,年禄一千石,杨廷和坚决谢绝。朱厚熜改为荫封其家世袭锦衣卫指挥使,他又推辞不受。朱厚熜认为封赏太轻,改加为荫封四品京官世袭,杨廷和又推辞。适逢杨廷和复职满了四年,朱厚熜就破例加封他为太傅,他又四次辞罢。朱厚熜还特地颁发诰敕对他予以表彰,并在礼部为他赐酒宴一次,九卿都参加作陪。

朱厚熜很喜欢请僧、道设斋坛祈祷。杨廷和极力劝说,引用梁武帝 、宋徽宗 的事例来做论说。朱厚熜优旨采纳。当时江南欠收,宦官又请求派人到那里督办织造。工部及给事中、御史提出谏劝,朱厚熜不听,催促内阁为此起草命令。杨廷和等人不接受命令,并且极力说江南百姓贫困,财富枯竭,请不要派遣宦官前去。朱厚熜这下催得更急,并告诫杨廷和不要执拗、干扰这件事。杨廷和竭力争辩说:“我们几个人同满朝大臣、谏官说的话陛下不听,却愿意听二三个邪佞的话,陛下能跟这二三个小人一起治理祖宗打下的天下吗?况且陛下以为织造是历朝的旧例,不知道洪武 以来哪有这旧例,只不过创始于成化、弘治年间罢了。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约财用的好政策不少,陛下不去采用,偏偏仿效这不好的措施,这是为什么?陛下即位的诏书,把宦官侥幸的门路堵塞得差不多没有了,天下人正在传诵陛下的美德,现在忽然出现此事,怎么能向天下人取信呢?”他进而请追究拟写圣旨的是什么人,怀疑有人假借御批的名义偷偷地推行他的个人主张。朱厚熜为此道歉说自己不仔细,让他们告诫所派宦官不要放肆便好。此事最终还是没能制止。

求退归乡

杨廷和曾屡次上书请求退休,至后来更加坚决。他又因为兴献王称考与否一事与朱厚熜产生矛盾,在奏章中透露自己的不平之气。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朱厚熜听任杨廷和离去,并责备他批评因为言语的不同归咎于君上,不符为臣之道。不过仍然赐他加盖玉玺的书券,照常例供给他车马、钱粮、护卫人员,重申以前荫封一子锦衣卫指挥使的授命。给事中、御史纷纷请求挽留杨廷和,朱厚熜都不予答复。

杨廷和离开后,朱厚熜才开始讨论称孝宗为“皇伯考”。此时,杨廷和的儿子、翰林修撰杨慎 率领众大臣跪在左顺门外哭争此事,遭到杖责,贬往云南。过后,大臣王邦奇诬蔑杨廷和与其次子、兵部主事杨惇,女婿、修撰金承勋,同乡人、翰林侍读叶桂章与原兵部尚书彭泽的弟弟彭冲相互勾结、请托,上述诸人全被抓进诏狱中,经审讯没有实据后,才被释放。

削职定罪

嘉靖七年(1528年),《明伦大典》修成,朱厚熜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朱厚熜降敕称杨廷和“为罪之魁,以定策国老自居,门生天子视朕”,将其削职为民。

嘉靖八年(1529年)六月二十一日(7月25日),杨廷和病故于新都,享年七十一岁,以平民礼下葬新都城西父亲杨春墓旁。

复官治葬

明穆宗隆庆 元年(1567年)六月,杨廷和得以复官,朝廷又赐祭四坛,命有司治葬,荫封他的一个孙子为尚宝司丞。追赠太保,谥号“文忠”。